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月23日,江蘇省海安市騰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開足馬力趕製出口到歐洲和日本的口罩。 翟慧勇攝(人民視覺)
2月23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經開區雨甜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中外醫療器械技術專家在檢測新開發的右心室量化分析系統設備。 王文生攝(人民視覺)
2月7日,江西省新餘市贛鋒鋰電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線上,智能機器人手臂正在轉運電芯。 趙春亮攝(人民視覺)
成都大運會主體育場東安湖體育公園。 楊 飛攝(人民視覺)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排名第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各國和國際組織專家學者認為,中國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風險面前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靈活性。中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有利於經濟社會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更加明顯
為全球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柯睿智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8.1%,這一數據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以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政策有效性。中國政府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不斷提高公共衞生水平,有效控制病毒傳播,為經濟穩定復甦提供了保障。據相關機構預測,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有望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增長也推動整個東亞地區在後疫情時期快速復甦,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反映出頂層戰略設計的有效性和公共政策的長期務實性。這集中體現在中國對產業政策的重視程度上,採取了包括增加出口商品國產化比重、強化科技創新實力以及增強內生動力以降低外部不穩定因素衝擊等一系列政策。據統計,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上年增長14.2%,這些數據背後的趨勢將對中國經濟未來實現可持續增長髮揮重要作用。
隨着工業化初期發展紅利的逐漸消失,一些發展中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對此,中國“十四五”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實現國家工業現代化制定了更高目標,通過發展戰略以及相應產業政策,推動高端製造、綠色科技以及高附加值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協調發展,並在集成電路、機器人、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關鍵產業取得技術突破,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結構性變革。
為達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降低經濟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包括加大對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加快推動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還有計劃地幫助傳統能源領域的勞動力適應經濟轉型。據統計,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不斷提升,2021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將為全球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經過40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新挑戰,中國政府正採取措施積極應對。未來,更有效地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地區、每一個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將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潛力。
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中國對於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疫情導致的危機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失去的10年,加強南南合作的意義更加重大。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將為全球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調,堅持將發展作為核心,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以獲得各國的有效支持。近年來,中國經濟佔全球比重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的聲音和領導力將有效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
(作者為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本報記者鄭彬採訪整理)
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郝福滿
我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中國。那時,中國還是一個低收入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現在的1/10,許多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以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不到30%。幾十年過去,中國人民擺脱了絕對貧困,人口素質顯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65%,生活水平發生巨大變化,努力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
中國正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在教育和研發方面的投入預示着未來的美好前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為中國在研發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提供了人才基礎。研發支出不斷增加,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2.5%。中國科研人員在發表高質量論文和申請專利方面的排名也在攀升,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和評價機制進行改革,這將有助於中國研發取得更大進步。
儘管面臨保護主義抬頭的壓力,中國仍然堅持與世界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製造和出口造成衝擊的情況下,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今年,中國加入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協定。此外,中國還在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一協定在勞工規則、環境標準和數據流動等方面設定了高標準。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同時,中國正努力擴大內需,鼓勵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生產率。隨着中國經濟持續恢復,今年更為温和的增長預期符合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的措施,將對中國經濟2022年的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力支持。一些新增長點的培育、對新能源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將帶來新希望。中國還進一步推動財政體制改革,這將有利於加強自動穩定器作用,並支持更多社會支出。
(作者為世界銀行中國局前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劉慧採訪整理)
投資中國的動力將保持強勁勢頭
傑夫·斯蒂格爾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諸多困難,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殊為不易。
回顧過去,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動力很多,包括4個方面:出口與內需、外商投資、充足的勞動力以及供應鏈的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通過大幅降低關税和開放市場,中國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隨着經濟不斷髮展,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着力擴大內需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現在,中國的內需正變得強勁,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着民眾收入的提高,外資企業看到一個巨大且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希望在中國生產,並更加接近中國消費者以更好地瞭解其需求與偏好,投資中國的動力將保持強勁勢頭。
