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供應鏈的脆弱性和港口物流處理能力積弊已久,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終於爆發,才形成了如今港口擁堵的局面。
美國南加州港口擁堵創紀錄。視頻/央視財經視頻號
文 | 張馨 史澤華
近日,為解決洛杉磯、長灘等港口“死亡擁堵”現象,美國政府出台一項名為“90天衝刺”的政策,要求洛杉磯港口實施全天候無休運營計劃,儘快解決貨物積壓的問題。
此外,洛杉磯港和長灘港表示將向船舶公司增收新附加費,適用於滯留碼頭的進口集裝箱,以提高美國港口作業效率,改善擁堵狀況。
美國政府此舉,主要是由於近幾個月以來的美國港口擁堵情況不斷惡化,加之“黑色星期五”、聖誕等年末購物節進入倒計時,讓港口壓力倍增。
美國供應鏈出現了大問題
據統計,8月底時有40艘集裝箱船在洛杉磯港口和長灘港附近等待卸貨。而到10月份,這一數字已飆升至79艘。
除這兩處最繁忙的港口之外,美國主要7個港口的通行效率也都大大下降,積壓了共約240億美元的貨物。這為美國港口帶來巨大壓力。
這源於兩大因素:一是新冠疫情擾亂供應鏈,二是美國的基礎設施“沉痾難愈”。
洛杉磯港—長灘港衞星圖片。同去年相比,今年港外停留船隻明顯增多。圖/新華社
首先,疫情籠罩下的美國經濟雖出現復甦跡象,但由於供需失衡,其供應鏈卻出現問題。
一方面,消費者需求激增。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民眾的消費習慣,生活支出更多地流向貨物消費,而非服務消費。換句話説,美國人更愛囤貨了。
而網購漸漸顛覆線下購物,對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數據顯示,美國消費品需求總體上比疫情前高出22%,而大部分消費品需要進口,美國港口今年的入境吞吐量實現了創紀錄的增長,這增加了供應鏈運輸系統的壓力。
另一方面,疫情反覆導致供應鏈始終不穩定。美國本土的生產能力跟不上旺盛的消費需求,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仍依賴進口。外國的港口停運、集裝箱缺貨、工廠停產等都對外部依賴性強的美國造成了不小影響。
與此同時,供應鏈上的航運運輸、港口運輸、公路運輸、倉庫存貯等各個環節都出了問題——疫情導致運輸業勞動力整體短缺,也由此導致貨物供應效率下降。
儘管工人已提高了集裝箱的運輸速度,但供應鏈的其他部分,例如倉儲、卡車運輸和鐵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顯改觀。
基礎設施令擁堵亂象雪上加霜
而美國的“老大難”問題——基礎設施又給這場擁堵亂象雪上加霜。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國內基建就已是施政重點,此後的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更是提出了高達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重建計劃。
但受美國政治體制的影響,行政部門的改革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投入對需求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美國有機構曾發報告,把美國的基礎設施現狀等級評為“C-”。美國大部分的航運和貨運基礎設施都是很早之前建造的,而現在的進出口量已遠遠超過當時的水平,老化的設施難以滿足現在的需求。
10月2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等待集裝箱的卡車。圖/新華社
美國的港口、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效率低下,據世界銀行發佈的相關報告,在集裝箱港口效率排名中,洛杉磯港位於全球第328位,長灘港的排名更低,而這卻是美國最繁忙的兩大港。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效率低的問題之外,港口倉儲空間和設備不足也是個大問題。集裝箱卸貨慢,沒有足夠的工人運輸,所有集裝箱堆放在港口,而碼頭空間有限,因此新來的貨物只能積壓在船上。船卸不了貨,只好閒置在港口外的水域,形成惡性循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供應鏈的脆弱性和港口物流處理能力積弊已久,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終於爆發,才形成了如今港口擁堵的局面。
這場“大擁堵”若長時間持續下去,會造成美國物價飛漲、產品短缺、成本提升等一系列衍生問題。
拜登政府已成立專門的供應鏈小組解決這一難題。下一步,可能借助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和就業刺激法案通過之機做出長期規劃,推動航運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港口運力。此前,政府不得不推出一些救急之策,比如全天候運營和罰款滯留集裝箱等。
但延長運營時間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從哪來?如何協調企業、航運公司、工人羣體等利益相關者的關係?這些問題仍待解決,洛杉磯港口和長灘港口日漸累積的貨物何時能運轉起來仍未可知。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張馨 史澤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 劉越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