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30年|首席論道,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如何發展?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開業,中國資本市場呱呱墜地。短短30年裏,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國外200年的進程,市場制度不斷完善,活力和韌性不斷顯現,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站在“三十而立”的歷史節點上,12月2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諸多首席匯聚共同探討資本市場30年的成就與展望。

全世界第二大,成就顯著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短短三十年,中國資本市場取得四大成就,一是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證券交易體系;二是形成了機構投資者和廣大散户等共同構成的完善的投資者體系;三是建立了一箇中介市場的中介服務體系;四是形成了一個不斷改進、效率提升的監管體系。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取得的成就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一是市場的成就,股票和債券規模不斷創新高;二是制度的成就,資本市場形成了一系列發展的制度基礎;三是思想的成就,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知和認識有很大深化。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表示,30年資本市場主要有四大貢獻,一是資本市場是在計劃經濟的土壤裏誕生的完全市場化的證券市場;二是企業擺脱了對間接融資渠道的依賴,建立了直接融資渠道;三是資本市場給中國的老百姓提供了財產性收入的渠道來源;四是股權分置改革及其他變革,使得證券市場參與方實現了利益均衡。

華夏基金機構權益投資部總監朱熠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發表了感受,他表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贏的關係,短短30年,受益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發展,中國企業融資結構得到很大改善,企業融資渠道更加便捷多元。

未來展望,面臨多方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劉鋒指出,中國資本市場在交易方式等方面優於美國,但美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和比重遠遠大於中國。比如,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的2/3,中國上市公司數量超過美國,但中國股票市場規模只是美國股市的1/5;債券市場只有美國的1/3。

在他看來,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比如,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交易體系的完善、中介服務體系的完善、監管做到不缺位也不越位等。他認為,要通過市場制度改革倒逼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

“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中,我們走了大量的彎路,這也是必然付出的代價。”楊成長表示,證券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

他表示,制度創新必須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資本市場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防範風險為底線;二是需要頂層設計和底層制度創新形成有效銜接;三是制度創新是一個引進和消化吸收政策的結合。

李康表示,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關注以下幾組問題,包括資金供給和公司業績;金融安全和創新;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路徑依賴和功能錯位;監管指標和監管主體;政策調控跟市場機制等。

理念提升,重點關注問題

此外,談及市場關注的投資者保護問題時,楊成長表示,投資者保護的最好辦法是讓他能夠提高自我投資和風險控制能力。“我們對投資者的保護不在於形式上的保護,而是讓投資者獲得長期穩定的股權投資收益。”

從服務實體經濟來看,楊成長認為,證券市場在服務實體的理念上有很大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就是要做到資本要素可流動、可定價、可交易。

對此,楊成長提及,服務實體的一個關鍵是要科技、資本、市場和產業形成正循環。他舉例表示,服務實體更多的企業,需要提高資本覆蓋面。銀行目前服務的企業近2000萬家,而資本市場服務的企業才1萬家,覆蓋面非常窄。

關於資本市場的開放問題,劉鋒表示,開放應該是雙向的,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

楊成長認為,這幾年中國對外開放碰到的最大問題是國外金融機構在中國註冊數量特別多,但幾乎沒有一家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做大、做出特色。如何實現在雙循環新格局下更有力度的雙向開放?楊成長認為,其中的關鍵是資本市場開放、投資開放和貿易開放的一體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徐超 校對 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5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本市場30年|首席論道,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如何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