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企業前三季度業績成績單陸續出爐,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1日,已有17家上市景區、主題公園相關企業發佈了三季度報,其中有多家企業都實現了前三季度淨利潤正增長,還有部分企業雖然前三季度淨利潤仍處虧損狀態,但三季度虧損面有所收窄,或者出現遊客接待量、營收明顯回暖。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季度跨省遊全面重啓確實令一些景區趕上了暑期旅遊旺季的末班車,U型復甦跡象已開始初步顯現,四季度預計在“十一”長假旅遊市場反彈以及秋冬“淡季不淡”的影響下,淨利潤“回正”上市旅企會進一步增加。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當前國內遊市場角逐日益激烈,在這一輪客源爭奪戰中,如果景區方面對淡季不主動出擊、積極推出創新產品,或難以在年內結束持續虧損的局面。
進入“回血期”
7月上旬,跨省遊正式全面恢復,包括廣大景區、主題公園在內,國內旅遊業終於在三季度按下了重啓鍵。也正因如此,上市旅遊企業三季度報能否成功止跌回升,成為了全行業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1月1日,我國已有17家上市景區、主題公園發佈了今年三季度財報,其中,西安旅遊、九華旅遊、宋城演藝、天目湖、華僑城A和麗江股份6家企業實現了前三季度淨利潤的正增長,除華僑城A外,其他企業淨利潤額基本都在千萬元級別,其中西安旅遊和宋城演藝分別達到了8816.5萬元和1.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6家外,其他11家企業雖然出現了108萬元-1.28億元的淨利潤虧損,但部分企業主營業務版塊的業績在第三季度已有明顯回暖跡象。舉例來説,根據公告,前三季度中青旅營業收入46.47億元、淨利潤虧損1.2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51.31%和123.47%,但三季度該公司業績降幅已經出現收窄趨勢,實現營收20.92億元、淨利潤2900.12萬元,其中,烏鎮、古北水鎮兩大景區呈逐步復甦態勢。無獨有偶,西藏旅遊前三季度雖虧損108萬元左右,但三季度營收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淨利潤還出現了同比70%以上的增長。此外,曲江文旅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也從上半年的1.11億元收窄至3000餘萬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季度很可能會成為今年旅遊市場表現最好的一個季度。”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表示,截至9月底,上市旅遊企業業績基本都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的五成左右,可以看出,三季度初跨省遊全面放開,以及暑期旅遊旺季的到來,都讓地方景區、主題公園迎來一年中親子、家庭出遊最集中的階段。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暑期人們已經開始對旅遊恢復信心,但整體旅遊消費還是比較謹慎的,疫情對於出行造成的心理影響也仍沒有完全消除。
業績的表與裏
細數前三季度旅企的“成績單”不難發現,大部分景區業績的回暖其實都“有跡可循”。“5、6月開始,國內旅遊熱度已逐步恢復,景區的遊客最大接待量也在陸續上調。隨後,跨省遊的重啓更加速了旅遊市場的復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分析表示。
“整體來看,上市景區業績三季度加速復甦,首先是得益於‘天時’的作用。”吳麗雲坦言,三季度本來就是每年的傳統旅遊高峯期。氣候的優勢疊加了以家庭為主體的自由行等出行模式熱度持續攀升,旅遊市場就具備了“回血”的基礎。同時,跨省遊的恢復還激活了長期“宅”在家中市民的出行意願,壓抑了兩個季度的旅遊消費需求被快速釋放。“經歷了疫情,消費者開始更願意前往遊客數量少、人口密度低的目的地旅遊,因此,一些相對偏遠的景區就出現了客流量的快速增長,帶動相關上市企業業績觸底反彈,比如:三季度‘回血’趨勢顯著的西藏旅遊等。”吳麗雲表示。
