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杜燕飛)我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業再迎政策“禮包”。近期,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按照商業化原則與可再生能源企業協商展期或續貸、發放補貼確權貸款。
業內人士表示,《通知》聚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資金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舉措,有助於幫助部分暫時遇到困難的可再生能源企業渡過難關,緩解現金流壓力,也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峯和碳中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擴大,發電量持續增長,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綠色低碳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截至2020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9.34億千瓦,同比增長17.5%。
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可再生能源企業近年來現金流緊張,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其中,企業反映比較多的是電價補貼資金拖欠的問題。
為緩解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困難,《通知》指出,已納入補貼清單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所在企業,對已確權應收未收的財政補貼資金,可申請補貼確權貸款。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均可向具備條件的可再生能源企業在規定的額度內發放補貼確權貸款。貸款金額、貸款年限、貸款利率等,均由雙方自主協商。
根據《通知》,對短期償付壓力較大但未來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金融機構可以按照風險可控原則,在銀企雙方自主協商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實際和預期現金流,予以貸款展期、續貸或調整還款進度、期限等安排。
“《巴塞爾協議》從保證銀行資產質量的角度,對於貸款展期和續貸的規定比較嚴格。”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明確,按照商業化原則,對短期償付壓力較大但發展前景大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銀行可以予以貸款展期、續貸貸款展期,有助於緩解企業資金到期之後的壓力,使其獲得更長期限的融資支持。
在魯政委看來,目前可再生能源企業儘管獲得了一定的財政補貼,但由於資金到位存在一定時間差,容易出現資金缺口。《通知》明確金融機構以企業已確權應收未收的財政補貼資金為上限自主確定貸款金額,解決了這一時間差問題,減輕了企業資金方面的融資壓力。
光大證券日前發佈的研報指出,《通知》首提補貼確權貸款概念,未來企業有望通過申請貸款、發債等方式盤活之前由於補貼拖欠產生的應收賬款負擔,從而緩解現金緊張、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
《通知》強調,通過核發綠色電力證書方式適當彌補企業分擔的補貼確權貸款利息成本;企業結合實際情況自願選擇是否主動轉為平價項目,對於自願轉為平價項目的,可優先撥付資金,貸款額度和貸款利率可自主協商確定。
“通過核發綠色電力證書,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場作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魯政委説。
業內人士表示,鼓勵企業通過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減輕利息分擔壓力,有利於解決企業後顧之憂,有效推動補貼確權貸款政策的落地實施。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從金融機構通過補貼確權貸款解決企業補貼拖欠,再到國家核發綠色電力證書解決貸款產生的利息成本,《通知》構建了一條由金融機構和政府合力解決存量電價補貼拖欠問題的途徑。
該研報認為:“未來,一方面需關注金融機構對補貼確權貸款的支持力度,以及補貼確權貸款實際發放的金額、年限、利率等具體指標;另一方面亦需持續跟蹤國家對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