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逐漸步入尾聲,投行民工的待遇問題再一次刷屏。
日前,來自阿爾法諮詢的一份市場調研在各個證券從業者的大小交流羣中瘋傳,內容令無數投行人心癢難耐。從中信中金建投,到海通國君申萬,六大頭部券商全部被cue“漲薪”。雖然後續相關內容被阿爾法諮詢闢謠,但仍引起市場對券商投行薪資的高度關注。
事實上,對於漲薪的問題,各家券商大多語焉不詳。例如,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並沒有發文調薪,年初的薪酬包已經確定好,暫時沒聽説有大變動。”也有滬上一線投行員工稱,提薪是出於保代津貼取消後的“普惠”,對於保代/準保代們屬於利空。
市場傳言並非捕風捉影,不難發現,此次網傳的頭部券商漲薪,大多集中在一線業務部門,尤其是投行。在2020年這樣一個券業大年,各類政策“大禮包”頻繁落地之下,券商投行業務無論是在項目數量還是規模收入上,均有明顯提升。
日前,中證協統計數據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23.8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326.82億元,126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其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431.58億元,同比增長72.85%,成為前三季度證券行業增收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頭部券商頻傳漲薪消息
刺不刺激?意不意外?近日,這樣一張網傳來自阿爾法諮詢的一份市場調研在各個證券從業者的大小交流羣中瘋傳,內容令無數投行人心癢難耐。從中信中金建投,到海通國君申萬,六大頭部券商全部被cue“漲薪”。
【中信建投】 最近會漲薪;
【申萬宏源】 發郵件説所有人固薪會漲30%;
【中信證券】 全面漲薪:所有SA都漲了;VP層級是區域組漲薪到行業組的水平;債券ABS中D職級base8-9w,全薪400w;
【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的薪酬提升,投行部門尤甚,是內部薪酬漲幅最高的部門,應屆生月固薪2.8-3.6萬;
【國泰君安】 投行股已收到正式通知,明確漲薪30%;投行債和ABS還未收到消息;
【中金公司】 GI據説調到和SE一樣,其中,應屆生從30調到38;
……
不過,對於此次“漲薪”消息,阿爾法諮詢隨後發佈公告予以澄清。阿爾法諮詢表示,其從未製作相關信息,也未授權任何主體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相關文字信息不代表阿爾法觀點和立場。“對於假冒我司名義發佈該信息的行為及相關責任人,我司表示強烈譴責,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事實上,在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中,各家券商及旗下員工大多對於此次“集體漲薪”語焉不詳,或開啓否認三連模式。
例如,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並沒有發文調薪,年初的薪酬包已經確定好,暫時沒聽説有大變動。”同時,也有滬上券商一線投行員工稱,提薪是出於保代津貼取消後的“普惠”,對於保代/準保代們屬於利空。而對於中金“GI調到和SE一樣”的説法,也有知情人士表示,“要評價很好的(員工)才能漲”,並不是全部。
雖否認自家漲薪,但對於其他公司的漲薪消息,一線員工們總是津津樂道。“國泰君安是漲了,這個業內都知道”、“(海通)應屆生2.4萬,這是真實的”、“非常推薦跳槽去海通和國君,漲薪幅度很大”……在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中,多名投行一線員工對上海地區券商的待遇表達了“羨慕嫉妒恨”之情。
市場熱度提升券業急攬才
由於身處資本市場的最前線,承擔着為上市公司保駕護航、為實體經濟“輸血”等功能,投行部門一直是證券行業和證券公司的“門面”所在。同樣,投行人員也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金領”人士,從事着高大上的業務,賺得遠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薪水。
不過,對於高度依靠項目提成和獎金的投行部門來説,一線員工的薪酬水平同樣是“看天吃飯”。例如此次被點名“提薪”的申萬宏源,早在2018年期間,其投行部門員工一張税後工資不足5000元的工資單曾引起業內熱議。
類似地,銀河證券也在2017年間遭遇投行員工集體討薪,相關員工在“討薪信”中稱,銀河證券拖欠投行員工2012至2014年應發獎金的30%,以及2015年至2016年兩年全部應發獎金。只能説在投行的江湖中,待遇的問題實在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而為何在今年投行薪酬頻傳增長消息,不言而喻,自然是由於資本市場一系列的新政策出台,無論是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還是新三板精選層、再融資新規出台,都給券商投行業務帶來機遇無限。在市場熱度不斷提升之際,疊加券業“大年”之下可預計的充足薪酬包,各家券商儲備投行人才正當其時。
例如,近期曾有券商推出某證券“渡江戰役投行人員內推考核方案”,每名投行員工被分派內推任務。如MD需推薦3名MD/ED候選人進入面試環節;ED需推薦2名MD/ED候選人進入面試環節;其他員工每人推薦1名候選人進入面試環節,頗有傳銷的既視感。
除了如此“狼性”的團隊招聘外,券商中國記者發現,近期同樣有多家券商正在招聘投行人才,如安信證券、國金證券、九州證券等。
投行格局正在生變
在政策“大禮包”頻繁落地之下,2020年對於券商投行業務來説是當之無愧的大年,無論是在項目數量還是規模收入上,均有明顯提升。
日前,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新鮮出爐。中證協統計數據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23.8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326.82億元,126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其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431.58億元,同比增長72.85%,成為前三季度證券行業增收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A股市場上股權融資規模已達到1.42萬億元,募集家數841家。其中,IPO首發336家,募集資金4177.28億元,遠超2019年全年水平(203家,2532.48億元)。
不過,在馬太效應之下,投行業務往往集中於大型券商之手,中小券商僅能分一杯羹。而即便是業內公認“三中一華”的頂級投行格局,情況也並非一成不變。
券商中國記者查詢今年以來A股市場融資數據發現,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滬上券商的投行戰績正在不斷提高,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多名投行人士對其業務和待遇的嚮往。
2020年以來,在募集資金規模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仍然牢牢佔據行業前兩名的位置,分別為1.29萬億元、1.13萬億元。國泰君安則以6521.67億元的水平殺入前三,中金公司6226.18億元位列第四。在承銷家數上,中信、建投、國君三家仍依次排名前三位。
而從主承銷商的承銷收入上來看,今年以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均已“截獲”超過20億元的承銷收入,分別為27億元、23.54億元、20.41億元。中金公司、華泰聯合、國泰君安三家的主承銷商收入也在10億元以上。民生證券、國金證券兩家投行業務具有明顯的中型券商也殺入前十的隊列,分別實現9.31億元、9.29億元。
此前,監管曾明確資本市場“深改12條”,其中提出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投行業務格局後續還將產生怎樣的變化?市場將拭目以待。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