物業企業擴張之惑(四) 物業“泡沫”出現了嗎

物業企業擴張之惑(四)   物業“泡沫”出現了嗎

2020年港股上市物業服務企業情況

2020年的物管行業迎來了上市風口,不同規模量級的物業服務企業相繼登錄資本市場。儘管上一年度湧現的物業上市熱潮被業內視為近年來“最佳表現”,但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刷新的物企上市數量之外,已成功敲鑼的上市物企間也面臨着上市股價“冷熱不均”的現狀,2020年下半年以來,物業新股接連破發。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隨着2020年下半年“市值縮水”、“上市即破發”成為物管領域的高頻詞,這個近年來迎來“高光時刻”的行業似乎走到了被重新審視的關口。業內更有聲音稱,物業股已經“泛起了一層泡沫”。“估值迴歸,價值分化”的行業趨勢之下,“物業泡沫”是否已來?誰又會成為“物業泡沫”破裂的第一個?

破發率達55.6%

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20年共有18家物業服務企業上市,包括在港上市企業17家、A股1家(特發服務)。從股價表現來看,在2020年內上市的18家物管企業中,上市首日有10家房企出現破發,破發率達到55.6%。

具體來看,2020年四季度上市的世茂服務、合景悠活、第一服務、遠洋服務等企業均遭遇上市首日“破發”,稍早些敲鑼掛牌的卓越商企服務儘管在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尚可,但在上市4日後,亦跌破首日發行價。

從股價下跌幅度來看,2020年的18家上市物企中,尤以10月22日上市的第一服務跌幅最大,上市首日跌約27%,刷新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開年上市的3家物業企業中,除了有着“港股主板純商業運營服務第一股”之稱的星盛商業,不久前上市的榮萬家、宋都服務,均遭遇了上市即破發。

以宋都服務為例,1月18日該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開市即破發,並一路直線下滑至交易所收市,報0.16港元,下跌36%,總市值僅5.12億港元。

“扎堆、輪次效應、質地不好”趕一起了

2020年下半年以來,諸多物管企業“上市即破發”背後,影響因素實則複雜多樣。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雲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首先,大量物業企業集中上市分流了關注物業投資的資金量;其次,股市輪動效應,這就與上市的節點有關;最後就是上市公司本身的質素、規模、管理物業來源、經營模式等。

“2020年的10月和12月,分別是全年上市數量最多的兩個月。”中指物業事業部副總經理牛曉娟也認同,對於上一年度上市破發的物業服務企業而言,“上市過於集中”也是影響股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上市定價,也被視為影響港股新秀物企股價表現的一大直接因素。

克而瑞物管事業部研究總監湯曉晨分析稱,上市物業服務企業破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本身上市定價過高,以往期利潤表現相比,估值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企業本身規模量級較小,發展空間受限,業務增長性不被看好。

“部分首日破發且後市股價表現低迷的企業,共同特徵是市場競爭力未被看好,對企業經營表現預期一般。”湯曉晨直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止2021年1月27日收盤,與上市發行價相比,2020年上市的18家物業企業中,共有8家股價出現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前五名分別為:第一服務(-47.92%)、燁星集團(-42.95%)、興業物聯(-41.71%)、金融街物業(-26.77%)以及遠洋服務控股(-14.46%)。

物業企業擴張之惑(四)   物業“泡沫”出現了嗎

不過,上述業內專家也指出,股價低迷並不會成為此前破發企業的常態表現。肖雲祥解釋稱,上市首日破發,並不代表所有企業本身價值不高,真正優質的企業還是會被資本市場認同。

舉例來看,“上市即破發”的合景悠活和恆大物業,在上市後期都實現了大幅上漲,而上市首日並未出現破發的金融街物業、興業物聯和燁星集團,股價卻在之後大幅下跌。

“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讓物業在城市空間服務、社會基層治理中的角色更加凸顯,服務需求也迅速擴大,而2020年下半年,國家針對物管板塊陸續發佈了多項利好政策,因此整個行業也隨之衝上了新的價值高點。” 作為2020年內股價表現可圈可點的物企代表之一,永升生活服務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物業公司上市,現階段行業已經出現了價值迴歸和估值分化的局面。

對於物管板塊未來的“後來者”,永升生活服務方面表示,“上市不是物業公司的唯一選擇,是否上市?怎麼上市?可以結合公司自身的戰略規劃來考慮。”

“物業泡沫”是否來了?

針對物管板塊“估值迴歸,價值分化”的現狀,多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這一趨勢並不能視作現階段物管行業出現“泡沫”的充分依據。

“截止2021年1月27日,在港上市物業股平均PE約為41.8倍,遠高於港股市場總體PE。這背後有堅實的支撐:一是,物管行業上市公司正處於快速增長期,整體營收和利潤都保持平均在30%以上的增速;二是,和盈利能力持平的其他行業相比,物管行業現金流穩定,風險小。” 基於行業發展及企業成長期數據,牛曉娟認為,當前物業行業在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還未出現“泡沫”。

湯曉晨分析指出,是否出現“泡沫”要看行業的發展階段。

“當前行業存在前所未有的外部利好環境,企業在橫縱延展中已經擴大甚至邁出了狹義的物管行業,特別是在政策的支持下,企業有望在生活服務行業進一步滲透,未來企業的估值可能會更高。但是由於行業在變革期,不同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是不同的,估值分化將是接下來物管股的常態,波動也是在所難免。” 湯曉晨強調,企業不應過度追求市值表現,應抓住機遇創造價值,獲取長遠發展的能力和機會。

肖雲祥也表示,判斷物業股是否出現“泡沫”,應區分來看,對於一些本身規模不大、還沒有經營特色的物業企業,確實有股價回落必然性。但對於質素較高的企業而言,股價走高存在合理性。

在肖雲祥看來,從市場背景來看,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增值服務,其次,長期來看存量市場是未來房地產的主要市場,物業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行業集中度也會不斷走高。

上市物企告別普漲、估值理性迴歸,處於不同規模梯隊的物企應如何籌謀未來發展?

肖雲祥建言,物業企業應根據自身能力適時地發展自身規模,畢竟規模是未來行業競爭的重要籌碼;另一方面,是自身管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和打造,抓住政策風口推進服務的多元化,打造標準化產品和管理體系,在運營上逐漸上科技化、數字化發展,並完善各類物業服務拉近與業主之間的關係。

牛曉娟則表示,對於已經上市的企業,要利用好資本市場的助力,抓住時機,快速擴張規模並打造品牌;對於未上市、但又頗具規模的物業企業,則要抓緊時間,爭取在港股上市門檻提高前衝擊上市。

對於中小物業企業而言,牛曉娟指出,隨着行業分化加劇和資本的加持,規模越小的物業服務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可以考慮選擇合適的企業互相合並,以達到衝擊上市的資格,或者出售給大企業。

“一個必須要注意的風險,就是商譽減值的可能性。過去數年是行業收併購越來越頻繁,收併購完成後,企業管理和融合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效率和業績無法提升,商譽減值。” 牛曉娟提示稱。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榮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5 字。

轉載請註明: 物業企業擴張之惑(四) 物業“泡沫”出現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