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米汽車踩“油門”,時機很好,但成功很難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大釗

據網友統計,9月1日以來小米造車一共上了8次社交媒體熱搜,包括“小米汽車官宣”、“小米汽車正式成立”、“小米汽車註冊資金100億元人民幣”、“小米汽車總部正式落户北京”等。

説實話,車不車的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畢竟雷軍和小米已經賺足了眼球。

幾年前,雷軍提出過一個風口理論,即“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要説最近兩年的風口是什麼,那無疑是新能源車。目前國內共有三方勢力角逐新能源車市場,分別是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科技公司。

而小米作為互聯網科技公司造車的代表之一,雖然有強大的資金做後盾,多次創業成功的雷軍也親自帶隊,但外界覺得留給小米汽車的時間並不多。

小米造車的必要性

在宣佈造車之前,雷軍可以説是國內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

雷軍還在大學時,在圖書館閲讀了《硅谷之火》之後,他決定一定要做一個非同凡響的人,再創立一家偉大的公司。後來雷軍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在大學期間就通過自己開發的軟件獲得了第一桶金(一百萬人民幣),在畢業後先是到航天局的研究所工作,後來在求伯君的勸説下,進入金山公司,成為金山公司的第六名員工。

在金山公司的那段時間,雷軍做到了7*16的工作模式,被稱為業界勞模,這也使得他在入職金山公司僅半年就被任職為副總經理。隨後,雷軍一路從總經理做到CEO,2011年又成為金山軟件董事長,並一直幫助金山成功上市。

等到金山正式上市後,雷軍毅然從金山辭職,此時的雷軍早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但他仍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除了錢,一無所有。那段時間裏,雷軍短暫的成為了一位天使投資人,他投資的項目有些至今活躍在消費者眼中,如獵豹移動、UC優視 、歡聚時代 、拉卡拉、迅雷等。

投了一堆項目後,40歲的雷軍拉着一個僅14人的小團隊,在北京中關村創辦小米科技。

2018年7月9日,小米科技成功登錄港交所,上市次日小米股價漲幅超過13%。到2021年Q2結束,小米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二名,市場佔有率16.7%。

按説,憑藉以往的成績,雷軍足可以成為後來創業者們膜拜的楷模,那為什麼雷軍非要造車?並把它視為人生中最後一個創業項目?

現在中國的新能源車(主要是電動汽車)格局大致可以分為兩派。

一派是傳統“國字頭”車企轉型,主要有3家央企(一汽、東風、長安),3家國企(上汽、廣汽、北汽),3家德企(寶馬、奔馳、大眾)。

另一派是私營性質的車企,包括3家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3家轉型民企(比亞迪、吉利、長城),以及1家國際巨頭(特斯拉)。

説實話,如果小米造車,上述這些企業哪個都不是雷軍輕易可以越過去的對手,而且造車是個紛繁複雜的過程,牽扯到的供應鏈遠超手機。雷軍這時候站出來造車,形象更像是一個救火(救股)隊長。

從3月底雷軍第一次透露造車消息開始,小米股價經歷幾次大幅波動,而這些波動幾乎全部與小米造車息息相關。

6月15日,小米集團網站發佈20個招聘自動駕駛工程師職位的公告,且職位前還標註了“急”字樣。

7月28日,雷軍在微博為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部門招聘人才。

8月25日,在小米集團第二季度財報媒體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自啓動造車後深感汽車業內人士對小米的厚愛,已收到了超過2萬份簡歷。

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註冊,註冊資本為100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雷軍。

這幾個關鍵節點附近,小米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漲幅。

甚至有網友總結出了放消息的規律:每逢週五必造車,每逢收盤必闢謠!一説是,這消息是司馬昭之心,一切為了股價!另有人説,雷軍不造車,是媒體“逼”他造的。

至於雷老闆的車好不好開還沒有定論,但是通向微博熱搜的路他早已熟記於心。

小米汽車一汽造?

為了把造車落到實處,雷軍這幾個月密集接觸整車廠,關於代工的傳言四起。

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集團已將其在北京的第二家工廠掛牌出售,作為其調整中國戰略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據瞭解,現代汽車正在與幾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企業就出售工廠進行協商,其中就包括小米汽車。

資料顯示,現代汽車在國內擁有北京順義一、二、三工廠以及河北滄州、重慶共五個整車生產工廠,年產能達165萬輛。據瞭解,2016年北京現代年銷量114萬輛,達到銷量最大巔峯,維持北京現代擴大產能。不過,擴大產能後的北京現代銷量卻遠達不到預期,2018年總銷量下跌至79萬輛,僅完成90萬輛銷量目標的87%。2019年年初,北京現代被曝出一、二、三工廠將裁員2000人,並計劃將第一工廠停產。此後,北京現代的日子也不好過,2019年累計銷量為71.6萬輛,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又跌至50.2萬輛。

