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劉沐軒
隨着美國銀行業的危機暫時平息,美聯儲剛剛鬆了一口氣,暗示持續加息接近尾聲,美國通脹逐漸可控。然而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在當地時間4月2日突然宣佈了減產,隨即推高了油價和美國通脹的預期。
沙特國家通訊社(SPA)援引沙特能源部一位官員的話表示,包括沙特和俄羅斯在內的歐佩克+組織宣佈每天“自願減產”166萬桶。減產將從5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
受此消息影響,週一開盤後迅速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油價開盤一度飆升8%。截至收盤,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5.07%至每桶83.95美元,美國WTI原油期貨上漲5.17%至每桶79.59美元。
沙特阿美的儲油罐。(圖源:社交媒體)
面對這個必然推高通脹的外部因素,美國政府明顯有些措手不及。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表示,“鑑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已經明確表示,不建議石油生產商減產。”
與此同時,高盛將2023年底的油價預期調高到95美元/桶,市場分析機構CMC Markets分析師Tina Teng更是大膽預測,歐佩克+的減產計劃可能會將油價再次推向100美元大關。
“先發制人”
由於市場擔心全球銀行業危機會打擊投資和生產,國際油價在3月一度跌至每桶70美元,為15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明顯使得依賴石油出口獲利的歐佩克+產油國利益受損。
“雖然減產出乎意料,但這符合歐佩克+先發制人的原則。”高盛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表示,“他們會優先保證市場份額。”
對此,能源研究機構Rapidan Energy Group總裁麥克納利也認為,歐佩克+不想重蹈2008年的覆轍。
當時,國際油價在2008年的六個月內,從140美元暴跌至35美元,導致歐佩克+產油國損失慘重。
這一次,沙特阿拉伯聲稱“自願減產”是一項旨在穩定石油市場的“預防措施”,而且是在去年10月減產的基礎上繼續減產。
最終的共識是,沙特阿拉伯每天減產50萬桶,俄羅斯延續之前的減產,伊拉克將減產20萬桶/日,阿聯酋每天減產14.4萬桶。此外,科威特、阿曼、阿爾及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也宣佈減產。
俄羅斯的一家煉油廠。(圖源:社交媒體)
據路透社報道,一位歐佩克+消息人士稱,由於缺乏產能,一些歐佩克+成員國的實際產量已經遠低於往年水平,因此減產的實際幅度可能還會更大。
去年10月,歐佩克+國家曾同意每天減產200萬桶,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算上這次,據路透社估算,目前歐佩克+的減產總量達到366萬桶/日,相當於全球需求的3.7%。
目前,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國際油價將會上漲。
麥克納利指出,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國的需求可以回暖,俄羅斯的供應因為制裁而開始大幅減少,那麼油價可能真的會衝破100美元。
此外,國內油價的下一輪調整週期在4月17日,可能會因此面臨價格上調。但國內油價調整並不會緊跟國際油價漲跌,具體油價調整情況,以國家發改委公佈為準。
“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概率較大。”據中新網報道,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分析稱,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開局將呈現上調的趨勢。目前來看,歐美銀行業危機暫時得到緩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重申將堅定推進減產,均為國際油價帶來利好支撐。
美國通脹何處去
減產後,以沙特和俄羅斯為主導的歐佩克+似乎保護了自己的市場份額,現在輪到美國陷入尷尬了。
上個月美國的經濟數據曾是一片大好,美聯儲也表示,其最關注的通脹指標放緩超過預期。
美國2月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同比上升5%,低於市場預期的5.1%。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2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6%,低於市場預期的4.7%,還創下了202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些數據促使美聯儲上一輪僅加息25個基點,並向市場釋出積極信號。
但在新一輪油價上升開始後,未來似乎不再清晰了。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Yael Selfin警告稱,油價飆升可能會使美國降低通脹的鬥爭更加艱難。她指出,“油價上漲可能不會直接提高一般家庭的能源開銷,但會增加其他成本,尤其是運輸價格,這意味着通貨膨脹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下降。”
事實上,這也不是美國在對抗通脹飆升的過程中,第一次被歐佩克“阻擊”了。
在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之後,歐佩克+組織相當於與其直接競爭市場份額。(圖源:社交媒體)
去年10月歐佩克+宣佈同意減產200萬桶/日後,美國總統拜登就曾表示“對歐佩克+削減產量配額的短視決定感到失望”,甚至威脅沙特將“承擔後果”。
但時至今日,沙特似乎也沒有得到任何“後果”。
此前俄羅斯減產石油時,美國官員還曾指出,沙特沒有選擇跟進,表明雙方的關係已經破裂。但此次減產似乎表明,雙方的合作仍然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