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富時羅素宣佈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由此,中國債券被三大國際主流債券指數悉數納入。
這不僅使得中國國債等人民幣資產將迎來國際資本的熱烈追捧,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意義深遠。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里程碑事件,折射出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交易功能和國際儲備地位進一步激活。
九萬里風鵬正舉,乘着中國債市持續開放的東風,人民幣國際化將一路扶搖直上,在國際舞台翩然起舞。
多層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國債被正式納入WGBI之後,境外投資者將挾帶萬億元級別的資金“進場”中國債市,增配人民幣資產。
“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交易功能,即價值儲藏或投融資貨幣功能將得以進一步激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説。
而人民幣的國際儲備功能也將強化。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外匯儲備配置人民幣資產、特別是中國國債的意願會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份額有望續創新高。
IMF今年二季度COFER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份額已提升至2.02%,為歷史最高。“到2030年,人民幣將佔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5%至10%,較當前的2.02%有大幅增長。”摩根士丹利估計,屆時人民幣將超過日元和英鎊,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後第三大受廣泛認可的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是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配置人民幣資產,也包括人民幣走出去,二者相輔相成。”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劉利剛稱。
“隨着外資從單邊流入轉向雙向流動,人民幣與全球市場的互動或增強,有助於增加人民幣交易需求。”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告訴記者,納入指數還將推動國內機構更加關注外資行為、擴大國際視野,逐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推動人民幣走出去。
近日,新一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發放啓動。18家機構獲得QDII額度33.6億美元,涵蓋了基金、證券、理財子公司等多類型機構。
給開放做“加法” 給管制做“減法”
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已獲豐碩成果,但前進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管濤認為,網絡效應、路徑依賴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表現十分突出:主要儲備貨幣依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這四種貨幣在國際借貸、外匯儲備及國際支付中裏佔比接近80%。
“對於後入場的貨幣,越往前走難度越大。”管濤説,如何取得國際範圍內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化貨幣的認可,是當前人民幣真正實現國際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他看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實現圖景是,其相關制度規則能與國際經貿規則實現接軌。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劉利剛認為,這一工程的完成,需要經濟規模、貿易模式、金融交易、宏觀政策、法律制度、監管能力和資本賬户開放的配合。
管濤認為,關鍵是給開放做“加法”,給管制做“減法”,如果相關制度能與國際接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紮實落地,才能真正取信於投資者。
劉利剛認為,在資本賬户沒完全開放之前,除了注重貿易結算、貿易融資,開放國際企業用人民幣(股債和銀行貸款)在中國市場融資並在國際市場使用等進一步開放舉措以外,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使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在全球的使用體驗更為便捷,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