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編輯導語:上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什麼是冷鏈溯源?》,瞭解冷鏈溯源後,我們知道了部分食品會經過冷庫的保存和運輸,中途也會經過多次中轉,但是現在還未實現全程冷鏈物流;本文作者分析了國內冷鏈溯源的發展現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一、社會化冷鏈協同網絡發展是全程冷鏈的未來模式,但短板仍然明顯

在國內現階段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一家企業獨大;能基於自身業務,獨立落地全國核心骨幹網絡、信息化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冷鏈網絡的縱深佈局的情況還不存在。

最終的冷鏈商業形態,仍然會是基於全社會資源共創冷鏈協同網絡,提高冷鏈流通效率。

但成本導向及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依然是制約協同網絡發展的嚴重短板。

首先,大部分冷鏈企業規模小、水平低,不會花大價錢去建造高端冷庫,仍主要以租賃為主;對租用的商户來説,在沒有行業嚴格規範時,為了減低企業成本,哪家冷庫的成本低,貨主方自然就會選擇哪家;而庫主方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其在製冷結構、倉庫結構、節能設計、運營管理標準上就存在參差,是否能達到貨主方標準,還需兩説。

其次,以食品為例,從田間採摘後進入冷庫,裝進汽車或海運進行冷藏運輸,再由冷藏集裝箱運送到目的地後卸貨,然後產品進入當地冷庫進行分銷,這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冷藏/冷凍運輸。

而國內仍有大部分冷藏車是普通車或集裝箱改裝的,儘管製冷機組儀表顯示打冷温度達標,但與車廂內部温度均衡性還是會存在偏差;還有些冷鏈運輸的超載,碼貨不標準,直接導致車廂不同位置下的貨物不能均衡得到合適的温度;甚至仍存在一些司機為節省成本,在運輸過程中關掉製冷機,快到目的地時再開機的情況。

這種現象在外協冷鏈運輸環節,更尤其明顯。

無論B2B也好、B2C也好,這當前階段,在我國要很快實現全程冷鏈物流體系還是一件複雜的事情。

二、導向性與建設性政策日漸加強, 以政促商,加速基建落地

國內的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在近幾年增長迅速,冷鏈物流的市場規模也逐年擴大,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與迅速增長的消費需求相比,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冷庫建設相對落後。

2015-2019年,我國冷庫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814.5萬噸,與需求量2.352億噸差距較大。

為推進相對落後的冷鏈基礎建設,滿足冷鏈物流需求,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的要求後,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公佈了17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這是通過舉國體制,進一步將冷鏈物流基礎建設推向更高的層面。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同步的在冷鏈溯源建設上,中央和各地政府就已經在政策層面,陸續出台了多項相關的政策和要求,意圖加速整體行業質量安全發展。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三、政策在推,但從業意識仍憂,冷“端”杜而不絕

全國的冷鏈控温覆蓋面在擴大,信息化建設也在同步提升。

十年前還在做行業信息化應用普及,現在龍頭企業已經自發的建設和推動行業,反哺着行業信息化服務水平,

這是大勢,但從整體從業狀況來看,仍然存在着明顯的意識盲區。

1. 盲區一

把運輸、倉儲等環節中所使用的冷藏車、冷庫、冷櫃、冷箱等獨立冷鏈節點下的技術應用和監控,與全程冷鏈體系混為一談是目前我國冷鏈流通產業的突出問題。

從產品出庫到上車,卸貨到入庫,中間的脱冷就是目前最突出的短板;造成的原因,一部分是行業內的部分冷庫受限於早期建造意識,或是從普通廠商改造而來,其建築結構無法支持控温月台的改造,避免高温環境裝卸;另一方面,則是裝卸貨操作人員的操作意識、食品腐爛時間管控意識薄弱。

例如,肉類食材如果在裝卸過程中,無法保持冷凍狀態,一旦在裝車或入庫前解凍,然後再凍回去,其保質期就會大大縮短。

上述裝卸環節過程中的温濕度監管,也常常被冷鏈相關企業、信息化服務企業所忽視。

2. 盲區二

冷鏈物流本身是一個上下級鏈接,層級嵌套的供應服務鏈條。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我們講冷鏈溯源,自然需要做到全程冷鏈的基礎上,進而全程温度監控;只是以目前社會的資源和建設條件,大部分的冷鏈流通,都只是在某強控型企業關聯的單級供應鏈下,進行了控温和測温,甚至只是鏈條下的某些環節做了温度管控。

當前鏈條再往上,或再往下,無從保障。

在這種模式下,已不是一個完整的冷鏈溯源,最多算是在供應鏈體系下,某一單鏈級的物品信息溯源或物品温控溯源。

從這裏來看,舉國體制有其優勢,但技術創新的主體,永遠是企業;如若企業未能提升,行業的發展仍然會受限。

四、物品信息溯源商業化加速,賦能行業應用和政府管控

隨着國內物流的發展,不論是從政府相關部門到商業組織,都在不斷嘗試物品信息溯源的應用。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冷鏈流通專業委員會與南京衞崗乳業,聯合推動建立的鮮奶流通環節下的全程鮮奶溯源,“通過掃描鮮奶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就可以看到衞崗鮮奶出廠後入庫、出庫、上車、下車每個環節的具體時間,記錄了鮮奶從出庫到上車的間隔時間”。

2020年6月,浙江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以進口食品經營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首站,利用“冷鏈食品溯源碼”實現從供應鏈首站到消費環節產品最小包裝的閉環追溯管理。

農貿市場經營户、大中型商超、餐飲單位、冷庫和生鮮電商買下一條魚併入庫時,通過“浙冷鏈”掃碼錄入購買人信息、進貨時間和數量及產品規格等基本信息;出售時也將再次掃碼記錄採購者信息,經過一次賦碼、三次掃碼,消費者便能獲知購買或食用的冷鏈食品的產品信息,包括輸出國家或地區、生產或進口批號、產地證明、進口商或供貨者信息、進口產品檢驗檢疫信息等。

8月26日,澳門市政署開發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也全面開通。

凡通過檢疫程序進入澳門的冷鏈食品,貨主須通過追溯系統進行規範化申報,包括記錄每天出貨和退貨的下游公司、貨品數量等;以便市政署更精準地追蹤冷鏈食品的貨源、庫存和流向,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五、行業整合度低,信息溯源和品質溯源獨立成塊

如上述所講到的例子中,溯源體系的建立,更傾向於對商品的來源、流通、檢驗檢疫等方面的信息追溯,很少涉及到對控温情況的建設。

即使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具備品質溯源系統的商品,如純牛奶,又往往只是貨主方在自己強控的上下級供應服務鏈條下;針對成品做了温度追蹤,但缺失了奶牛養殖、擠奶、原奶運輸等過程信息、温度數據追蹤。

這也是為什麼當前的溯源,一直不被真正認可為冷鏈溯源的原因,僅是信息溯源和品質溯源獨立部署,或是溯源並不完整。

作者:廖海強,十年物流行業物聯網信息化硬件產品經驗;微信公眾號:老廖有的説;

本文由 @老廖有的説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冷鏈溯源發展現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