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金點睛 ,作者彭文生宏觀組

  圖文並茂講解中金深度研究報告

  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疫情大概率緩解。從經濟週期(“實”)和金融週期(“虛”)兩個視角來展望宏觀經濟與政策走勢,2021年將是疫情之後“再平衡”的一年。經濟週期的再平衡體現為供給創造需求,全球經濟共振復甦。金融週期的再平衡體現為經濟自主的信用緊縮。宏觀金融環境將呈現“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勢。

  摘要

  從經濟週期來看,乘數效應顯現,需求加速追趕供給。疫情是典型的供給衝擊,但供給會傳導至需求,而且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需求受到的影響會被放大。2021年疫情繼續緩和,在乘數效應作用下,需求會加速追趕供給。各行業受到疫情的衝擊不同,行業利潤和員工收入分化明顯。由於疫情加劇貧富差距而抑制需求,疫情緩和階段,需求擴張的乘數可能小於其在疫情衝擊階段下滑的乘數。

  從金融週期來看,或出現“緊信用”動能。從資金供給看,2020年信貸擴張不少是用於彌補經營性現金流的不足,而非生產性投資,2021年企業還本付息負擔上升,或現內生性“緊信用”。2020年投資性購房動機上升,信貸擴張結合疫情加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進一步推升房價,使得金融週期延長。但房地產價格已處於歷史高位,加上信用條件緊縮,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金融週期或有調整壓力,不利於需求擴張。

  預計2021年經濟增長同比前高後低,而環比抑或前穩後弱,核心通脹上行,但豬價拉低整體CPI。海外供給也將創造更多需求,但我國出口的供應優勢將下降,2021年整體出口動能弱於2020年下半年。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2021年實際GDP同比增長或為9%左右,1季度同比增速或為19.5%,之後逐步回落至四季度的5.5%左右,環比或從1.4%左右小幅下行至四季度的1.3%左右,全年CPI和PPI同比或均為1%左右。緊信用呼喚松貨幣,鑑於2020年通過信貸擴張應對疫情帶來金融週期延長的弊端,2021年財政政策仍需發力。

  正文

  引言:兩個視角看來年

  2021年中國開啓“十四五”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十四五”時期,大的方向仍然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金融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仍將是重中之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仍將是金融的本源。

  與此同時,截至我們報告定稿(北京時間11月5日下午16點),美國大選結果雖尚未完全確定,但根據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預測,概率較大的組合是拜登當選總統、共和黨繼續掌握參議院、民主黨繼續掌握眾議院多數。

  拜登政府的施政方針可能與特朗普有較大差別。對內政策方面,拜登希望實施較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刺激;但同時,其也希望提高企業所得税以及高收入人羣所得税税率。當然,共和黨掌握的參議院可能對這些政策推進形成一定約束。對外政策方面,拜登可能改變特朗普“美國優先”導向,迴歸傳統外交理念。這一情形下,美國可能尋求重塑其全球領導地位,增強國際合作,減少單邊制裁。如此,美國與傳統盟友關係可能改善,中美關係也有希望邊際緩和。當然,如果大選最終結果依然是特朗普任總統,多個方面將有所不同。

  “十四五”規劃和美國大選固然重要,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與市場走勢歸根到底還是得看疫情的演變及其帶來的後果。因此,我們首先判斷2021年疫情的演變,在此基礎上,我們結合疫情衝擊的性質以及2020年應對疫情的政策所產生的後果來展望2021年宏觀形勢。簡而言之,兩個視角看來年:經濟週期和金融週期,前者對應到疫情衝擊的性質,後者對應到2020年政策應對疫情產生的後果。

