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遭遇密集清盤!逾300只基金黯然離場,原因為何?
今年以來“迷你基”遭遇密集清盤,有不少業績不佳、規模比較小的基金黯然退場。多數基金的清盤原因是基金資產淨值低於合同限制。
此外,年內“短命基”頻現。在清盤基金中,有超過50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成立不滿一年,就無奈進入了清算程序。
300餘隻基金清盤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年內共有370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清盤。多數基金的清盤原因是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12月28日,華富基金和建信基金分別發佈公告稱,華富中債-0-5年中高等級信用債收益平衡指數基金和建信中證10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已分別連續60個工作日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不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基金將依法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其中,建信中證1000ETF成立不滿半年就進入清算程序。建信中證1000ETF成立於2021年7月,於12月28日就開始財產清算程序,成立以來收益為1.08%。
金鷹添鑫定期開放債券、興業中證福建50ETF、九泰天辰量化新動力、銀河臻選多策略混合、鵬華興利混合等多隻基金均於12月進入清算程序。
被清盤的大部分基金都是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收益不佳的“迷你基”。
“每隻產品清盤的原因是不一樣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產品業績不好,然後投資人最後選擇贖回,基金淨值和持有人數不斷減少,基金就等於自動終止了。但是,也有個別被清盤基金是出於公司的戰略調整。”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上述公募人士指出,迷你基金面臨清盤,是一個良性的淘汰。因為投資者如果選擇用腳投票的話,那説明市場不看好,或者是説對這個行業的未來不抱有太多的信心。從這個角度來説,其實基金面臨清盤,是市場的一種良性循環,也保證市場長期處於一種有效合理的機制當中。
“短命基”頻現
今年以來,“短命基”頻現。在清盤基金中,有超過50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成立不滿一年,就無奈進入了清算程序。
民生加銀興利混合和民生加銀潤利混合均於2021年4月27日成立,但是兩隻基金分別於12月21日和12月1日合同終止並進入清算程序。
年內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佔有高比例份額的基金,在遭遇大額贖回後,淪為“迷你基”,最終陷入清盤的泥沼。
銀華中證800汽車與零部件ETF於2021年6月24日成立,發行總規模2.41億元,持有人共1558户,基金上市公告顯示,機構投資者持有71.92%的基金份額,個人投資者持有28.08%的份額。
銀華中證800汽車與零部件ETF前十大持有人均為機構投資者,其中,持有基金份額最多的為銀華長安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佔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33.2%;第二大持有人為華泰證券,持有8.3%的份額。成立還未滿五個月,該基金於11月5日就因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而進入清算程序。
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成立於6月16日,基金上市公告顯示,機構投資者佔基金總份額比例達97.95%。持有基金份額最多的是UBS AG,持有4000萬份,佔基金總份額比例為16.57%。12月15日,該基金進入清算程序,此時距離其上市僅有不到六個月。
同樣於今年6月成立的中銀誠利混合,發行總規模2.07億元,也是因基金資產淨值低於合同限制,成立未滿五個月就進入清算程序。
景順長城泰源回報、九泰鋭誠混合成立都是不到四個月,因基金資產淨值低於合同限制而進入清算程序。
此外,華安鼎利混合、創金合信核心資產混合、長盛价值發現股票等多隻基金均成立不滿一年就陷入清盤的“泥沼”。
“從基金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優勝劣汰是基金行業保持專業性和不斷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手段,所以清盤是符合基金行業發展的市場規律。”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李迎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記者:魏來
編輯: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