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北京時間11月9日晚間,輝瑞和BioNTech宣佈,聯合研製的新冠候選疫苗在第3期臨牀試驗研究的中期分析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且疫苗有效性超過90%。受此影響,隔夜全球資產價格大幅波動。
點評:
1. 核心觀點:疫苗預期升温,導致隔夜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歐股、原油、道指大漲,黃金、美債、納斯達克下跌,顯示市場交易復甦邏輯,但同時擔憂利率上行。我們認為復甦邏輯較為確定,交易起來更順暢,收緊進度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取決於美聯儲的態度,就業和通脹的整體改善幅度。
從最近10多年美聯儲的表現來看,在經濟復甦時期,美聯儲的收緊通常比較審慎温和,特別是中前期節奏偏慢,且疫情2021年要徹底解決也存在難度,疫情期間失去的就業崗位完全恢復需要時間,加之全球通脹較低,甚至有一定通縮壓力,我們預計美聯儲温和偏慢收緊概率更大,隔夜市場2年期美債利率0.17%,上行2BP,顯示2年內僅有不到1次的加息預期。
疫苗對海外經濟影響大於中國,相比海外市場的劇烈波動,預計疫苗對中國資產價格的衝擊相對小一些,但可能導致風格切換,債市預計短期偏弱。但在央行不採用加息式收緊的方式下,債市回調空間也相對有限。
2. 疫苗預期升温,隔夜資產價格大幅波動,股市原油漲,黃金美債跌。11月9日晚間,輝瑞宣佈,新冠疫苗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且疫苗有效性超過90%。市場反應劇烈,隔夜法國股市漲7.6%,德國股市上漲4.9%,道指漲2.95%,納斯達克跌1.5%,布倫特原油漲6.5%,黃金跌超4%,10年美債利率升9BP。
3. 隔夜市場表現分化,顯示市場交易復甦邏輯,但同時擔憂利率上行。隔夜市場表現最強勁的是原油(漲6.5%)、歐洲股市(漲4~8%)、美股中的波音、迪士尼和摩根大通等股票(漲幅均超10%),但納斯達克表現較差(跌1.5%),線上經濟代表亞馬遜跌5%,辦公視頻軟件ZOOM跌17%。黃金,美債大跌。
4. 經濟復甦邏輯最確定。最新數據顯示,三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速-2.9%,二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速-14.9%,均離正常增速相距甚遠。復甦力度最強勁的中國三季度GDP增速4.9%,也離正常增速有一段距離。疫苗的重大進展,將推動全球經濟特別是服務業加快復甦,全球經濟2021年預計將顯著改善。輝瑞公司稱,公司計劃在11月的第三週向美FDA提交緊急使用授權,預計在2020年將生產5000萬劑疫苗,到2021年將生產多達13億劑疫苗。可見,輝瑞生產的疫苗量可達13億劑,疊加其他企業可能研發出的疫苗,全球疫情在2021年可能大幅緩解。由於疫情對服務業產生了顯著的抑制,疫苗的重大進展,將加快全球服務業的恢復,並同時帶動製造業和經濟的全面復甦。不僅如此,2020年各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也將產生滯後的經濟效應,從而推動加速加快復甦甚至階段性過熱。
5. 全球流動性收緊進度相對不確定,温和收緊概率更高。從最近10多年美聯儲的表現來看,在經濟復甦時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收緊通常比較審慎温和,特別是中前期節奏通常偏慢,例如,2009年以來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但美聯儲僅僅在2015年12月開始加息,且到2018年加息節奏採明顯加快。儘管有疫苗重大進展,但疫情要徹底解決也存在難度,由於疫情導致很多企業消失,美國疫情期間失去的就業崗位完全恢復需要比較長一段時間,此外當前全球通脹較低,甚至有一定通縮壓力,美聯儲提出平均通脹目標制,主要原因就是短期通脹太低(美國最近三個月平均CPI為1.2%,歐元區為-0.3%)正是基於這些原因,美聯儲官員的平均預測顯示,2022年之前也不會加息。隔夜市場2年期美債利率目前僅0.17%,上行僅2BP,顯示2年內也僅有不到1次的加息預期。
6. 疫苗對海外經濟影響大於中國,相比海外市場的劇烈波動,預計疫苗對中國資產價格的衝擊相對小一些,但可能導致風格切換,債市預計短期偏弱。由於中國疫情防控出色,三季度中國GDP增長已經達到4.9%,工業甚至已經完全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正常狀態,因此疫苗對中國經濟影響,小於對歐美經濟的影響。此前,中國市場已經逐漸對復甦預期達成一致,因此,疫苗對中國股市債市的衝擊力度,可能小於歐美。但疫苗影響也不容低估,特別是結構上的影響,疫苗會鞏固市場的復甦預期,增強央行轉向的信心,容易引發股市的風格切換,即週期股可能跑贏成長股。對於債市,我們預計短期仍然會偏弱,靜待風險釋放完畢,但考慮到5月以來債市調整幅度很大,在央行不採用加息式收緊的方式下,債市回調空間也相對有限,如果大幅回調,可以逐步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