  2021:疫苗落地,疫情大概率緩解

  2020年初,全球範圍的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第一波疫情尚未平息,第二波似乎捲土重來,安全有效疫苗的接種成為許多國家恢復正常生活的希望。在各國緊急推動下,各技術路線的疫苗研發工作正有序進行中。從當前的疫苗研發進度來看,我們預計2020年底疫苗獲得監管批准允許上市是大概率事件。不過疫苗的研發成功,只是全球抗擊疫情的第一步,疫苗後續的生產、分配和接種等過程同樣重要,而這些過程決定了2021年疫苗在中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之間的分配將是不平衡的。

  從疫苗分配的順序來看,高危人羣將先於普通人羣、發達國家將先於欠發達國家。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發達國家在2021年1季度左右完成高危人羣的基本覆蓋,大規模接種預計在3季度末完成。2021年1季度後,由於高危羣體獲得免疫力,發達國家的新冠死亡率將進一步下降,有助於發達國家加速擺脱疫情影響。我們預計到2021年底,發達國家的強制社交隔離措施基本解除。

  圖表: 最優接種路徑:先高危人羣,後普通人羣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EUROSTAT,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比之下,欠發達國家預計要延長到2022年才會逐步擺脱新冠疫情的影響。欠發達地區接種疫苗主要面臨兩方面的障礙:一是獲得疫苗速度相對滯後;二是疫苗分發和接種系統整體水平弱。從全球產能和訂單數量來看,發展中國家可能在2021年2季度之後才能夠逐步獲得可觀的疫苗資源。從接種角度看,發展中國家的供應鏈體系基礎設施落後,包括電力、運輸、冷鏈等基礎設施將成為制約欠發達地區疫苗快速分發的因素。我們預計從2021年2季度開始,欠發達國家開始分批次接種疫苗,整個過程可能延續一年以上,疫情對欠發達國家的影響或將延續到2022年中。

  圖表: 發達國家與中低收入國家接種時間軸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COVAX,中金公司研究部

  雖然不排除今年冬天海外疫情再次爆發的可能,但基於上述對疫苗上市與接種路徑的分析,我們的基準假設是2021年有效疫苗會順利接種,疫情演變的大方向是繼續緩和。

  經濟週期:乘數效應,需求加速追趕供給

  傳統的經濟週期一般源於內生衝擊,特徵是需求引領供給。宏觀政策着力於需求管理,比如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刺激需求。但疫情是公共衞生危機,為典型的外生衝擊,這種情況下是供給主導需求,但是供給與需求變化的速度部分因為乘數效應而不同。

  疫情衝擊階段,企業因為停工停產利潤下滑,員工收入下降,導致投資和消費減少。在乘數效應作用下,需求下滑幅度進一步被放大。疫情緩和時期,企業復工復產,員工收入上升,帶動投資和消費增加。疫情緩和的初始階段,因為疫情增加勞動力就業摩擦成本(尤其是疫情沒有完全消除之前,行業轉移的摩擦成本),乘數效應較小,結果是供給復甦快於需求。隨着疫情進一步緩和,企業與居民收入持續改善,需求的乘數效應也顯現出來,需求可能會階段性提速,追趕供給。

  我們不妨以兩個部門為例來分析乘數效應如何影響需求。疫情衝擊下,一個部門受影響較大(極端情況下完全停擺),另一個受影響較小。前者因為生產停滯,現金流和利潤下滑,僱員收入下降,不僅拖累本部門的需求,也對受影響較小部門的需求帶來負面影響。這是供給衝擊的第一輪影響。在此基礎上,受影響較小的部門的僱員無法消費另一部門產品,由於需求存在一定互補性,他們也將縮減對本部門產品的需求,縮減程度取決於兩部門之間互補程度,這是供給衝擊的第二輪影響,帶來所謂的乘數效應。

  進一步來看,疫情衝擊過程中的乘數效應可能大於傳統衝擊帶來的乘數效應。我們不妨假設兩個情形:一個情形中,A部門100%停擺,B部門卻不受直接衝擊;另一個情形中,兩個部門均受到50%的直接衝擊。因為乘數效應,第一個情形中整個經濟受到的影響更大。疫情衝擊更接近第一個情形,因為有些行業可能因為疫情而完全停擺,傳統的經濟衝擊更接近後一個情形。

