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大會,被國外投資者稱為“資本家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被國內網友們稱為“投資界的春晚”將於當地時間4月29日-5月1日線下舉辦。現年92歲的巴菲特和98歲的芒格將再度搭檔亮相,伯克希爾公司高管格雷格·阿貝爾、阿吉特·賈恩也將一同出席。
自2021年起,巴菲特買進了日本五大貿易公司的股票,購買了西部石油,並計劃重金收購 Alleghany保險公司。巴菲特這兩年做的事情,和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很像,這是巧合嗎?抑或是巴菲特正準備應對滯脹?本文將進一步解析。
巴菲特最新持倉解析
國際油價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上漲,加上俄烏緊張局勢,已經創下了七年來的新高。伯克希爾·哈撒韋將能源巨頭雪佛龍納入美國十大重倉股。
除此之外,巴菲特還對暴雪進行了精準的加倉。緊接着,在微軟宣佈收購動視暴雪之後,該公司的股票上漲了20%以上。
芒格所説的能力圈,應該就是朋友圈,不然誰能猜到暴雪的收購?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美國股票市值前十位股票分別是:蘋果,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卡夫亨氏,穆迪, Verizon,美國合眾銀行,雪佛龍,紐約梅隆銀行。
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來看,巴菲特的股票比標普500要低20%左右,但在投資管理組合中,巴菲特要高出18個百分點;即使把蘋果的貢獻與納斯達克指數相比,蘋果的投資表現也是強健的。在最新持倉中除了消費電子龍頭蘋果公司,巴菲特依舊保持着銀行股的重倉。1990年,巴菲特給股東們寫了一封信,説:“由於銀行業的槓桿率高達20倍,因此我們並不打算低價買進管理水平較低的銀行股;相反,我們只關心如何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股票。”
近兩年巴菲特迴歸了滯漲時期的投資方法?
小編整理了美國投資大師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經濟滯漲週期時他們的投資方法。
回首70年代,宏觀“大滯脹”給市場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時代陰霾,但那時候投資界羣星輩出,交出了“大業績”:1970-1976年間,巴菲特,鄧普頓,約翰涅夫分別勝過大盤188%,88%,22%;在1977至1981年間,彼得林奇超越了大盤308%,而巴菲特的表現則超過了市場的204%。這些投資大亨是如何在1970 s贏得勝利的呢?對當下有什麼啓示?本文重點梳理了70年代巴菲特、彼得林奇的投資經驗和案例,試圖消除目前“滯脹預期”的一些焦慮和啓發。
三個宏觀配置:1)滯脹時期,二者均買入原材料鋁業公司。美國曆史上的工業高峯是70年代原材料的高增長。巴菲特持有凱撒鋁業約8%,獲利600%;1977年,彼得林奇判斷鋁價拐點出現,拋出成長買週期,配置美國鋁業。
2) 彼得林奇於1977年購買石油.上世紀70年代,石油市場一直處於上升期,但是市場擔心油價會回落,經濟衰退只能給石油公司5-6倍的估值。彼得林奇買進了優尼科石油公司和皇家荷蘭石油公司。
3)1981年,兩個人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把賭注壓在了大金融上。80年代早期,利率飆升,經濟衰退,股票收益和估值雙雙被殺。巴菲特投資了保險業,80年3月,彼得林奇把25%的倉位押在了保險上,下半年又轉向了區域性的中小銀行。二人的收益都很高。
自2021年起,巴菲特買進了日本五大貿易公司的股票,購買了西部石油,並計劃重金收購 Alleghany保險公司。巴菲特這兩年做的事情,和上個世紀80年代的投資方法出奇一致,究竟其是否認為目前經濟已進入滯漲週期還待投資者在股東大會上進行提問。
假如巴菲特確定了滯漲週期已經開始,根據其七十年代的操作有怎樣的啓示呢?
1) 宏觀週期開始劇烈切換時,要重視貝塔的判斷。過去市場忽略了波動減弱的週期,現在需要重新審視彼時巴菲特,彼得林奇,鄧普頓,防範系統性殺價“黑天鵝”,抓住底部機會。
2) 通脹環境下存在“殺估值”的可能性,但可以穿越滯脹還是成長類資產。通脹傳導下企業名義盈利高速增長,因此70年代投資大師普遍由低估值轉向成長策略;低估值可以防禦,但不必迷信。
3)不執着於單一風格,週期、銀行、成長跟隨宏觀輪動配置。上世紀70年代,巴菲特與彼得林奇先後下注於原材料,石油,保險,銀行,通貨膨脹,利率上漲。宏觀波動較大,應時應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