不過,在消息傳出後,北京現代出面闢謠。

據國際金融報消息,北京現代內部人士表示,網傳“北京現代有意與小米汽車洽談出售第二工廠”的報道為不實報道,洽談出售的消息為主觀臆斷,北京現代並無相關計劃。所以,小米可能錯過了在北京量產汽車的可能性,轉而選擇在京研發、異地生產的模式。

據吉林省政府網站消息,9月9日,吉林省政府相關領導一起在長春會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一行。

雷軍現場表示,一定搶抓汽車產業與消費電子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和生態整合優勢,主動加強與吉林汽車企業對接合作,更好地夯實汽車生產基礎,努力打造高品質汽車產品。在吉期間,雷軍一行還到中國一汽集團就合作事宜進行深度對接洽談。有消息人士稱,一汽或成為小米汽車的代工廠。

這個猜測不無道理,因為近年來一汽集團在新能源車領域動作頻繁。一汽集團、一汽奧迪、比亞迪汽車形成了獨特的新能源圈子,長春比亞迪工廠更被業內稱為是一汽的“佩刀”。此次,雷軍一行人到訪,可能是小米選擇與一汽合作的一個基礎,畢竟長春作為我國的“汽車城”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汽車供應鏈。

此前小米汽車公佈的計劃是,2024年上半年推出第一台量產車,並預計推出的首款車在第一年就完成10萬台的交付量,24、25、26三年的銷量目標預計為90萬輛。

90萬輛對於傳統車企來説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剛剛入門造車的小米已是個不小的挑戰,雷軍需要一個極其可靠的幫手才能完成這個挑戰。

顯然,一汽集團無論從實力還是名望都是最優解。

造車很容易嗎?

小米集團創始人團隊中,多位有着技術研發背景,雷軍更是二十多年的“程序員”,這對於手機創業無疑是先天優勢。

而根據雷軍9月1日在微博上放出的小米汽車核心團隊照片顯示,這些人多數為小米高管,反而和汽車相關的人卻不多。

圖片來源:微博@雷軍

據晚點LatePost報道,照片中露臉的人物包括劉德、王翔、洪鋒、盧偉冰等均系小米手機高層,而後排左起第六位為原寶馬集團資深設計師李田原,曾負責寶馬電動車產線 i 系列的外飾設計。他也是這張合影中唯一一位具有汽車從業經歷的人士。

9月7日,原吉利研究院院長鬍崢楠在朋友圈發文稱已加入順為資本,將專注於智能汽車技術生態領域。公開資料顯示,胡崢楠在汽車產品開發和研發管理領域擁有近25年的相關經驗。

擁有李田原和胡崢楠之後,小米的造車團隊才算有了點汽車基因。

但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小米造車就能順風順水,造車領域的頂級玩家們如馬斯克、李斌等人至今仍面臨着各方質疑,因為終局遠未到來。

但在雷軍之前,已經有無數的失敗者,他們從未擺脱造車流量的魔咒,比如賈躍亭,著名的PPT造車大師,如今只能在美國發出最後的吶喊。

更有甚者已經黯然離場,2020年,拜騰汽車、博郡汽車、賽麟汽車先後傳出倒閉消息,可見造車不是誰都能幹好的。

更不要説從手機轉向新能源汽車,幾乎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小米麪前就有一個不怎麼成功的轉彎案例。

傳説中的APPLE CAR

2014年,蘋果就開展了一個代號為ProjectTitan(泰坦計劃)的自主汽車項目,蘋果汽車就成為了眾人心目中能夠顛覆時代的產物。但項目成立七年,一輛車沒有下線,同樣在2014年成立的蔚來,今年前8個月已經累計交付了55767輛車,第三款車型也有望在近期面世。

當然,這裏並不是説蔚來就有多麼強大,即便它已經量產交付,但是也同樣面臨來自投資者和消費者的質疑聲。

總 結

為了推動造車進程,小米近期還收購了有較強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

8月25日,小米公告稱,公司同意收購深動科技各普通股股東賣方及各優先股股東賣方出售的1.25億普通股通股和5048.47萬股優先股,合計交易額7737萬美元。收購完成後,小米將持有Deepmotion全部股權。

另據國金證券統計,小米目前投資佈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企業共有56家,其中智能駕駛佈局17家企業,智能電動佈局6家企業,智能座艙佈局7家企業。

較為充沛的技術佈局,也讓部分券商和機構十分看好小米造車。

在花旗集團看來,新電動車業務可以為小米提供巨大的增長機會,而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趨勢,將為小米尋找自己的位置打開另一扇窗。"在電動車子公司的估值,計入對小米綜合估值之前,市場可能會給小米帶來更高的估值。"

參考資料:

顧子明:《雷軍為什麼造車》

東吳證券:《軟件定義汽車——蘋果+小米造車前瞻》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只為傳遞更多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