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校長邦(ID:xiaozhangbang),作者:Jace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讓原本正處於寒假旺季的教培訓機構,一時間措手不及。
過去近十年的快速發展終究被疫情叫停,這既是大自然對這個行業的第一次撥亂反正,又是一次我們讓教育迴歸本質的契機。
誠然,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如多米諾骨牌般環環相扣,我們見證了無數倒閉、跑路等負面信息如狂風暴雨般席捲着整個行業。
當時,線下培訓機構在疫情期間均無法開展常規線下教學活動,學習需求被迫向線上進行轉移,行業在彷徨與迷茫中度過了整整兩個季度。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宣佈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1月28日國家衞健委要求各類托育機構、3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教機構、親子園,暫停開展收託、保育服務和線下培訓活動後;
各省教育局均基於當地疫情情況,陸續出台了相關復課政策、全國各省市學校開學時間均延期至5月中旬待定。
校長邦新媒體中心在經過一輪對全國各地兩千餘位中小教培機構投資人校長的深度調研後,發現:疫情對全國教培機構的營收影響可以説是破壞性的。
數據來源:校長邦新媒體
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26.4%。
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大部分線下機構都在面臨着“生死考”——撐得過,得過且過;撐不過,關門大吉。縱向看經營,這兩項問題在這場大考中顯得尤為突出。
01、現金流的巨大壓力——儲備金嚴重不足大部分機構經營者在辦學初期只核算了裝修費用、辦公費用、教具費用及能維持半年的租金。並沒有做好充分的“風控工作”,人力成本和場地消耗並未計算完全,僅寄望於學員的預收款來維持學校的常規運營。
這一點在2019年6月後開辦的教育機構中來説非常普遍,許多2019年下半年的初創機構本身的招生系統並未搭建完善,實收款項繆繆無幾。
再加上近半年的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壓力使得這些投資人校長倍感焦慮,對於教培行業的發展漸漸失去了信心,甚至不少表示希望儘快“脱手”以緩解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在當下給機構正在帶來的經營風險。
信心的失去才是最可怕的魔咒。教育投資人的鋭減,門店的轉讓和倒閉都是市場蕭條的關鍵因素。
02、辦學上的理解偏差——課消不等於收入B端不良經營,疫情之前的管理問題可以被銷售業績所淡化,“能掙錢就是硬道理”這一觀點膨脹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投資人的心態。
但,“人在校區坐,禍從天上來”,在疫情期間銷售動作基本停止的前提下,房租和人員成本、及巨大的“未消課”終究組成了投資人談之色變的“三座大山”。
彼時才發現,這一切都是虛假繁榮,仔細一算消課,虧損是常態。不良運營模式的弊端開始凸顯,這一點,在許多早教、美術機構中非常普遍。
疫情結束前還能維持,疫情中間憑藉雄厚的資本積累也無法顯現,但偏偏在疫情快要結束的關頭,忽然驚醒:原來自己早已被疫情期間的租金成本和運營負擔所掏空,再加上新資金的進駐困難,一時間唯有靜候崩盤。
再反觀C端,疫情造成家庭的收入減少導致家長對非剛需性產品的選擇更加謹慎,這讓機構的疫後的招生(*含續班)成了大問題,間接導致了未消課(*負債率)高的學校直接關停,家長的錢打了水漂。
無論胖瘦,疫情面前大家都脆弱得像個孩子。再橫向看行業,以“K12”與“素質”賽道為例:疫情幾近半年,有民辦教育資格證的機構在政府的監管之下優先復課,而沒有證件的機構只能靜候疫情徹底結束。
這個過程中,學員會加速向有證的機構靠攏,而大量沒證的機構只能在各項“硬消耗”中被迫選擇關停。你朋友圈中大量“轉賣機構”的信息就是最好的證明。
市場不相信眼淚,“無證校長”面前的兩條路非常清晰——要麼辦證,要麼關停。
素質類賽道即便能“無證辦學”同樣也難逃一劫。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鋭減,反映在課外培訓上的消費行為投射便是:
家長在孩子的素質類教育培訓上的消費/投入會大大縮水,理性升級,選擇收窄。
在過去幾年中選擇2種以上素質類課外培訓的家庭,在疫後的“非剛需教育”選擇上會趨向於一種(*消費聚焦)或者乾脆放棄。
這裏對於部分客單價較低的藝培機構會衝擊較大,反觀那些高客單的機構,這方面的衝擊會相對較小。因為疫情影響的家庭模型大多為中產積極,對於那些真正的富裕階層而言,這部分的收入影響不大。
綜上,疫情加速了“資金型增長”著稱的V1.0辦學浪潮的提前消亡,把“運營型增長”這個大命題提前拋到了各位投資人校長的面前。辦學路上本就不存在“棋差一步”,沒有無緣無故的轟然倒塌,更不存在長長久久的市場紅利,你差的是“每一步”。
頭部機構的誕生無一不是依託優質的常態化教學與服務為基石,用精益化的發展思路去看向遠方,衷心希望行業能儘快迴歸到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
教育行業必將回歸其原本的發展軌跡,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逐步走向正規化,伴隨着教育需求和供應鏈的多元化,我們身處的這片市場終將繼續回到高速發展的升級之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邦”,作者Jac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