  從宏觀政策效果來看,在疫情這種外生衝擊的情況下,雖然擴張性的宏觀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支撐需求,但需求復甦歸根到底還是看供給復甦的速度,控制疫情、提升供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供給端的衝擊沒有很好地受到控制的情況下,宏觀政策對需求的刺激作用邊際下降。上述邏輯得到了數據的支撐。二季度,中國供給指標率先復甦,比如工業產出顯著回升,需求指標的復甦相對較慢,即使是必選消費增速也很低迷。

  圖表: 中國供給恢復快於需求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注:中國的需求指數包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出口同比增速;生產指數為用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我們對以上指標進行了標準化,之後簡單加權平均。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三季度,隨着供給恢復正常,需求指標開始加速上行。以消費為例,可選消費回升速度有所加快;分地區看,二季度工業生產恢復較快的省市,三季度消費增長的速度也更高。總之,因為疫情控制較好,2021年中國經濟總需求有望因乘數作用而加速追趕供給。

  圖表: 三季度可選消費加速回升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必選消費包括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及紡織品、日用品、藥品

  圖表: 二季度生產恢復更快的地區三季度消費增速更高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國方面,由於疫情控制不力,供給恢復的力度遠不及中國,但美國財政對私人部門的支持力度大於中國,所以截至目前,美國需求復甦快於供給,居民消費仍有支撐。往前看,2021年美國需求復甦的程度可能主要還是取決於疫情控制的程度。如果疫苗順利落地,並能按照前述路徑接種,那麼供給復甦將推動需求回暖,疊加政策扶持,美國經濟表現可能會比較強勁。

  圖表: 美國供給恢復緩慢,需求受政策刺激支撐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疫情加劇了收入差距,疫情逐步消失的階段,需求擴張的乘數可能小於其在疫情衝擊階段下滑的乘數。換句話説,雖然需求會階段性加速追趕供給,但在沒有政策大力刺激的情況下,需求復甦的幅度可能不及其下滑的幅度。有研究顯示,經濟衰退的時間越長、幅度越深,後續復甦的速度會越慢,復甦的幅度也越小。基於過去150年100次金融危機的經驗,人均GDP降至波谷平均約需3年多時間,而從波谷再回到危機之前平均約需5年多時間,發展中國家平均所需時間可能更長。基於多個經濟體的經驗,也有研究發現,經濟擴張時期,失業率年均下降0.9個百分點,但在經濟收縮時期,失業率年均上升1.9個百分點[1]。

  圖表: 衰退與復甦不對稱(基於金融危機的經驗)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注:括號內數字表示危機次數。資料來源:Reinhart, Carmen M., and Kenneth S. Rogoff. Recovery from Financial Crises: Evidence from 100 Episod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5):50–55. 2014。中金公司研究部

  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源頭是,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差異較大。我們將所有行業分為受影響較大和受影響較小的兩類,前者多為接觸性行業,如交通運輸、餐飲旅遊,後者多為無接觸行業,或者是可通過居家辦公降低接觸性的行業。A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影響大的三大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和消費者服務)的淨利潤整體同比下降87.8%,降幅遠多於其他行業的14.4%;同時這三大行業的職工薪酬同比下降5.8%,而其他行業職工薪酬同比上升2.9%。另外,受影響大的三個行業經營性現金流明顯惡化,其經營性淨現金流上半年總體不足200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311億元。新三板中受影響大的三類行業經營性淨現金流今年上半年總體為-840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13.4億元。

  圖表: 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利潤大幅下滑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和消費者服務

  圖表: 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職工薪酬下降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和消費者服務

