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年終獎高達1.8億!2020年基金收益巨豐,從業人員賺翻了
網友爆料某基金經理年終獎高達1.8億!投行民工們哭暈在廁所!
內容來源:IT手抄報、豆瓣 轉自:投行那些事兒
眾所周知,2020年基金打了一場翻身仗,相關金融從業人員自然也是盆滿缽滿!
不少中型基金研究員年終獎全部是百萬起跳,很多普通員工的年終獎普遍是4~6個月工資。
由於規模效應,部分績優百億級基金更是收益巨豐!
IT手抄報稱:“就拿去年火速出圈的NA成長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蔡某某來説,其旗下管理基金規模超300億,假設管理費是1.5%,基金公司一年的收入等於4.5億(300億*1.5%),一般來説像蔡某某這樣的明星基金經理年終獎能拿到15%左右,也就是近7000萬。”
當然,蔡經理還不是最牛的,豆瓣網友"淡漠的瞎子”稱:網紅基金經理張某,年終獎至少1.8億!
不過也有網友吐槽:
“基金經理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不少基民卻在吃大面”。
比如前文提到的蔡經理,其打理的NA成長混合前十大重倉股合計佔比高達整個倉位的88.18%,基金的持股集中度非常高,這也就意味着整個基金的漲跌幾乎由這十隻股票決定,他的另一隻新基金NAHX靈活配置混合前十大持倉也幾乎與此一模一樣,可以説,押對了就是暴漲,押錯了就是暴跌。
事實也是如此,伴隨半導體風口來臨,2020伊始至7月14日,NA成長混合不斷創新高,可好景不長,兩隻基金此後遭遇連續3個月的下跌,又是一波30+%的回撤。
網友“暮春曲水流觴”忿忿不平地説:
“基金經理我覺得真好當,反正就是挑幾個行業龍頭,跌漲基民自己負責,自己負責收手續費管理費服務費。”
值得警惕的是,如今這一幕又發生在了港股。近日伴隨着南向資金持續加速流入港股,恆生指數突破三萬關口,今天,場內交易的港股基金再度放量暴漲,盤中罕見上演漲停潮。並且全線大漲使得多隻港股基金溢價率高企,個別基金溢價率甚至超12%大關。
不得不説,這些被北水追逐的股票確實是一些非常優質的公司,比如騰訊、美團作為業績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面持續亮眼,長期也值得看好;中芯國際、舜禹光學等高新技術企業,也代表着未來發展的方向,確實是值得重點關注。
但即便如此,在市場情緒短期極速升温的情況下,風險也不容忽視。
主要是兩個方面:首先,一些新經濟板塊中的個別公司,確實估值並不便宜,未來存在“剪刀差收窄”的風險;另一方面,近期美國國內對通脹的預期在升温,如果繼續上行,那麼對全球資本市場、特別是權益市場來説可能是一個風險。
因此,對於看到一些之前在A股市場失利,眼下看到H股股價突飛猛進,想要轉向H股“上車”的投資者而言,還是需要更冷靜地來看待當前的市場行情。殊不知,忽視風險匆忙進場,到最後可能不是上車而是“上當”了。
根據某雪球大V的數據,恆生指數目前市值加權滾動市盈率16倍的估值水位已經超過了2015年和2018年初的峯值頂點,現在就是歷史新高,已經是近十年最大的泡沫了。而用市淨率指標去看恆生指數也是歷史新高,只有中位數市淨率這一項,目前估值水位還沒有超過上一輪牛市的頂點,但是差距也不是特別大了。
至於這個泡沫何時會被戳破,誰也不敢斷言,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明天,但毋庸置疑的是,隨着泡沫增大,風險也在增大。
2021年以來,基金市場行情火爆,不出意外,在賺錢效應的浪潮之下,基金經理一波操作吸引了大批新“基民”的加入,還有部分備受二級市場打擊的“棄股從基”型選手。
這些湧入市場的“嫩、老韭菜”,使得基金經理又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或許只有我們十年後再回首這一輪基金熱潮,才會明白究竟誰淪為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