與此同時,為儘快恢復業績,三季度不少景區也“挖空心思”,推出了一些特色產品攬客,不少地方還集中為當地景區、主題公園降票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下旬,全國至少有500個景區確定實施門票免票或大幅降價等價格優惠措施,還有部分景區啓動了各種跨界聯動帶流量的活動。此外,包括上海迪士尼在內,還有不少國內景區、主題公園在三季度高調啓動了夜經濟、音樂節等相關主題活動項目,掀起了新一輪景區營銷戰。
不過,也有專家直言,從三季度報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各景區的恢復效率及進度仍存一定差異。“一些前三季度仍處虧損區間的企業三季度已出現加速恢復的趨勢,但也要注意到,一些前三季度交出正向淨利潤成績單的企業,業績的主要貢獻來源除了主營業務收入外,還有政府補貼或者出售資產等方面。”周鳴岐表示,舉例來説,前三季度西安旅遊營收雖同比下降72.07%,但淨利潤卻高達8816.5萬元,而這就是由於其出售酒店資產的收入並未計入營收所致。
對此,吳麗雲提出,自然觀光類景區的營收與其自身產品類型、營銷宣傳力度、活動促銷等因素相關,即使兩家景區位於同一客源地,但由於景區知名度、產品類型及吸引力的不同,客流恢復情況也會不同,短期的業績“回正”對於部分企業來説,可以通過賣資產、政府補貼等方式實現,但想要持續形成業績拉動力,還需從根本上對景區經營模式進行轉型和挑戰。
“暖冬”還是淡季?
2020年還剩最後兩個月,旅遊業能否在年內實現U形復甦,也即將有所定論。
在周鳴岐看來,四季度受到“十一”長假,加上一些地方秋冬旅遊營銷的影響,國內旅遊市場很可能會迎來一個“暖冬”。“但同時企業也要意識到,自然景區尤其是北方的景區在秋冬季經營時會受到氣温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正常營業,即使一些景區、酒店開始預售,但這隻能對其現金流形成環節,卻不能計入當期損益,對提振全年業績的作用可能並不明顯。
吳麗雲進一步分析稱:“‘十一’的市場反彈,確實給各上市景區四季度乃至全年的業績減輕了一些壓力。但總體來看,四季度市場預計很難達到三季度的熱度。”她也指出,對大部分景區來説,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都將在四季度進入淡季。雖然海南等南方城市會再出現一輪避寒遊熱潮,東北等地區的冰雪經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火當地的旅遊消費,但在整個四季度的大盤子裏,這類比較特殊的需求佔比還是相對較小。此外,也有專家提出,即便冰雪季來臨,但冰雪旅遊消費的“大頭”,即滑雪場等,受造雪條件及氣候因素的影響,開業時間也不會很早,對四季度業績形成的貢獻也會比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專家均表示,無論即將到來的是“暖冬”還是淡季,旅遊企業都必須轉型,若始終停留在過去,不僅四季度仍無法恢復業績,還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周鳴岐坦言,在當前出境遊尚未全面放開之時,人們對於國內旅遊產品的供給是有着迭代升級的需求的,出境游回流形成的巨大消費潛力,需要相匹配的供給去承接,而當前,國內旅遊業急劇變化,優質的供給可能還未能跟上市場,而這也是下階段國內景區、主題公園、旅行社、酒店等相關行業都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不過,即便要面對旅遊淡季,企業也仍有生存空間。市場需求不會減少,只要有好的產品,也有可能加速‘追回’業績。”吳麗雲表示,在當前景區門票降價的大背景下,純觀光旅遊的吸引力已逐漸降低,景區要實現“彎道超車”,還要在“新”上下功夫,比如:故宮前年春節就推出了不少文創活動類產品及互動性體驗型活動,讓原本的淡季也迎來了不少遊客。室內方面,自然類景區可在文創產品、周邊上做策劃,將相對靜態文化元素融進室內;而在室外,將冰雪主題活動、户外親子互動型產品、探險活動,温泉資源等打包利用,就可在傳統景區上形成消費增量。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楊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