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規模快速增長、頭部效應不斷強化的過程中,諸多年輕的百億級私募正遭遇成長的煩惱。投研人手的不足,公司管理、品牌建設層面的力不從心,投資者的抱怨和質疑,無不考驗着新鋭百億級私募的黑馬成色。
某老牌私募人士直言,想要站穩就必須在投研團隊、風控體系、文化機制等方面精耕細作,以長期視角做好戰略佈局。
百億級私募名單(截至5月17日)
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馬嘉悦製表
這是一個處於光環下的行業,掌管着社會10餘萬億元的財富,深刻關注着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這更是一個充滿驚喜的行業,在短短2年的結構性行情中,包括石鋒資產、趣時資產、寧泉資產、盤京投資等在內的一批新生力量站到了私募舞台的中央。
不過,在行業規模快速增長、頭部效應不斷強化的過程中,諸多年輕的百億級私募正遭遇成長的煩惱。投研人手的不足,公司管理、品牌建設層面的力不從心,投資者的抱怨和質疑,無不考驗着新鋭百億級私募的黑馬成色。
某老牌私募人士直言,私募的成長就像跳馬這項運動,不論出身,不論資歷,你拼盡全力助跑、跨越並最終站穩,你就是勝者。如今多傢俬募管理人已經跨越百億級的門檻,但想要站穩就必須在投研團隊、風控體系、文化機制等方面精耕細作,以長期視角做好戰略佈局。
百億級私募不斷湧現
江山代有才人出,因為機會眾多,中國私募行業充滿了驚喜。
在短短兩年時間裏,除了景林資產、高毅資產、星石投資等依然活躍在舞台C位的老牌私募機構,石鋒資產、趣時資產、寧泉資產、盤京投資等一批新生力量也不斷湧現。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的證券私募機構已經達到80家,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僅有14家機構成立時間超過10年,和諧匯一資產、衍復投資、禮仁投資、寧泉資產等13傢俬募成立時間少於5年。
“以前怎麼也要熬個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百億級,這兩年感覺規模衝到百億級的年輕私募越來越多。而且,之前50億元以上規模就算頭部私募了,現在100億元以上才好意思説自己是第一梯隊的。行業發展太快了。”滬上某中型私募掌門人感慨道。
具體來看,業績與行業影響力的助推,是多家新鋭私募(成立時間不足5年)成功晉級百億級梯隊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截至5月7日,新晉百億級私募萬方資本與同犇投資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28.08%和15.43%,去年新晉的百億級私募石鋒資產和趣時資產2020年業績也在百億級私募中位列冠軍和亞軍。另外,寧泉資產和和諧匯一資產的掌門人,分別為行業中頗具影響力的興證全球原總經理楊東和東方紅資管原副總經理林鵬。兩位資管大佬奔私後募集的基金均成為私募行業罕見的爆款基金,和諧匯一資產更是在完成首次募集後便躋身百億級私募梯隊。
某私募研究員分析稱,近年來A股的結構性行情加大了基金的賺錢效應,財富管理時代的到來也加速了私募行業的發展,資產管理能力較強的私募管理人更加容易脱穎而出。
投研團隊捉襟見肘
正如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資金的快速湧入、規模的加速擴容,讓北京某百億級私募掌門人陳強(化名)又喜又憂。
“我們2019年底管理規模大概在40億元左右,經歷了2020年比較火熱的行情後,公司規模一下子就增加了50億元,加上淨值的漲幅,現在規模有150億元了。之前投研團隊只有8個人,主要覆蓋消費、醫藥行業;現在規模越來越大,投研有些吃力,很多以前沒有覆蓋的行業可能要招募新的人才來跟蹤研究了。”陳強表示,雖然行業發展是好事情,但公司希望規模慢慢增長,來勢兇猛的資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最近公司多隻產品陸續封盤,後續會加強投研團隊建設,練好內功後迎接增量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從去年開始,多家百億級私募陸續封盤。比如,今年2月17日,希瓦資產公眾號發佈通知稱,自2月22日起,基金經理梁宏的老產品暫停申購。北京某百億級私募今年1月下旬也在各渠道發佈公告稱,旗下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暫停申購。去年11月,剛剛超過百億管理規模的衍復投資也發佈公告稱,公司過往發行的代銷產品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增資金。
