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全市經濟總體延續了穩步回升、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當季增速全面實現由負轉正。和往年相比,2.6%的經濟增速或許並不顯眼,但在前所未有的內外部衝擊和挑戰面前,取得這樣的成績充分體現了成都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昨日,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夢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每季度都會在官方數據發佈之前對成都的經濟運行情況作出預判。記者注意到,6天前,預測顯示,前三季度成都經濟累計增速預計將回升至2.0%-2.5%左右。顯然,昨日公佈的官方數據略高於這一預判。
韌性和潛力從何體現?官方數據為何高於預判?李夢宇從供需兩端、經濟運行質量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從供給端來看,隨着國內疫情衝擊持續減弱,企業積極加快生產彌補疫情期間停產的影響,全市工業生產延續了邊際改善態勢,尤其是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成為拉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的重要動力。得益於社會需求的持續回暖,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活力加快恢復,規上信息消費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同時,適應後疫情時代消費需求變化、契合產業升級和技術演進方向的新業態、新模式也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例如9月成都市新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7,較6月提高一個位次。
從需求端來看,一方面有效投資驅動作用明顯,公共服務、醫療衞生、新型基礎設施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和短板領域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對外貿易支撐有力,尤其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佔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此外,社會消費的潛力和活力持續釋放,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已連續6個月保持收窄態勢。
從經濟運行質量來看,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持續修復,社會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主要表現為營業收入和企業利潤同比、環比持續回升,物價水平穩中回落,失業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於經濟增速。
看成績,也要看不足。結合目前國際大環境,李夢宇認為,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一是疫情對人流阻滯效應仍存,對社會消費的持續衝擊仍未完全消除,居民消費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二是外部需求嚴重萎縮疊加內部需求恢復緩慢,後續工業持續快速擴張面臨一定阻力;三是服務業結構不優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以及服務業數字化水平偏低是制約服務業擴量提質的重要因素;四是產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支撐作用相對不足,投資擴張內生動力有待增強;五是世界疫情擴散蔓延態勢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我國面臨的疫情外部輸入壓力也在持續加大,需警惕市場謹慎預期帶來的生產投資活動提前收縮。
“短板尚存但未來可期。”綜合來看,李夢宇建議,成都應牢牢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期和後疫情時期產業復甦升級的重要窗口期,加快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提振市場信心、激發社會需求、培育優質市場主體、推進有效經濟治理。
本報記者 李豔玲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