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公務員即將接近尾聲,又有十多萬人為追求公務員這一"鐵飯碗"而奮力拼搏,因為一旦上岸,那麼就意味着之後就能過上福利豐厚、高度穩定的生活。
那麼多人對於"鐵飯碗"趨之若鶩的時候,有的人卻放棄已經到手的"鐵飯碗",而選擇了湊錢創業。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劉永行。
劉永行,1948年出生在四川的新津縣,從小生活艱苦的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進了師範(現西華大學),大學畢業後進入了縣教育局工作後生活才得以改善,從此也領上了人們所説的"鐵飯碗"。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的開端,劉永行以及兄弟一夥兒有感社會將發生劇變,這一輪建設浪潮或許就是創業的機會,於是毅然決定放棄鐵飯碗,跑去經商。
兄弟幾人雖説都是"鐵飯碗",但是工資並沒有很高,若要籌集到創業資金,就必須要變賣家當了。但是有時,機會面前恰恰就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劉永行兄弟幾人當機立斷,將自己的手錶、自行車等等值錢的東西典當,硬是湊足了1000塊,開始了一行人的創業之旅。
兄弟幾人的創業之旅從育新良種場開始。然而萬事開頭難,劉氏兄弟的第一筆生意差點就讓他們的創業之旅夭折。當時,資陽縣的一個客户向他們預訂了10萬隻良種雞。劉氏兄弟當即大喜,於是他們立刻買來雞蛋,利用土辦法孵出小雞,決定趁熱打鐵先交貨2萬隻。
不料,由於在運輸途中經驗不足,小雞在運輸途中被悶死了一半,而後發生火災又燒死了剩下的一半,劉家兄弟因此分文未得。那麼剩下的8萬隻雞怎麼辦呢?
偶然打聽到成都對於良種雞有比較大的需求,為挽回損失,劉氏兄弟連夜動手編織竹筐用來裝雞,每日凌晨4點出發,蹬整整3個小時自行車趕到20公里以外的集市,然後整日扯着嗓子用喇叭叫賣。如此十幾天,8萬隻雞苗總算全部脱手了,到最終結餘,獲利10萬元。
這次經歷後,劉氏兄弟買了教訓,決定更改策略:他們發現一枚雞蛋只能賣0.1元,而一個鵪鶉蛋的價值則是雞蛋的兩倍;而且,鵪鶉的發育週期更短,只需要四十天就可以進行生育,而一對鵪鶉1年可以生育50只小仔,那就產生超過100元的產值。
經過盤算後,劉氏兄弟決定調轉方向,改養雞為養鵪鶉,果然大獲成功,為他們之後的創業之路積累了原始資金。也許是度過了水逆期,之後劉氏兄弟的投資都順風順水。
1988年,希望飼料公司在古家村建立了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飼料廠;到了1992年,希望飼料公司已經成長為了希望集團,並且還是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飼料龍頭。作為希望集團實際控制人的劉氏兄弟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收益,成為中國首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當一個人功成名就的時候,往往就是一個人懈怠的時候。但是這句話在劉永行身上似乎沒有奏效,他永遠不是一個會安於現狀的人。在其他人或多或少還沉浸在希望集團的成功時,他發現了集團在改革開放的持續進行中急需轉型,第二主業的開發勢在必行。
但其他人顯然不這麼認為,於是劉永行提出了分家,決定孤身闖入重化工業。而進入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實際上並不容易,他不僅需要果決的勇氣,還需要靜得下心研究。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而劉永行卻用了長達10年的時間對當時國內的大部分大型工業項目進行調研,企圖拓寬希望集團的第二主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永行在去山西一家鋁廠的考察過程中獲得了靈感。最初,他聽説過用晉煤去做電解鋁項目成本相當低廉,在心底留了種子。
而當他真正看到電解鋁項目的運作後,他猛然發現,投資地的能源是不是可以用作發電生產電解鋁?而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是不是可以生產飼料中重要的添加劑賴氨酸?而賴氨酸生產的廢料是不是又可以生產飼料和複合肥料?
一番思考之下,劉永行拍腿站起,一條"鋁電覆合—電熱聯產—賴氨酸—飼料"的產業鏈已然在腦海中初步呈現!於是,劉永行當即決定進入鋁電業,並通過了這一條精妙的產業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再度登頂富豪榜首富的寶座。
如今,劉永行本人已經深深紮根於鋁電業並且擁有了3家鋁電企業,而其中標杆工程的東方希望包頭稀土鋁業有限公司更是獲得了超百億的投資正在步入正軌。至此,劉永行家族進一步獲得了發展,積累了470億財富。
"我們不應該這樣窮,我們不應該這樣閒。"這句話就是劉永行創業生涯的真實寫照,他永遠在前行,他一直在路上,這就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素。面對人們都趨之若鶩的鐵飯碗,劉永行懂得取捨,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果斷辭掉工作,砸鍋賣鐵走向了創業之路。
當他功成名就,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停下的時候,他選擇分家單幹,孤身闖入重化工領域,開闢出了希望集團的第二主業。若你不甘於現狀,不甘於平凡,那麼勇敢地踏出一步吧!願你付出甘之如飴,所得歸於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