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梅
2020是小貸公司生死攸關的一年。不僅有最高法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還發布了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抬高行業准入門檻。
早在2017年11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叫停了網絡小貸的批設。整體來看,網絡小貸行業卻鮮有政策扶持。
事實上,網絡小貸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銀行等在客羣、場景、風控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後兩者得到監管的大力支持,網絡小貸行業則一直處於強監管狀態。
網絡小貸公司成立的初衷是為小微企業、三農提供金融服務,而現實是這些羣體很難拿到融資。監管認為網絡小貸公司應該回歸本心,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為,雖然網絡小貸在資金來源、經營範圍等方面並不佔優勢,但其市場定位則可以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另外,監管提高網絡小貸業務門檻的原因之一就是之前准入門檻比較低,很多小貸公司拿着區域性小貸牌照卻做着全國性的小貸業務,全國小貸公司的數量最高時已經逼近9000家。
過去網絡小貸牌照直接從地方金融辦申請和發放,網絡小貸新規正式下發後,牌照的部分審批權將上交給銀保監會,若要跨省開展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需要獲得銀保監會的審批。
在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下發後,全國首張網絡小貸牌照已經落地山東青島,且經銀保監會、央行同意和青島地方金融辦批覆。
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為,網絡小貸的部分審批權上交到銀保監會之後,一批新的網絡小貸牌照將誕生,與消費金融、互聯網銀行牌照地位相當,同屬於金融牌照。
同時,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為未來網絡小貸的選擇路徑有以下三條:
一是可以是增加註冊資本金。若想跨區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網絡小貸公司需要得到銀保監會的許可,註冊資本也需增至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過渡期為三年。
二是降低聯合貸款規模。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小貸業務,其90%以上的資金都來自於金融機構,槓桿率出奇的高,網絡小貸新規要求網絡小貸公司的聯合貸款比例為30%;網絡小貸公司的槓桿率很大一部分是由註冊資本決定的,增加註冊資本後,可以用自有資金放款。
三是轉型申請強牌照,如消費金融牌照、民營銀行牌照等。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的很多業務都和網絡小貸公司相似,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的註冊資本為50億元,而民營銀行的最低註冊資本只是20億元,若有50億元可以拿去申請消費金融或民營銀行牌照,但監管對這兩類金融牌照的發起人或出資人的總資產、淨資產和盈利能力等有着明確要求。
自網絡小貸批設被叫停後,截至目前,全國僅成立了兩家網絡小貸公司,一個是經銀保監會同意成立的國晟小貸,另一個是由P2P轉型而來的撫州新浪小貸。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認為,存量的網絡小貸牌照一定會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過渡期內仍沒有完成整改的將會被淘汰掉,監管批覆新的網絡小貸牌照後行業可以形成一個新的局面,有利於統一管理。
(作者為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