在疫情發生前的10年裏,我每年都會到中國去。一個明顯的感受是,中國人説英語時變得更加自如,許多大學生和年輕企業家英語流利,這讓他們在世界各地開展業務更加順暢。在許多城市,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既減緩了交通壓力,也減少了污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氣質量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國的農村地區藴藏着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如何實現這一增長是一個巨大挑戰。中國正繼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農村地區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提供教育和勞動力培訓。
對世界來説,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越來越重要。創新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隨着工資水平上升,企業必須在開發和使用技術方面更具創新性。現在,中國政府與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資金。這些努力將帶來更加多元化的經濟與更高的工資水平,並推動中國的出口結構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務。中國提出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引導分散的企業研發向重點領域發力。而作為創新的前提,教育在中國受到政府與家長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些條件都給中國的創新帶來巨大潛力。
(作者為美國韋伯州立大學商學院前院長、經濟學教授,本報記者李志偉採訪整理)
科學理念引領經濟行穩致遠
亞歷山大·菲格雷多
2021年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界振奮的成績: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1.2萬美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4%……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國內循環暢通穩定,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上一條空前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市場的體量、政策的科學有效等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制度優勢,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五年規劃是很好的例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發展統籌規劃、制定藍圖,確保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科學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為各類市場主體指明發展方向。
科學理念引領經濟行穩致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在我看來,“創新”強調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協調”強調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綠色”強調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開放”“共享”為新時代的國際關係定下基調。這樣的理念推動中國經濟從量變到質變,取得脱貧攻堅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成就,為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018年11月,我有幸訪問成都參加一個智庫論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位智庫研究人員共同討論全球治理、共建“一帶一路”等議題,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創新”。我不僅走訪科技企業,還了解到成都市政府運用新技術、新業態建設公園城市,將生態環境、新經濟發展、社區治理等工作統籌結合,這讓我更加欽佩中國政府的規劃能力。
中國充分意識到創新對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研發方面大量投資。5G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月球和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的建設、新冠疫苗的研發等都體現出創新帶來的成功和進步。根據“十四五”規劃,從2021年到2025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這意味着中國將加大力度整合科技資源,加速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為了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中國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新的能源矩陣。通過持續為能源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中國的綠色能源產業處於領先地位,努力為世界帶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堅持“動態清零”,經濟持續恢復,成為世界經濟穩定的支柱力量。未來全球仍可能面臨疫情反覆、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需求疲弱等不確定性因素,對此中國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着中國政府不斷提升治理水平、持續推動創新和開放、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前景廣闊,將繼續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引擎。
(作者為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李曉驍採訪整理)
全球經濟發動機作用更加凸顯
馬吉特·莫爾納
中國經濟2021年實現8.1%的增速,創近年來新高,佔全球經濟比重預計超過18%。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遠超這一數據,接近30%。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面臨下行風險,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發動機作用更加凸顯。
在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態勢令人印象深刻,這反映出中國經濟所具有的靈活性和韌性。中國政府近年來在經濟領域推行的結構性改革正發揮着積極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的內驅動力正努力從人口紅利轉向改革紅利。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中國人均GDP與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在貿易領域,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出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在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產業憑藉自身的靈活性和實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很快適應了全球貿易結構的調整和產業鏈的重組,對外出口迅速轉型,回應了全球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包括防疫物資及遠程辦公設備等相關產品的出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投資領域,根據經合組織的外國直接投資限制指數,近年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的監管限制顯著減少,特別是銀行業等金融領域對外資准入門檻進一步降低。與此同時,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投資國之一。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不僅在諸多科技領域居於世界前列,還成為全球主要的綠色能源投資大國,做出了對於全球氣候行動具有關鍵性意義的“雙碳”承諾。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使數億人擺脱了絕對貧困。未來,中國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收入分配製度,將對進一步激發國內消費市場活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實現各地區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面也有較大的政策空間,特別是通過高端服務業領域的開放,進一步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和組織經驗。
(作者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本報記者鄭彬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2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