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2021年,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年初至春節假期之前,證監會已經發布涉及IPO、私募、公募、信披等方面7件監管文件,資本市場改革正有條不紊向縱深推進。
近日,三位首席經濟學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穩步推行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機制、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三大關鍵點。未來,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投融資端入手,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提高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機構投資者資管能力、實現高水平雙向開放等。
完善基礎制度建設
今年以來截至2月9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3號——指數基金指引》《關於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的規定》《監管規則適用指引—關於申請首發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監管規則適用指引——評估類第1號》《監管規則適用指引——非上市公眾公司類第1號》等7件規定和指引。
與此同時,證監會就《關於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制度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2件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批准開展花生期貨交易、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等,多項重大改革持續推進中。
“從今年發佈的多項監管文件看,監管層以信息披露環節為抓手,合理加強監管力度。此舉有利於規範市場化建設,同時加大對欺詐、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起到了對相關企業、個人以及金融服務機構的警示作用,使其嚴格遵守資本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淨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李湛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發布的多項制度和舉措,重點在於提高和完善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融資端開始,切實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支持,鼓勵更多優質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改善提高優質企業的融資效率。
今年改革三大關鍵點
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着力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並提出六方面重點任務。接受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優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今年資本市場改革三大關鍵點。
李湛認為,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點在於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落實推行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機制,把握好上市公司的入口關和出口關,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穩步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全面落實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等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措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這些措施,是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改革的主基調,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生態優化,促進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和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陸續平穩落地,新修訂的退市規則陸續登場,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腳步步履不停。未來一段時間,我們仍需要繼續從發行、退市、信息披露等方面紮實推進,鞏固前期的改革成果。同時,也需要總結國內改革經驗、借鑑國際最佳實踐,以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優化退市制度等為抓手,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趙偉進一步解釋道。
“註冊制改革不僅僅是入口端的改革,還包括再融資、兼併重組、退市端的改革。另外,需要對欺詐發行、信披違法、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零容忍’打擊,淨化市場生態,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創造良好市場環境。”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劉鋒認為,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首要任務是繼續完善各項制度補短板,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創造條件。其次,推動退市新規落地見效,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第三,“零容忍”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除了嚴打欺詐發行、信披違規等,從二級市場交易環節來看,也需要加大對證券賬户的異動監管,從根源上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
第四,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監管機構需要不斷完善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倒逼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第五,強化投資者保護。
六方面促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培育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等。
劉鋒認為,從中長期來看,資本市場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仍需5年至10年的時間,需要堅持六個方面發展方向:首先,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規模和深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第二,持續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第三,需要不斷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第四,要不斷提升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能力,滿足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第五,大力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不斷豐富品種,完善期限結構,提升信用評級有效性以及優化債券違約市場化處置機制;第六,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不斷優化和豐富外資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的路徑和產品,暢通國內資本投向境外市場渠道,加強跨境監管合作,提升跨境監管能力建設,增強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從中長期來看,形成完善的退市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索。”李湛認為,在逐步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拓寬入口關,科學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的同時,還需要完善退市制度,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施,加快經營不善或違法上市公司出清,形成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
趙偉表示,未來需要從投資端和融資端兩方面,紮實推進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融資端方面,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堅決落實“零容忍”等一系列政策,有利於資本市場發揮連接實體的樞紐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金融和實體的高效循環。如穩步全面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有利於拓寬科創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提升資本市場對“新”經濟的包容性,未來將有更多處於成長期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完善退市制度、強化信息披露等措施,有利於強化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從而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投資端方面,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等措施,有利於吸引更多多樣化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優化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促進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實現投融資端的平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