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線新產品“微博花花金” 新浪金融版圖浮出水面

作者:趙繼成  來源:趙繼成頻道

全文3800字,讀完約需要3分鐘。

9月23日,微博錢包正式上線了一款純信用類消金產品“微博花花金”,根據相關介紹,該產品面向微博內信用較為優質的用户,採取按日計息的方式,並支持隨借隨還。

隨着這款個人消費金融產品的上線,人們突然發現,儘管相較於BAT的開疆擴土,新浪在此領域的佈局節奏一直不算很快,然而多年走過來,其已在財訊、支付、理財、消費金融、智能投顧等眾多領域完成佈局,並在此起彼伏的監管潮中形成了自己的獨有模式。

01 佈局深遠 獨特樣板

在唯快不破的互聯網創業世界裏,所有流量巨頭都迫切地希望,能夠對外展示自己在金融領域中開疆擴土的能力與野心。

新浪金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將新浪在金融領域中所做的業務鋪墊向前追溯,其真正的起步點大概在2010年前後。只不過,與其他互聯網企業打法不同的是,新浪最初的嘗試並非直接落在產品層面,而是延續其一貫的內容基因,打造財經資訊平台,並迅速成為財經內容領域頭部品牌。

在這之後,新浪才適度加快對金融行業的佈局速度,比如在2011年9月,成立了子公司“新浪支付”;次年2月,微博推出了在線支付工具“微博錢包”,最新上線的“微博花花金”正是掛靠在微博錢包體系內;2013年7月,新浪獲得了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即支付牌照),圍繞C端陸續開展起理財、生活繳費、小額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

新浪將這些金融服務做分類歸集,並構建為系統性的組織架構,已經是2017年6月的事情了。同一週期內,螞蟻集團、騰訊互聯網金融、京東數科、蘇寧雲商們早已推出各類產品,在互金賽道中不斷升級戰事。

激進與穩健,顯而易見,新浪最終選擇了後者。

十年部署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版圖正全面浮出水面,並已在內容、流量、科技等方面形成了獨有優勢——

流量方面

作為國內最早創立的門户網站之一,過去數年裏,新浪網在這一領域中的頭部地位仍然難以撼動。最新數據顯示,新浪網月活用户規模為4.1億人,手機新浪網月均用户量為2.17億人,新浪新聞APP月活用户規模為1.27億人。

微博作為站內、業界垂直資源入口,按照新浪集團此前計劃,上市後將成為新興業務的爆發點,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戰略上依託於微博的邏輯所在。目前,新浪微博月活用户規模已達到5.5億人,日均月活用户為2.41億人,其中移動端用户佔比高達94%。

基於新浪網和微博兩大流量入口,結合需求與場景,擦出商業火花是早晚的事情,在廣告、信息流收入已趨於穩定的情況下,金融業務應該説是新浪拓展新的收入組成,實現彎道超車的最大機會。

內容優勢

內容屬性是所有社交類應用中最能帶來流量的,圖文形式、短視頻形式(微博近年來重點扶植項目),加以促進用户之間“關聯度”的功能使用,最大的受益方一定是個人金融業務。

作為權威媒體信息、專家學者、KOL內容陣地,新浪後台可以通過用户對內容的偏好進行大數據分析,並以此精準定位用户個性化金融需求。流量、內容、產品,三者構成了嚴密的商業閉環。那麼很自然地,最終的金融行為一定會落在支付業務上,更高級的是以支付為基礎的綜合型個人金融服務。

用户定位確定企業的戰略打法,市場空間撬動企業的價值空間。這讓新浪在個人金融業務與友商相比,形成了一種“升維”的競爭優勢。

科技方面

普惠金融發展困難的根本原因,就是對數據捕捉和風控能力要求極高。傳統銀行信貸風控所依據的用户數據維度較少,分析方法也是常規風控加盡調。

隨着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發展,金融科技可以依託傳統的信貸經驗和數據,結合互聯網的大數據收集和應用,以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和統計方法,建立了更可靠的貸前獲客、貸中評估和貸後監控體系。同時,結合身份識別、場景管理以及多重身份驗證手段,可以精準、高效識別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較高的客户。

新浪金融的科技能力不僅服務於站內平台,同時也將這種能力向合作伙伴進行企業級賦能,幫助其組建業務賬户體系,以及實現與用户之間的緊密聯動。

02微博錢包都“包”了什麼?

