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夏春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核心觀點

  • 1美聯儲一如預期再次加息75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達到2.25-2.5%,利率水平回到疫情發生前2019年中的最高水平。
  • 2美聯儲本輪加息週期大概率已經過半,最快緊縮的階段接近尾聲,美聯儲下半年的加息步伐,大概率按照預期的節奏走,市場因此而大漲。
  • 3美國7月通脹數據仍然可能超8%,但近期商品價格的回落、供應鏈問題的緩釋、以及美元的走強,都可能令通脹在短期內有所回落。

美聯儲一如預期的在今日凌晨宣佈再次加息75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達到2.25-2.5%,這意味着,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利率水平已經回到了疫情發生前2019年中的最高水平。

然而市場卻大漲,尤其在鮑威爾的講話之後漲勢尤為強勁,標普500上漲2.6%,納指數大漲4.1%,創下2020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這是因為,不僅美聯儲此次加息75個基點的幅度已經被市場充分定價(即使在上個月美國通脹數據超過9%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100個基點的加息),而鮑威爾的講話,更是幾乎處處都在市場的預期之內。

儘管鮑威爾表示,如果通脹壓力沒有充分緩解,9月可能再進行一次 “異常大規模的”加息是合適的,但透露出考慮後續某個時間點放緩加息步伐。鮑威爾的鬆口,被市場解讀為“鴿派”信號,並下調加息預期。

利率期貨市場目前已經將9月加息幅度的預期下調至50個基點,預計11月和12月的加息幅度分別為25基點,年底利率大概率達到3.25-3.5%(8月和10月都沒有議息會議)。

但是在經濟前景的態度上,華爾街和美聯儲截然不同。美聯儲重申“不認為美國已經進入衰退”並儘可能避免“硬着陸”,而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情緒不斷髮酵,“衰退交易”幾乎從6月中以來一直主導資本市場,尤其在債市和商品市場體現的更為顯著。

美國二季度GDP數據將在今晚揭曉,亞特蘭大聯儲基於宏觀數據高頻調整的GDPNow模型顯示,自6月底的宏觀數據陸續公佈之後,模型顯示出的二季度美國GDP就一直處於負數,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可能收縮1.6%。

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來源:亞特蘭大聯儲

如果如此,那麼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技術性衰退(一季度美國GDP出現意外負增長),尚沒有出現更嚴格意義上的衰退(例如NBER定義等),這也與我們的預期一致。

預測數據的最大幅下調發生在6月ISM製造業指數公佈之際,而上週五公佈的標普美國7月製造業PMI再次走低,創下2020年8月以來新低,服務業和綜合PMI均未能守住枯榮線。

無論衰退是否發生,高成本蠶食企業利潤都無法避免;儘管美國消費具有一定韌性,但高通脹、可支配收入的回落和居民財富的縮水都會影響消費信心。

最快緊縮的階段或接近尾聲

美聯儲面臨的當前情況與1980年代的沃克爾時代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也面臨太多不同的限制。1980年聯邦政府債務槓桿率佔GDP只有30%左右,而目前已經達到130%,美聯儲的總資產規模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些重要的限制都使得,鮑威爾難以復刻沃克爾,留給美聯儲的加息是有限的。

我們預計,美聯儲本輪加息週期大概率已經過半,最快緊縮的階段接近尾聲,下半年的加息步伐,大概率按照市場預期的節奏走,在將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的同時,避免給市場帶來額外的“驚嚇”。

以往我們常説做投資要Don't fight the Fed,下半年更可能出現的情況則是,美聯儲不與市場作對。

當然,這些都建立在美國經濟沒有過早進入衰退、通脹水平從高位有所回落的基礎假設之上。美國7月通脹數據仍然可能超8%,但近期商品價格的回落、供應鏈問題的緩釋、以及美元的走強,都可能令通脹在短期內有所回落。

股市風險尚未解除

回顧歷史數據,在1970年以來的10次主要加息週期中,如果把加息速度分為快、慢兩大類別,結果可發現:不管加息快還是慢,標普500指數在加息前一年和當年的表現差距不大,也就是説在加息初期市場往往都小幅上漲,但首次加息後的第二年出現了明顯分化。

當美聯儲局處於相對較慢的加息週期時,次年表現是大幅上漲17.9%;當處於相對較快的加息週期時,次年平均表現則是下跌了3.5%。

考慮到“軟着陸”難以實現,參考歷史上美股數次衰退熊市,當前美股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尚不充分。

美聯儲1970年以來10次主要加息週期

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來源:彭博,銀科金融研究院

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來源:彭博,銀科金融研究院,過去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結 語

在美聯儲加息之外,上週歐央行的超預期加息更令市場錯愕不已。歐央行在上週啓動了近十多年以來的首次加息,且幅度高達50個基點,一下就結束了負利率時代。

歐央行貨幣政策的急轉彎,顯示歐央行似乎意志堅決,不希望重蹈美聯儲遲緩行動的覆轍,然而,歐央行面臨的實際問題並不簡單。美國通脹同時面臨供給與需求衝擊,而歐洲通脹主要是供給衝擊造成,雖然看似沒那麼棘手,但對進口的依賴使得歐洲對成本的上漲比美國更加敏感,這意味着歐央行的“主動性”其實更小。

而歐洲面臨的經濟衰退壓力甚至要大於美國,雖然目前距離債務危機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風險正在集聚,歐洲央行或許不得已要早於美聯儲停止加息。歐元兑美元回落到近20年來最低水平,顯示市場對於歐洲的經濟前景更為擔憂。

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面對多年未見的高通脹,即使收緊金融條件無助於緩解供給衝擊,也不得不持續加息來控制消費者的通脹預期,防止重複20世紀70年代和2021年遲緩行動造成的困境。幾乎同時加息的還有英國、瑞士、澳洲等,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中,只剩下按兵不動的日本央行,新興市場央行跟隨加息的更是數不勝數。

當全球金融條件出現顯著拐點,廉價資金無處可覓,低通脹和流動性氾濫的時代落幕,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勢必需要及時作出相應的長期戰略調整和應對市場短期波動的戰術調整。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4 字。

轉載請註明: 夏春:為何美聯儲75bp加息後,市場大漲? | 夏春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