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騰訊發佈二季度財報,淨利潤186億元,同比下滑56%,直接被腰斬;與一季度相比,環比下滑了20%——形勢看起來很緊迫。
近期,外界能明顯地感覺到:騰訊正不顧形象地猛瘦身,流露出刀架脖子的危機感。最為明顯的是業務上。近4個月來,一連下架9款產品,QQ堂、搜狗地圖、企鵝電競……8月16日,運營7年的看點APP也宣佈關閉。
同時自年初以來,媒體便頻頻傳出:騰訊各業務線正大幅裁員,部分業務比例達30%。在輿論的旋渦中,彷彿騰訊正四處潛伏危機。
其實不然。鉛筆道通過分析財報發現:真相流露出來的是另一層信息。儘管騰訊Q2淨利潤腰斬明顯,但主營業務受經濟下行影響不大。
首先,傳言中的“大裁員”並未實際發生。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騰訊累計有110715名僱員,較一季度僅減少5498名,下降僅5%。從一般行政開支看(含人力成本),第二季度支出僅環比下滑2%。由此可見,騰訊實際裁員幅度很小。
其次,騰訊淨利潤下滑56%,也與主營業務無關,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其他收益淨額”——通俗地説,是受騰訊股權投資業績影響。今年二季度,騰訊“其他收益淨額”僅44億,而去年二季度為208億,今年一季度為131億。
8月16日,有消息稱“騰訊正考慮美團股份的全部或大部分”,與財務顧問已經接觸幾個月有餘。雖騰訊事後回覆“不予置評”,但鉛筆道認為:該消息極有可能為真,並且更有可能的是,騰訊原計劃二季度出售美團股份,以保住Q2業績。
也許因為種種原因,交易並未在二季度完成。據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持有美團約17%股份,市值超過240億美元。只要交易正常發生,騰訊完全有能力穩住Q2業績。
由此可見,“股權投資”已成了騰訊業績的最佳“調控工具”:只是該工具在二季度失靈。
長期來看,騰訊主營業務跑得比較紮實:收入1340億,同比下滑僅3%。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網絡廣告業務”,同比下滑18%。但這一點,騰訊通過縮減預算基本完成補救:今年二季度,騰訊將銷售與市場開支砍掉了21%。
經濟下行確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告市場。今年二季度,同樣以廣告為重要收入的分眾發佈財報,收入同比下滑48.8%。
綜上可見,騰訊的“猛瘦身”是一種主動行為,而非業績下滑後的“被動瘦身”——這給創業者帶來怎樣的啓發?在經濟下行週期裏,老闆要敢於壯士斷腕。
據鉛筆道發現,踩剎車是今年創業者的主旋律,這裏面有3波企業:第一波是今年1月,屬於極少數的大贏家;第二波是今年4月,90%以上的企業在這個時候“急剎車”;第三波是當斷不斷的“其它企業”,未來結局大概率很慘。
即便是騰訊這樣的公司,也是屬於“第二波企業”。據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騰訊瘦身的決心並不堅定,採取的方針是:實施成本控制,調整部分核心業務。而到了第二季度,方向發生了明顯變化:主動退出非核心業務,收緊營銷開支和運營費用。
基於以上背景,才有了騰訊“4個月下架9款產品”的行動。從產品清單來看,這9款產品屬於“垂死業務”,它們具備幾個特徵:1、賽道已經進入成熟期;2、各自垂直領域,已經出現難以追趕的競爭對手。
騰訊是一家成立24年的公司,旗下有着諸多垂死產品,猶如暮年老人,歸期已經臨近,只差一個“拔管日”:在疫情長期不確定性的未來,騰訊選擇此刻動手。
這種果敢值得創業者學習:一旦判定業務長期失去復甦可能,不如立刻砍掉。騰訊是一個年淨利超過2000億的公司,餘糧頗豐,尚且理性如此。而大多創業者連“富農”都算不上,在形勢嚴峻的當下,如果還在“剎車”問題上猶豫不決,實為眼下大忌。
我們觀察,創業者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一,對過往投入的戀戀不捨。認為一旦關停,過往精力全部白費,難以從心底裏接受失敗,認為再堅持一會,依然有好轉可能性;
二,對團隊的難以割捨,不忍優秀團隊離自己而去,甚至不忍向團隊陳述真相。
而騰訊樹立了一個較好的樣本。作為創業者,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應當嚴格執行紀律:收入縮減了多少,業務就砍掉多少。以騰訊為例,收入同比下滑20%,預算就砍掉21%。
家境殷實的騰訊,都開始不顧外界形象“大瘦身”,創業者還在猶豫什麼?
封面圖來自unsplash用户@donaldw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