儘管新浪金融以穩健著稱,然而從自去年底官宣服務用户規模破千萬,到今年4月首單ABS產品在深交所成功發行,再到5月“幫幫貸”和9月“微博花花金”產品上線,新浪還是有意識地加快了業務節奏。

從服務受眾的角度來看,新浪重點發力的個人金融業務,而具體功能則更多體現在微博錢包上。這一點與螞蟻集團的支付寶、京東商城的錢包功能,極為類似。依託於廣泛的線上消費場景,電商頭部平台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順理成章,支付寶的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等,在這幾年中都取得了快速增長。

而微博錢包的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生態內用户,以平台囊括的生活社交場景為基礎,發展線上普惠金融/消費金融/分期服務,形成獲客、評估、放貸、還款的閉環,未來新浪、新浪微博還將通過與第三方場景的打通,將消費類產品嵌入至更多場景之中。

然而錢包功能的想象空間,遠不止於信貸端業務,財富端業務同樣重要。不僅碎片化時間存在商機,碎片化資金也會產生巨大的機會。很多Z世代人羣手中也會有一些零星的、不定期的收入和積蓄,理財、基金、保險等多元化的財富服務,這是錢包另一處“用武之地”。

為了將微博錢包體驗升級,新浪近期推出了“微博花花金”,這款普惠產品與微博借錢一樣,均由新浪金融旗下金融科技企業“北京微聚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主導運營。截至目前,微博借錢的註冊用户已達到2790萬,授信用户數802萬,目前累計放款483億元;微博花花金則通過大數據分析將用户進一步細分,現階段面向優質用户開放運行。

業務之外,微博錢包的存在更體現了以下兩方面的重要價值——

一方面,提升金融服務“平權”和可獲得性,推動普惠金融的落地。

在傳統金融形態下,由於缺乏大數據支撐,小額借款人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審查成本太高,金融的可獲得性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但大數據驅動的互聯網金融,卻能夠迅速完成審查,精準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

另一方面,技術驅動功能完善,綜合提升用户的整體體驗。

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互聯網理財,亦或是虛擬信用卡、線上消費金融服務,都是在信息技術升級的基礎之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舉例來説,微博錢包內所代銷的理財、基金、保險等產品,其實都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剛需選擇。再比如支付服務,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某種角度上也是提振內需的引擎。

03合規經營是業務開展的“穩定器”

我們看到,新浪近年來不斷加強在金融科技領域重的人力、財力投入,然而作為一個被高度監管的行業,合規經營始終要放置在成果驗收之前。

這很像劉慈欣在《三體》中説的那樣,“宇宙中最厲害的武器是規律”。為了避免市場自發主導創新而帶來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外溢,監管層會適時介入市場規則的制定和重置之中,諸如業務開展之前的牌照門檻,再如新興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條例糾偏。這種情況,在金融領域尤為顯著。

無論是傳統的銀行、證券與保險,還是如今火熱的金融科技,金融服務的本質都是在不同層面上體現着——對風險的經營與管理。由於金融本身就帶有風險滯後性外溢這樣的屬性,因此與之相關的領域,也在全球不同國家受到嚴格的監管。特別是在國內,保守、穩健等經營風格,一直被奉為監管圭臬,代代沿襲。

牌照成為金融機構與非銀機構開展相關業務的第一要素。根據公開資料,目前,新浪金融手中擁有的除了作為微博錢包底層業務的支付牌照之外,還陸續拿到了基金代銷、融資擔保、保險經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消費金融等幾項金融類牌照。新浪在這些牌照的許可範圍內,分別對B端、C端開展相應的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獲得消費金融牌照之前,新浪主要通過小貸公司的資金為消費金融業務輸血,但由於小貸公司本身受到槓桿、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因此無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有了消費金融牌照的加持,新浪可以通過更低成本獲得資金來源,以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從政策環境來看,在拉動內需的大環境下,政府層面對助貸、委貸及消金業務的支持相對明顯,消金牌照的審批也已經重啓。因此,非銀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想要合規經營,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通過業務、戰略、股權等形式,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

微博花花金的產品設計便是如此。資產上,平台通過外部合作,將站內有真實金融需求多個人用户、中小微企業(企業主)用户進行收集和基礎風控,再將這些篩選之後的用户輸送到合作機構手中。資金上,目前微博借錢、微博花花金的資金方都是合規金融機構,目前主要以銀行、消金公司為主,未來還將增加ABS等形式。

憑藉更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更規範的線上獲客,更高效的風險防控,以及更低廉的資金成本,新浪金融未來將與傳統金融機構、其他互聯網企業形成錯位競爭,增強突圍的勝算幾率。

04尾聲

如果單從速度上考量,新浪金融的發展速度確實不算快。此前十年,新浪更像是在為靜候的精細化運營之路奠定紮實的流量、產品、外部合作方等方面的基礎。畢竟,從大趨勢來看,未來單一消費場景可能更難立足,只有那些多場景生態才能幫助企業建立起更加堅固的競爭壁壘。

然而金融行業又是一個如此特殊的產業,比“快”來得更珍貴的,其實是一個“穩”字。金融創業是一個耐力、經驗、能力、運氣高度結合的偉大征程,是一場充滿着探索、冒險、困惑、頓悟的跌宕經歷。它以監管指向為規律,但卻不妨礙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去挖掘市場需求,捕捉起於青萍之末的“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58 字。

轉載請註明: 微博上線新產品“微博花花金” 新浪金融版圖浮出水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