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薛洪言
農曆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適合盤點和規劃的日子。以剛剛過去的農曆牛年(2021年2月11日-2022年1月31日)來算,A股的表現是很差的一年,多數投資者的收益都不太好。
從2021年2月11日至2022年1月28日,整個農曆牛年萬得全A指數下跌6%,滬深300指數下跌21.4%,僅中證500指數上漲0.85%;分行業來看,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兩個熱門賽道跌幅均超過27%。
市場自身的波動放在一邊,投資者之所以虧地厲害,更多地還是又一次犯了“追高殺跌”的錯誤。
追高,投資的毒藥追高,主要是追白酒板塊和明星基金經理。去年春節前夕,在市場情緒的推動下,白酒板塊和明星基金經理一度被視作投資不敗的象徵。投資者因其優異的歷史表現而追高買入,資金買入繼續推動上漲,形成正反饋循環。在這種正反饋之下,相關行業板塊和相關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均出現了明顯泡沫化跡象。此時仍在追高買入的投資者,無一例外遭遇了市場調整的暴擊。
在持續一年的調整之下,相關行業板塊的估值仍難言合理,意味着,除非2022年有指數層面的大行情,否則投資者大概率還要熬一段時間。
事後覆盤,很多投資者不能理解的是,長期業績如此優秀的明星基金經理們,為何不能幫股民規避追高風險呢?畢竟,投資者雖然在高點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可以選擇不買入或買入估值合理的股票,一定要在股民資金的裹挾下被動加倉已然泡沫化的資產嗎?
答案可能令大家失望,多數情況下,若基民追高買入基金,基金經理多半也會追高買入持倉股票。
首先,基金有持倉比例限制。以股票型基金為例,股票倉位不得低於80%,這就意味着當基民的大量現金湧入時,基金經理不得不把現金換成股票。
其次,在購買股票的選擇上,基金經理也面臨客觀限制。尤其是對於行業主題型基金,如白酒基金、醫藥基金,基金經理只能購買限定的行業,哪怕明知估值有泡沫也是如此。2021年春節之前,很多投資者追的恰恰就是白酒基金和醫藥基金。
最後,規模本身會限制基金經理的選擇範圍。投資界有句話叫“規模是業績的敵人”,巴菲特和芒格常常拿這句話向持有人進行風險提示,提示他們要降低對伯克希爾股票的收益率預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規模太大時,基金經理可選擇的投資範圍就大大縮窄了。
對一隻基金來説,若看好一隻股票,持倉5%以上才有意義。對於一隻總規模500億的基金,5%的持倉對應25億的市值。而當前A股上市公司中自由流通市值超過250億的公司不足260家,這意味着,若一隻基金買入了25億,就足以進入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流通股東前十名,買賣本身也會顯著影響股價走勢。
換句話説,總規模500億的公募基金,只適合在這260只股票中挑選持股標的。從裏面剔除中長期前景不好的傳統行業龍頭,實際可選的標的要少得多。投資者之所以發現規模較大的基金持股很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這裏,能挑選的股票就這麼多,很容易就重合了,形成了“抱團”的假象。
明星基金經理受到市場追捧,大量資金蜂擁而入,推動其所管基金規模節節攀升。但規模本身對基金經理是一種“詛咒”,會極大地限制其發揮空間,也會實質性影響基金業績。當前,市場中已經誕生了千億級基金經理,他們可選的投資標的就更少了,跑贏市場的難度也變得微乎其微。
在這個意義上,追明星基金經理,並非好的投資策略,大概率會導致雙輸:基民虧錢,基金經理賺錢能力受損。
止損是一種智慧,殺跌是一種錯誤殺跌,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割肉賣出行為。殺跌行為並不侷限於特定板塊,單就2021年看,幾乎每個板塊都狠狠地大跌過。止損是一種投資智慧,殺跌卻是地地道道的錯誤投資,問題是,很多投資者混淆了止損和割肉的區別,錯將自己的割肉行為當作止損。
止損的價值,在於人為製造“虧損有限、盈利無限”的不對稱性,並藉助這種不對稱性實現多次投資的期望收益為正。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10次交易,6次看錯,4次看對,有沒有辦法可以賺到錢呢?辦法是有的,在看錯的時候嚴格控制損失,及時止損認賠,在看對的時候把錢賺到位,就有可能確保總收益為正。
而絕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從多次重複交易時總收益為正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只是單純地為了擺脱虧損的折磨而賣出,這種賣出是割肉並不是止損,沒有任何意義。
此外,即便是交易體系中的止損,也應該儘量少用。因為只要股票/板塊的中長期基本面向好,其下跌的空間就是有限的,跌到一定限度會自動觸底反彈,天然具備“下跌有限、上漲無限”的不對稱性。價值投資者強調的“不懼波動、長期持有”,便是建立在這種天然的不對稱性上。此時,投資者若主動在中長期價值投資體系中引入止損操作,反而容易出錯。
那麼,什麼情況下的賣出行為才是止損呢?只有中長期基本面趨勢性變差的時候,賣出才是有必要的,這個時候,即便虧錢也要賣出,此時的賣出便是止損行為,而非殺跌割肉。
虎年投資,抓牢坐穩是第一原則展望虎年投資,市場環境的複雜度在提升。實體經濟層面,內需復甦緩慢,出口增速放緩,房產&基建投資達峯;貨幣政策方面,國內政策邊際放鬆,海外市場邊際收緊,難以形成一致預期。
在此背景下,市場波動加大,板塊分化也會加劇,無論是持股還是持基,“過山車”效應都會愈發明顯。玩過山車時,抓牢坐穩是第一原則;同樣,在過山車行情中,追漲殺跌無異於自殺,持有不動才是最佳策略。
最後,祝所有投資者在虎年裏股票長紅、基金長紅,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