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每家公司的投研團隊都有能力邊界,如果規模超出管理水平,管理人很容易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出現失誤,因此部分頭部私募近兩年加快了招募人才的腳步。可是,在資產管理行業,人才具備稀缺性,找到投資框架清晰並契合公司理念的投研人員並不容易。“團隊的建設需要時間,短暫性封盤也是為了更穩妥地出發,今年市場的降温也為頭部私募加強投研建設提供了窗口期。”
公司管理力不從心
除了投研團隊一時間難以適應規模的高速增長,部分頭部私募還在公司管理上遇到了難題。
“一直以來,大多數私募就像個小作坊,一些掌門人的個人色彩或影響力比較強。在公司體量還不大的時候,小作坊形式沒什麼問題,但公司規模快速增加,成體系的激勵機制、運作機制、風控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否則核心團隊的動盪或分歧會成為私募管理人長期發展的障礙。”上述私募研究員透露。
今年3月份,滬上某新晉百億級私募便傳出多位創始團隊核心人員離職的消息。後經核實,該消息屬實,部分員工離職是因為對公司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不滿。
某中型私募的有關人士坦言:“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在投研上會花費更多精力,而在公司管理上缺乏經驗。因此,當規模快速增長時,在員工激勵制度建設、產品運營系統等方面就會明顯感到吃力,部分掌門人會選擇尋找一個合夥人負責公司經營,或者與同業加強交流,借鑑一些成功經驗。”
星石投資作為一家老牌百億級私募,在公司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條道路。據悉,星石投資每3年實施一次股權激勵,定期吸納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股權激勵,目前公司已經有十餘位合夥人。另外,從考核機制來看,星石投資對基金經理的考核內容不僅包括其組合的業績,還包括其對公司整體組合的研究貢獻,目的在於讓基金經理之間充分交流,互相學習,互拓能力圈。
品牌建設無從下手
對於部分規模快速增長的新晉百億級私募來説,品牌建設與公司治理一樣,均是“不太熟悉”但又不得不進行重點佈局的方向。
“資管行業競爭到最後,除了穩定業績,最重要的還是投資者的信任,因此品牌建設對頭部私募來説是一件需要長期去做的事情,而且當規模快速增長後,很多渠道、個人投資者的維護和交流都需要重視。但目前確實有點無從下手,既不能公開宣傳業績,也很難做到頻繁地發聲。最近我們在招募品牌建設方面的專業人士,看看能否嘗試直播、公眾號定期更新等方式進行品牌輸出。”陳強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多家頭部私募近兩年推出了微博視頻號、視頻直播,為投資者提供最新的市場分析觀點,同時積極把握小視頻的風口期。比如,堅持多空雙向投資的百億級私募保銀投資,去年10月開通了微信視頻號,定期就市場熱點進行點評。星石投資則在2020年2月推出了《經濟觀察公益直播》欄目,目前已經累計直播約200期,最高單場觀看數量突破200萬人次。另外,某規模過千億元的私募市場人士直言:“也要推出視頻號,在市場出現關鍵信號時發發聲。”
細數私募行業的過往新鋭,多數經歷過成長期的煩惱,或平靜或多愁地度過了發展的不適應期,最終邁入了老牌百億級私募的行列。不過,也有個別機構因未能克服規模快速增長後的種種不適,最終泯然眾人。正如某私募老將所言,最好和最壞的時代都擺在眼前,從行業發展的眼光來看,規模的快速增長是行業發展的好兆頭,但對於年輕的百億級私募而言,真正的長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