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佔率0.2%償付能力持續下行,北部灣保險發債補血以應收保費反擔保增信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財經

近日,北部灣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部灣保險”)披露了一份關聯交易公告,顯示,為保證順利發行8億資本補充債券,股東廣西金投集團為其提供擔保,而同時,北部灣保險以應收保費為金投集團進行反擔保。業內指出,擔保與反擔保情況並不少見,但也側面反應北部灣保險受限於規模,信用評級、償債能力等綜合能力相對有限,因此需要進行增信。據藍鯨保險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4家險企合計發行資本補充債券618.5億元,同時有6家險企獲批發債,目前正在籌備過程之中。

發債意在提升償付能力,補充運營資金,自2013年成立以來,北部灣保險保費規模穩定上行,但市佔率僅有0.2%,盈利情況也並不穩定,對於強調“小而美”路線的財險公司而言,依靠股東資源但不依賴於股東,立足地方特色精耕於細分市場,才是關鍵。

北部灣保險獲批發債8億以應收保費反擔保,今年來險企合計發債618.5億元

北部灣保險的發債動作獲批於月初,2020年11月5日,廣西銀保監局對北部灣保險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事項進行批覆,同意其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8億元。

在債券擔保方面,北部灣保險強調,金投集團為其資本補充債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是為提升其資本補充債券項評級,保證順利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提高償付能力。擔保保證期限自北部灣保險此次資本補充債券發行首日至本次債券到期日後兩年。

同時,北部灣保險以應收保費向金投集團提供質押反擔保,以及不足部分由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商業化反擔保,出質的應收保費金額與委託商業性擔保公司提供的反擔保金額之和不低於實際發債金額。反擔保合同至擔保債務全部清償完畢之日終止。

“反擔保是對擔保人權益的維護,保障未來可能會存在的追債權。設立反擔保環節,屬於風控措施,也對於原本的擔保關係的成立,有輔助作用”,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指出,實施反擔保,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北部灣保險資本補充債券的順利發行。

“擔保與反擔保其實是常規動作,但也有不少險企在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時並不需要擔保,一般來説,信用評級越好的公司越不需要擔保,擔保的目的在於增信、降低融資成本,但擔保本身也需要成本”,一位來自於今年發行債券的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藍鯨保險介紹稱,“同時,發行債券與環境因素也有關,在近期信用風險收縮的環境下,債券相對更難賣出”。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則提醒指出,應收保費本質上屬於保險公司的債務,而且是相對短期、會調整和頻繁變動的概念,而資本補充債發行期限較長,北部灣保險以應收保費作進行反擔保,也值得注意。

其實,僅就發債事項本身而言,北部灣保險僅是今年發債大軍中的一員,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開信息,今年以來,已有14家險企順利發債,合計發債金額達到618.5億元,此外,還有包括北部灣財險、中再財險、招商局仁和人壽在內的6家險企獲批發債,正在債券發行籌備過程之中,合計預計還將有168億債券等待發行。

在已順利發行的債券中,發債金額最高的三家分別為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和人保財險,分別發行債券200億、100億、60億元,珠江人壽、中華聯合人壽等中小險企,則發債金額相對較小。而從票面利率來看,珠江人壽利率高居首位,達到6.25%,長城人壽、中英人壽、吉祥人壽、民生人壽的票面利率相對較高,均超過5%,新華保險10年期債券票面利率則為3.30%。

郭振華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基於保險公司的市場規模、信用水平,償付能力差距,導致所發行債券票面利率的不同。大型、償付能力充足的國資險企,也就意味着信用評級、償債水平較高。

市佔率0.2%償付能力下行,背靠股東優勢定調“小而美”

“險企選擇進行發債,與當前嚴監管背景下,滿足要求的股東屈指可數,導致險企增資擴股受阻。但保險公司業務發展所需資本金,除實現持續盈利進行資本的自我補充外,只能通過外部補充”,一位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藍鯨保險提示。他同時指出,資本補充債券對於險企而言可以改善“綜合償付能力”,卻不能改善“核心償付能力”,後者必須通過增資或盈利的方式提升,而增資、發債等動作沒有好壞優劣,險企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使用。

作為廣西唯一一家法人財險公司、廣西金投金融板塊佈局中的重要一環,北部灣保險一直定位於 “小而精”“小而美”,在今年10月廣西金投至北部灣保險與國富人壽進行調研時即提出希望,要對標對錶,走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立足廣西,同時強調依託廣西金投產業協同優勢,用好集團內部保險資源,抓好大項目、大客户、大國企營銷,籌建好區外機構。

那麼,自2013年成立以來,北部灣保險發展如何?保險業務方向,從2013年3.26億保險業務收入逐步遞增至2019年突破30億,達到30.88億元,同比增長9%,2020年前3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6.16億元,同比增長57.97%,雖然同比增幅明顯,但市佔率僅有0.25%,體量較小。

再來看盈利情況,在業內看來,持續盈利能力即意味着資金的自我補充能力,是北部灣保險等中小險企是否能走“小而美”路線的關鍵。在連續三年虧損合計約4.4億元后,北部灣保險在2016年實現盈利,淨利潤達到4530.54萬元,隨後又在2018年淨利潤突破億元,但盈利情況並不穩定,2019年淨利潤僅有525.76萬,2020年前3季度則實現淨利潤1603.98萬元。

而在償付能力方面,伴隨着業務開展,北部灣保險綜合償付能力逐步下行,2020年3季度末綜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83.24%,較2019年末202.30%的償付能力下行近20個百分點,低於財險公司3季度末平均267.6%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但仍處於監管的“安全區”。而此次北部灣保險資本補充債的補充,正是為補充資本金,提高償付能力。

“財產保險整體而言還是傳統行業,而非飛速增長的新鮮行業,目前的發展環境也並不輕鬆”,郭振華直言,目前幾乎沒有做到小而美的財險公司。

“從規模和利潤情況來説,北部灣保險屬於中等險企,目前主要依託於股東支持,在廣西本地業務佈局較好,但這類地方性險企,市場化管理人員有限,在省外競爭壓力也較大,因此也導致佈局有限”,保險業內人士王立剛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

同時王立剛提出建議,想要做到真正的“小而美”還需要在細分業務上面下功夫,依靠股東資源,但不完全依賴股東,根據地方特色進行產品佈局和結構調整,但這可能導致與股東對險企在規模上的要求相悖。從2019年北部灣保險的產品結構來看,仍以車險業務為主,前五大保險業務分別為車險、農險、人身險、責任險與企財險,其中僅有責任險與企財險實現盈利。

藍鯨保險就北部灣保險就發債後進一步業務規劃與佈局進行採訪,但均未獲北部灣保險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