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業正迎來第三輪洗牌潮

  原標題:私募行業正迎來第三輪洗牌潮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一輪牛市延續一年多之後,一些業績向好的基金經理往往會考慮離職,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單幹做私募,這是每一輪牛市中後期的尋常現象。

  從2018年底至今,市場開啓顯著的結構性行情。儘管大盤指數的表現平平,但在顯著的結構性行情中,科技、醫藥和消費等行業表現搶眼,從2019年初至今,數百隻公募基金的淨值已實現翻倍,這是典型的結構性牛市。

  一批把握住了此輪牛市的基金經理,受到市場的強力追捧。不少基金經理的資產管理規模,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從幾億元迅速提升至過百億元。管理規模超百億元的基金經理數量大幅增加,這也是此輪行情中的顯著現象。

  對於公募基金產品來説,收入幾乎完全依賴基金管理費。即使是費率較高的偏股基金,每年管理費收入也僅有資產管理規模的1.5%。在管理費收入中還要給銷售渠道分成,尾隨佣金通常會有三四成乃至更高,最後到基金經理手中的獎勵金額,同他們管理基金產品所賺的錢相比,相差懸殊。

  對於私募基金產品來説,除了年化2%的管理費收入,還會有20%的業績提成。在牛市中不少基金淨值實現翻倍,這也意味着基金經理會有非常豐厚的業績提成收入。這也是很多明星基金經理離職自己做私募的主要原因。

  通過一輪牛市帶來的收入,相當於擔任公募基金經理10多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收入,這是不少基金經理“奔私”的考量因素。當然,除了收入方面的因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或者追求更為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少基金經理“奔私”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不少機構的投資明星選擇離職創辦私募基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離職的公募基金經理已超過200人。其中,富國基金前明星基金經理於洋加入上海欽沐資產,同為富國基金的投資大咖於江勇則創辦了豐琰投資,東證資管的明星基金經理林鵬創辦了和諧匯一,泰康資產前明星基金經理餘海豐創立了慎知資產。

  從國內私募基金的發展歷程看,在2007年的牛市中,一批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創辦私募基金,如今業內知名的淡水泉、星石投資等為其代表;在2015年的牛市中,有超過100名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奔私”,包括匯添富基金的齊東超,嘉實基金的黨開宇、劉天君,華安基金的李冠宇等;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離職“奔私”,已經是業內第三輪“奔私”潮。隨着市場行情的演繹,預計還會有更多基金經理離職“奔私”。

  從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後的發展現狀看,現實並非理想中的那麼美好。過去10多年來,數百名公募基金經理選擇棄公奔私,但是真正能做強做大的私募基金屈指可數。去年5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要求參與網下打新的私募基金規模須連續兩個季度均為10億元以上,在全部9720家證券類私募中僅有381家達標,佔比不足4%。

  從過去兩輪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大發展時期往往也是洗牌加劇期。可以預見的是,真正能夠發展壯大的私募基金只能是少數。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8 字。

轉載請註明: 私募行業正迎來第三輪洗牌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