  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在房地產市場也有所體現。疫情對居民收入影響不對稱推升了投資性購房需求,導致部分地區樓市出現過熱風險,即金融與實體脱節。低收入人羣收入下降,高收入人羣收入受到的影響不大,甚至逆勢上升,財富分化加劇。高收入者儲蓄增加,增加對金融資產,包括房地產的投資,推升房價。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今年一、二季度,中國擁有多套房的人購房動機上升,無房者或只有一套房的人購房動機下降,説明投資或投機性購房需求升温,剛性需求相對較弱。從價格上看,一季度以來,部分地區房價大幅上漲,但租金卻在下跌。買房者往往是高收入者,租房者往往是中低收入者,這也説明疫情對中低收入者的購買力影響更大,加劇分化。

  圖表: 疫情加劇貧富分化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前一個季度為100,低於100意味着跟上季度相比,財富下降。

  圖表: 租金下降、樓價上升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注:租金根據CPI中租賃房房租推算,房價為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金融週期:或現“緊信用”動能

  金融週期的視角主要看信用如何演變,及其對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影響。2020年末廣義貨幣M2的增速可能達到10.6%左右,高於2019年的8.7%,主要是銀行信貸擴張的結果。社融同比可能達到13.8%, 較2019年高3個百分點左右。2021年信用將如何演變呢?我們不妨從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兩個視角來分析。

  貨幣供給一般有三個渠道,即對非銀部門的債權、對政府的債權和對境外的債權。從第一個渠道來看,今年企業借貸較多,尤其是上半年期限偏短,2021年企業還本付息負擔將上升,或出現內生性“緊信用”。歷史經驗顯示,信貸大幅擴張後的4-6個季度,企業還本付息壓力將觸底回升,這時資金從實體經濟迴流金融系統,信用供給下降,也就是“緊信用”。根據我們的估算,這一次私人部門的還本付息負擔起點就高於前三次,而且似乎已經見底。

  圖表: 私人部門還本付息負擔或已經見底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注:橫軸t 代表每輪信貸大幅擴張的起點。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貨幣供給的第二個渠道來看,我們預計2021年廣義財政赤字(國債+地方債)或在7萬億左右(較2020年8.5萬億元力度有所退坡,但考慮到2020年可能存在部分未使用完的財政資金結轉至下一年使用,財政對實體支持力度不會有大幅減弱),財政赤字對M2的拉動或小幅下降0.15個百分點。

  從貨幣供給的第三個渠道來看,中美利差相對較高,外資仍有流入動機,或有助於對沖內部“緊信用”的影響,但其直接作用可能不大。疫情期間中國產業鏈的穩定性令海外投資者印象深刻,加上全球進入“超級低利率”時代、中國金融開放不斷加速,外資增配中國資產的動力仍然存在。我們的估算顯示,2021年,中國權益市場的外資總流入量可能接近8000-10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總流入量約為7000-9000億人民幣。但另一方面,我們預計2021年貿易順差將可能從2020年的4700億美元收窄至4400億美元,這將邊際降低外資對貨幣供給的貢獻。

  不過,過去幾年的經驗顯示,在央行不干預的情況下,對外債權對貨幣的直接貢獻很小。外資流入或更多通過匯率升值消化,而匯率升值又會增加私人部門淨資產,促進國內信用擴張,從而間接支撐M2的增長。

  從貨幣需求端來看,我們主要看資金的去向。簡單而言,資金要麼用於實體投資,要麼用於購買金融資產,當然這兩者難以完全分開,比如購買股票也可能支持了實體投資。從資產購買動機來看,我們主要聚焦於樓市與信貸互相加強的機制,即金融週期。

