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密集變動!“建行系”壽險“60後”老將辭職,財險迎“70後”臨時負責人

歲末年初,建行旗下兩家險企人事齊調整。建信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信財險”)迎來“70後”臨時負責人,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信人壽”)“60後”老將辭任董事長。從業績表現看,“建行系”財險公司與壽險公司發展並不均衡,與建信人壽近年來連年盈利不同的是,建信財險自成立以來,2021年剛剛擺脱虧損局面。

高管密集變動!“建行系”壽險“60後”老將辭職,財險迎“70後”臨時負責人

從業務發展來看,建信財險第一大險種健康保險承保虧損難題待解。增長難、盈利難,當前財險市場正處於行業轉型之際,建信財險如何走好差異化發展道路?保費規模及淨利潤雖逆勢增長,建信人壽部分產品的退保率卻居高不下,該公司背靠股東銀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銀保渠道發展業務?

兩險企齊遇人事變動

“建行系”兩家保險公司在短時間內再次同時出現重磅人事變動。

2023年1月6日,建信財險公告稱,2022年12月28日,建信財險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聘任羅晶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的議案。根據有關規定,羅晶擔任該公司臨時負責人的任職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後生效。羅晶自2022年12月28日起就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還有另一起重磅人事變動。建信財險2023年1月6日發佈的另一份公告顯示,因年齡原因,劉海濤已向該公司董事會提出辭呈,辭去該公司常務副總裁(主持工作)的職務。

據瞭解,羅晶自2016年11月至今出任建信財險副總裁,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其履歷發現,“建行系”的人事任命自然離不開建行的輸送。羅晶自1997年7月加入建行,曾工作於多個崗位,先後擔任總行部門高級經理、處長、副總經理。

羅晶出任公司臨時負責人距離原總裁離任的時間已接近兩年。2021年4月,建信財險公告顯示,因工作調動,總裁張華清提出辭呈,辭去該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及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

早在羅晶出任建信財險臨時負責人的前幾天,建信人壽也迎來人事變動。2022年12月30日,建信人壽公告稱,謝瑞平因工作安排,於近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辭去該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的書面辭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謝瑞平的辭任自辭呈送達該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建行系”險企腳前腳後出現人事變動的情況在2021年便出現過。2021年,建信人壽迎“70後”女將丁慧,建信財險總裁張華清因工作調動辭職。而根據此次人事變動,“建行系”財險、壽險公司高管“一來一去”,建信財險則迎來“70後”臨時負責人,建信人壽為“60後”老將辭職。

對於上述人事變動對公司帶來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建信財險、建信人壽發函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財險首度盈利,仍面臨承保虧損難題

從建信財險的發展來看,在財險業車險領域的生存擠壓及非車業務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建信財險開業五年實現盈利。2019年和2020年,該公司分別虧損0.98億元、0.74億元,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為94.2萬元、74.87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建信財險非車險業務佔比較大。2016年成立時,建信財險只開展了企業財產險、家庭財產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業務,隨着險種的豐富,2017年,健康保險便成為該公司保費收入第一大險種。

大型財險公司在行業內具有規模優勢,使得在產品同質化下成本更低,“馬太效應”因此加劇,承保利潤進一步向頭部財險公司集中。從業務發展來看,建信財險2019—2021年保費收入第一大險種健康保險均承保虧損。該公司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54億元、1.9億元、2.32億元,三年間,該險種分別承保虧損0.53億元、0.59億元、0.27億元。

綜合成本率這一保險公司用來核算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不可忽視,綜合成本率越低説明產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建信財險綜合成本率表現幾何?2022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綜合成本率為108.4%。在業內人士看來,控費能力是影響行業利潤增長原因之一,也可能會成為未來財產險公司競爭力的博弈點。

而財險公司發力非車險業務、聚焦差異化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相關業務領域的專業人才不足,其次是業務建設和發展業務渠道方面的困難。因此,該業內人士認為,財險公司的業務經營朝全面的精細化管理方向努力,才可能實現更好的經營局面。如非車險業務要找準擅長領域精耕細作,發揮好自身的比較優勢。財險公司還可以通過科技賦能保險經營,精準提升業務經營效率。

對於健康保險連年承保虧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建信財險未來應通過降本增效、精細化管理等手段,逐步扭轉連年承保虧損的頹勢。宋清輝也認為,銀行系財險公司應充分依託銀行資源,進行差異化發展,這也是其實現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主要保障。

根據官網信息,建信財險在業務模式、產品創新、渠道佈局、客户服務和風險管理方面突出銀行系保險公司特色,通過零售優先、科技賦能、人才興司三大引擎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實現公司高質高效發展。

從產品創新層面,建信財險圍繞新市民“住房保障、財產安全”設計了“租房保”專屬產品。包括住房承租人責任險和押金損失險兩款產品,主要目的是解決新市民在租房過程中,因意外或過失導致的房屋內財產損失,或者是因特殊原因提前退租導致的押金損失。

壽險增收增利,產品退保率待壓降

放眼行業,2021年在壽險業承壓的背景下,銀行系壽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和淨利潤都實現了較快增長,建信人壽也不例外。

近年來建信人壽增收又增利。2019—2021年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97.42億元、433.29億元、483.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60%、45.68%、11.70%。從淨利規模來看,該公司2019—2021年淨利潤分別為7.57億元、8.56億元、11.88億元。不過,2022年能否延續增利態勢成了問號,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人壽淨虧損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費規模及淨利潤逆勢增長的同時,建信人壽也出現了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況。根據建信人壽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2年三季度建信人壽的綜合退保率達到5.83%,較上一季度上升1.55個百分點,三季度,退保率前三的保險產品被年金險佔據。具體而言,龍生福瑞4號年金保險(分紅型)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退保率最高,達到了77.74%,累計退保規模5.8億元。而龍耀新無雙養老年金保險(萬能型)前三季度累計退保規模達到了85.33億元,年度累計退保率為76.05%。

北京商報記者就退保率相關問題向建信人壽發函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有業內人士指出,退保金如果大幅增長或退保金額居高不下會在當期給保險公司帶來流動性壓力,從長遠看會給公司後續的盈利帶來壓力。也有保險從業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出現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況還要考慮防止高端客户被“撬走”。

對於如何降低一款保險的退保率,除了深入剖析客户需求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表示,客户關係管理應該是最主要的工程,例如,基於社交渠道的客户服務與溝通工具,如微信羣與朋友圈管理助手,助力代理人高效溝通;加強觸達;打破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與客户服務的時空限制,使保險公司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響應客户需求、改善用户體驗,優化服務質量。

根據建信人壽官網信息,該公司積極推動保險產品與服務創新,在壽險業市場化改革和銀保深度合作等方面大膽探索。據瞭解,2022年,建信人壽“新一代”保險業務系統已正式上線。該系統是採用銀行業與保險業通用架構和技術規範,由保險公司與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共同開發的保險業務系統。

銀行系壽險公司如何進一步利用好股東優勢?在業內人士看來,銀保渠道資源是銀行系險企的天然優勢,一家銀行系壽險公司集中精力做好銀行渠道的深耕,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該業內人士建議,銀行系壽險公司佈局渠道轉型,可以與股東方銀行合作加強客户分析,挖掘更多的優質客户並做好客户細分,滿足不同客户的保障需求與投資需求,同時,在當前投資風險較大的背景下更注重保障型保險產品的開發與銷售。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7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管密集變動!“建行系”壽險“60後”老將辭職,財險迎“70後”臨時負責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