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統計了一下,在大學生們的26個“創新賽”參賽項目中,超過70%的解決方案是與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相關的。這與華為近來倡導的“懂行”理念一脈相承。
這個統計數字來自“華為中國大學生ICT大賽2020”的晉級賽階段。比賽於10月31日到11月2日舉行,分為“實踐賽”和“創新賽”兩個部分。與聚焦於ICT知識領域的“實踐賽”相比,“創新賽”聚焦於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創新,以考察學生的創新創業與合作開發能力為目標。這對於仍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來説,無疑是個不小的考驗。
該數字原住民們上場了
華為中國大學生ICT大賽的參賽者,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生。他們都是95後或者2000年左右出生的,從小就在互聯網帶來的數字化環境中成長,是典型的“數字原住民”一代。
談到“數字原住民”,我們更多的是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待他們,認為他們適應了數字化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消費模式都與前輩有本質的不同。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這些“數字原住民”們並不僅僅是消費者,也將很快成為數字社會的建設者。
與如今的70後和80後相比,數字原住民們更有能力去顛覆、去重構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
正如本次大賽宣傳片裏所説的,“這個世界該你上場了”,年輕的力量將撬動時代的進步,“邁向未來,邁向已知和未知之間”。
願景是美好的,要想真正實現,大學生們還需要做很多的能力建設。
這也正是華為舉辦大學生ICT大賽的目的所在:為大學生們帶來最新的技術,幫助他們提升競爭力,指引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些高校老師對華為大學生ICT大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是提升人才技術技能的有效手段。
有老師舉例説,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不受老師同學歡迎;但是在參加ICT大賽時,比賽的氛圍激發了他的興趣,變得努力鑽研,獲得了非常好的名次。在現今社會中,這樣具備良好職業技能的人才,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一樣會受到用人單位和企業的歡迎。
為了幫助更多這樣的大學生熟悉ICT知識,今年的華為大學生ICT大賽借線上辦賽的機會,對比賽進行公開直播,並且請來了專家對比賽試題進行現場講解,並就如何學習ICT知識給出了建議。
據瞭解,有超過22萬人觀看了比賽直播。
培養新一代的“懂行人”
專家進行現場解題的,是本次大賽的“實踐賽”,其通過理論考試和上機操作來決出名次。
而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創新賽”中,大學生們成了賽場的完全主角,他們將自己開發的項目通過展示和講解呈現給評委。
今年的“創新賽”被細分為作品組和創意組。作品組的參賽隊伍使用華為物聯網雲平台、華為AI雲服務、物聯網開發套件等資源,設計開發具有創新性和應用價值的作品。創意組的參賽隊伍則基於華為5G、雲、AI等ICT前沿技術,圍繞特定行業用户需求,設計具有創新性、可落地的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
參加晉級賽的26個項目,全部聚焦在物聯網、人工智能、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並且實現了與行業應用場景的深度結合。
其中,農業、交通、醫療、能源成為大學生們聚焦的重點行業。僅在農業,就有大規模蔬菜種植監測系統、基於華為HiSpark3861的智能養花解決方案、基於5G的高山茶園多源數據物聯採集平台等多個項目入圍。
這些項目的實際進展並不相同,有的已經交付商用,有的剛剛有了產品原型,還有的只是處於創意階段。
評委們則按照項目商業計劃書的高標準來要求,關注是否深入行業應用場景、能否抓住用户的痛點需求、項目的投入產出比是否合理、將來如何實現量產等問題。
顯然,華為是按照“懂行”人的標準來培養大學生們,使他們既懂ICT技術,又懂企業業務需求,然後按照“懂行”戰略的實踐要求,發現核心業務場景與數字技術應用的契合點,利用數字技術來結合業務場景形成最終方案。
面向數字化未來的人才生態
“華為ICT大賽”是一項面向全球大學生的ICT人才競技交流賽事,由華為生態大學主辦。參賽對象是華為ICT學院以及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的學生。
華為ICT人才生態是ICT人才標準的制定者、ICT人才聯盟的建設者、ICT人才價值的傳播者,同時也是華為“平台+AI+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為生態體系由五大生態組成:銷售生態、解決方案生態、服務生態、投融資生態和人才生態。華為生態大學就承載着打造ICT人才生態的重要職責,為促進ICT人才生態健康、良性的發展。
華為ICT學院則是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典範,由華為與高校合作建設。目前,華為ICT學院擁有1200多所合作院校、1700多認證教師,每年培養6.67名學生。
本次華為大學生ICT大賽,共有全國600多所高校的2萬多名學生報名參賽。全球則有超過82個國家、2000多所院校、近15萬學生參賽。
參賽者的踴躍,是當下全球ICT人才短缺現狀的反映。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既懂先進技術又懂企業業務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不僅將大受市場歡迎,也將成為未來智能社會建設的棟樑。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仍身處象牙塔的這些“數字原生代”大學生們,將來一定會令我們刮目相看,一定會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