  由於疫情加劇貧富分化,高收入人羣儲蓄增加,投資性購房需求有所升温,而疫情期間信貸擴張又進一步支撐了居民購房需求,推升了部分地區的房價。那麼未來購房動機是否還會繼續上升呢?我們嘗試從量與價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從量來看,一個簡單的指標是看貨幣增速與樓價增速之差:當前M2增速與房價增速之差處於歷史低位,或説明未來居民配置房產的動機上升空間有限。從價的視角來看,近期租金收益率進一步下行,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亦低於過去10年均值,亦或表明未來配置樓市的動機受限。從股市來看,似乎亦有類似現象,這體現為A股市值與M2比例處於20年來比較高的75%分位。簡而言之,從金融週期的視角來看,2021年也可能出現“緊信用”動能。

  圖表: M2與房價增速之差處於歷史低位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 租金回報率低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實際上,歷史經驗顯示,還本付息負擔見底回升之後,房價上升動力可能減弱,股市也有類似跡象。

  圖表: 還本付息見底回升後房價走勢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t代表還本付息負擔見底的時期

  圖表: 還本付息見底回升後股價走勢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t代表還本付息負擔見底的時期

  綜合貨幣的供給與需求,我們得出什麼結論呢?從供給端來看,2021年因為還本付息負擔上升或出現自發性“緊信用”,而財政與對外債權對貨幣擴張的貢獻總體上可能有限。從需求端來看,需求加速追趕供給的現象或意味着實體對資金需求增加,而金融週期則出現“緊信用”約束,對信貸擴張的支撐或邊際偏弱,不利於需求擴張。

  經濟走勢及政策含義

  綜合上面的分析,2021年,從內部來看,經濟週期視角下,供給進一步創造需求,疊加需求的乘數效應,支撐復甦動能。但金融週期可能出現“緊信用”動能,對需求的邊際支撐或減弱。

  根據我們的預測,具體而言,社消零售全年同比或由2020年的-4.2%反彈至15.4%,部分反映基數效應。2021年按揭增速或隨總體貸款增速回落,地產銷售回款增速或放緩,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或達6%,略低於2020年的6.4%。基建投資方面,受低基數影響,2021年一季度增速或接近20%,但二季度基建趕工情況或弱化,增速將有較大幅度的回落。整體上,考慮到2020年部分未使用完的財政資金結轉至下一年,以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或回升至近兩位數等因素,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或不會過多減弱,預計2020年基建增速在4.0%左右,2021年或在3.5-4.0%之間。隨着經濟復甦,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改善,工業企業利潤回暖,PPI環比增速轉正,都將對未來製造業投資增長起到促進作用。加上低基數的影響,預計 2021年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

  從外部來看,基準情形下,如果疫苗順利落地接種,美國供給將創造更多需求,而其金融週期上行亦支撐經濟復甦,需求復甦可能比較強勁。

  但2021年海外經濟的一個特徵是服務業復甦加快,相比於商品部門,海外服務對我國出口的拉動作用較小,因此2021年全球復甦對中國出口的外溢或弱於2020年下半年。IMF的預測表明,2020年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經濟體中,服務業佔比越高,其經濟增速越低,而2021年,隨着疫情逐步緩和,服務業佔比越高的經濟體,其復甦力度越大。美國似乎是個特例,因為2020年其財政刺激力度很大,支撐了當年的需求。

  圖表: 2020年服務業佔比越高的國家經濟增速或越低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IMF,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0年GDP增長率的預測差值為:IMF於2020年10月年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值減去2019年10月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值

  圖表: 2021年服務業佔比越高的國家復甦或越快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IMF,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1年較2020年GDP增長率的預測差值為:IMF於2020年10月對2021年GDP增速的預測值減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值

  不過,一些產品的出口仍可能持續擴張,比如隨着美國地產週期上行、居家辦公成為“新常態”,相關家用品的出口仍將獲得支撐。另外隨着海外復工復產,工業中間品與投資品的出口也將回升。相比之下,2020年表現較好的防疫物資出口大概率在2021年減弱。綜合考慮以上因素,2021年出口仍將繼續擴張,但結構上呈現分化的態勢,總體動能相對於2020年下半年而言可能減弱。

