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俱鶴飛 記者 束涵
十年前,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中國百姓家。十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不過,其暴露出的問題也逐漸顯現,最明顯的就是,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已經到了該退役的時候。
正常情況下,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而真正有效的壽命只有4—6年。如按此計算,動力電池將陸續“退役”。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將迎來第一批動力電池退役高峯期。退役電池如何處理,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迫在眉睫的發展難題。
正規網點回收只佔20%
去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預計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78萬噸。由於動力電池中含有鋰、鈷、錳等金屬元素,大量退役後未經妥善處置的電池將威脅公共安全,造成難以逆轉的環境污染,並浪費寶貴的有價金屬資源。
退役的電池,由誰來處理?根據工信部等部門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
“不少車企很困惑,不知該如何處理電池回收業務。有些企業提出希望我們幫忙解決回收主體責任問題,在這種現實需求下,我們開始探索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瑞薩科林(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紅松表示。如今,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動力電池回收、儲運和回收渠道的解決方案,以及一些相關回收標準的起草。
“但其實大家活得都不好。”郭紅松説的“大家”,指的是工信部認定的正規回收網點。“正規網點回收到的電池只佔市場的20%左右。”
那麼,大部分電池去哪兒了?
剩下的電池,其實是被車主賣給了未經授權的“黑作坊”。“因為他們出價更高。”郭紅松坦言,不合規的回收網點不會重視環保和消防,而這兩個方面,正是成本支出中的大頭。“隨便找一塊空地,搭個棚子,暴力拆解,把值錢的鉛板拿出來,酸液隨便排放,省下來都是利潤。完全合規地處理,與能省則省地處理,成本上可以相差一倍。”
因此,即使“黑作坊”出價更高,但仍能有不小的利潤空間。如此循環,便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正規軍”們頗感無奈。
回收的不值錢,值錢的還沒到退役期
回收電池最終的去向,一是梯次利用,一是拆解回收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是將剩餘容量較高的電池用於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
拆解回收則是通過濕法冶金等方式從廢舊電池中回收鋰、鈷、鎳等金屬。郭紅松打了個比方:“就像回收一本書,不破壞紙張,只是把書本用於其他地方,屬於梯次利用;而把書本打成紙漿就屬於拆解回收。”
2017年2月,國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提到,鼓勵按照先梯次利用後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也就是説,這兩者之間並不是排斥關係,而是互補關係。
不過,回收的經濟賬並不好算。
雖然國家鼓勵優先對電池進行梯次利用,但早期的動力電池規格、型號繁雜,單一型號的電池很難形成規模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對於一些小作坊式的回收企業來説,除了成本外,受限於技術門檻過高,第一選項還是拆解回收。
不過,回收拆解的利潤也不高。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目前回收來的動力電池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其有價金屬與材料含量較低,回收經濟效益低,甚至會有虧損的可能。而三元鋰電池含有大量有價金屬與材料,回收的經濟效益良好,但其進入市場時間尚短,還未進入退役期。
此外,回收標準也困擾着企業。電池殘值量的測量標準、梯次利用的安全性等都需要統一的標準來評估。“現在只有少量、分散的標準供企業參考,不但不成熟,有些也不科學。”業內人士擔心,假如標準制定過高,會影響企業入局的積極性,過低又不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是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目前,我們還處在尋找合理商業模式的摸索階段。”
從趨勢看,電池回收行業合作是必然
退役電池處理,不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新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都是一道必答題。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標準和專用的產品是缺失的。”郭紅松説,而其中最不完善的正是回收渠道。
為什麼車企沒有建設合規的回收渠道?“因為同行是冤家。”郭紅松解釋,由於汽車企業存在同業競爭,共享回收網點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獨立的第三方回收渠道才有了存在的必要。“我們花費三年時間打造了動力電池回收服務平台,主要包括線上信息平台和線下回收網絡,前者可以實現在線下單和檢測,後者可以實現覆蓋全國的回收渠道體系。”郭紅松説。
為了合規合法地回收動力電池,瑞薩科林和中汽中心聯合牽頭制定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通用規範》,並正在聯合制定行業急需的國內動力電池儲運所需的第一個技術規範《退役動力蓄電池防爆箱》團體標準及《退役動力蓄電池放電櫃》團體標準。
除此之外,一些車企也已經開始行動。
就在上個月,特斯拉上線了電池回收系統,其中提到:特斯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服務中心可以處理不再滿足客户需求的任何電池。“我們目前收到的返廠電池數量有限。”特斯拉相關負責人説。
從未來趨勢看,電池回收行業覆蓋面廣,上至電池生產廠商,下至終端利用企業,合作將是一種必然。比如,梯次利用商業模式的代表企業中國鐵塔,既是退役電池的消費者,也是退役電池的回收者,它與一汽、東風、江淮等眾多新能源車企簽署了有關電池回收合作協議,隨着5G時代來臨,若梯次利用電池應用於5G基站,那麼,鐵塔對於該類電池的需求將進一步攀升。
今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鼓勵企業按照給定標準和實際數據對動力電池進行檢測,評估剩餘價值,提升產品使用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
業內專家建議,行業內上下游企業應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加快完善標準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