  圖表: 分季度來看,2021年出口同比增速前高後低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綜合以上因素,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2021年實際GDP同比增長9%左右,因為基數效應前高後低,環比也可能出現前穩後弱的態勢。預計1-4季度同比增速或為19.5 %、7.9%、6.1%、5.5%,季調環比增速分別為1.4%、1.4%、1.4%、1.3%。

  圖表: GDP同比和環比預測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隨着需求加速追趕供給,非食品通脹率邊際走強,但由於豬價主導了CPI通脹,整體CPI 通脹低於2020年。豬週期緩慢走弱,非食品價格修復,受2020年一季度供給衝擊的高基數影響,2021年CPI同比前低後高,全年或在1.1%,四個季度可能分別為0.2%、1.3%、1.1%、1.6%。疫情緩解,支撐國內外大宗品和工業品價格,PPI同比或轉正至0.9%,四個季度可能分別為-1.3%、2.7%、0.9%、1.5%。

  圖表: CPI同比預測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方面,從經濟週期來看,政策或維持中性,但從金融週期來看,經濟自主的緊信用動能可能較強,導致廣義貨幣增速下降。這種情況下,避免信用緊縮的自我強化,需要貨幣放鬆和財政擴張的支持。兩者有一定的蹺蹺板作用,財政擴張力度越大,貨幣放鬆需要的力度就可以小一些,反之亦然。由於2020年企業短期債務上升較多,2021年集中到期,貨幣政策或需針對性寬鬆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2020年下半年以來銀行超儲率持續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雖然年末財政支出加快將帶來流動性改善,但面對2021年一季度新增的信貸擴張,銀行需彌補中長期的流動性缺口。我們預計,央行可能通過降準(可配合減量操作MLF)或增發MLF等方式增加流動性投放,貨幣政策利率持平或小幅下行,同時2021年全年新增信貸可能在19萬億元左右,信貸餘額和社融增速均回落至11%左右。

  綜合來看,根據我們的估計,2021年底M2同比增速或從2020年10月的10.9%降至9%左右。從分項來看,對非金融部門信貸或將成為主要拖累。人民幣兑美元匯率短期或仍然保持強勢,不排除觸及1美元兑6.5元人民幣,但之後可能小幅走弱。

  圖表: 預計到2021年底,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下降至9%左右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鑑於2020年通過信貸擴張應對疫情帶來金融週期延長,2021年財政政策仍需發力,宏觀金融迴歸“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勢仍然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如前所述,我們預計預算內財政赤字率可能在3.3%左右,低於2020年3.6%以上的目標。廣義財政赤字(國債+地方債)率或為6.3%左右,低於2020年的8.4%左右。考慮到2020年可能存在部分未使用完的財政資金結轉至下一年使用,財政對實體支持力度不會有大的退坡。

  風險提示:上面的分析是基於有效疫苗於2020年底或2021年初順利落地,並按照我們所描繪的路徑接種,2021年全球疫情大方向是繼續緩和。如果到期有效疫苗不能落地,疫情出現反覆,那麼全球經濟復甦將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力度將比前面的預測更為寬鬆。

  圖表: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表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資料來源:Wind,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1] Stéphane Dupraz & Emi Nakamura & Jón Steinsson. A Plucking Model of Business Cycles. Working paper 748, Banque de France. June15, 2020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0年11月8日已經發布的《虛實“再平衡”| 2021宏觀展望》

  分析員 彭文生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60001 SFC CE Ref:ARI892

  分析員 張文朗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分析員 劉政寧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7

  分析員 黃文靜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80004

  分析員 周子彭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70004

  分析員 劉 鎏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2120001 SFC CE Ref:BEI881

  分析員 張夢雲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8040004SFC CE Ref:BIB964

  分析員 鄧巧鋒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0070005

  聯繫人 周 彭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119080009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9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金宏觀2021年展望:虛實“再平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