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聚焦|中信銀行立下“總資產10萬億”的“大目標”財富管理業務將扛起轉型“大旗”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到2025年,中信銀行總資產達到10萬億,營業淨收入達2800億元,淨利潤要實現更快的增長。”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今日在2020年業績發佈會上提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大目標”。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方合英表示,中信銀行確立了“三三四”戰略,即公司業務、零售業務、金融市場業務三駕齊驅;打造財富管理等三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構築金融科技等四大經營發展的支柱。而今年,中信銀行將先以“穩息差”、“壓不良”為主。

加大不良處置 目前已核銷資產存量超1200億元

中信銀行的業績報告顯示,營收與利潤保持了一定的增長。2020年末,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947.31億元,較上年增長3.81%;利息淨收入1,505.15億元,較上年增長2.44%;非利息淨收入442.16億元,較上年增長8.75%;撥備前利潤1,408.46億元,較上年增長5.27%;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489.80億元,較上年增長2.01%。

但由於多重因素影響,2020年末不良貸款餘額734.5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3.35億元,增長11.09%;不良貸款率1.64%,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逾期6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為80.46%,較上年末下降3.90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1.68%,較上年末下降3.57個百分點。

為管控資產質量,2020年中信銀行加大了對不良的處置、核銷力度。據方合英介紹,去年全年,中信銀行處置不良本金約927億,回收以及核銷資產101億。同時,中信銀行更加嚴格執行風險分類,並主動暴露風險。2020年末已將信用卡和個貸60天及以上貸款全部降級不良,風險暴露充分徹底。

中信銀行副行長鬍罡表示,中信銀行今年將強化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和考核政策的“五策合一”,優化資產結構。提升制度供給,數字化風控,以及資本市場業務風控等能力,並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提升隊伍擔當的意願和專業能力。

“對於對公授信集中度的’頑症’,中信銀行將採用’組合+單一客户’模式,運用區域和客户限額模型,實施集中度限額管理。”胡罡表示,對於信用卡不良上升的“急症”,加快模型迭代優化,嚴把客户准入標準,加強催收管理。

不僅如此,中信銀行還將對賬銷案存的資產、存量問題貸款再度深挖。方合英透露,中信銀行賬銷案存的資產現在達到了1220億,資產的回收價值遠高於往年。今年計劃從賬銷案存資產中清瘦150億。

針對存量問題貸款,胡罡表示,由總行特殊資產經營中心牽頭分行進行名單制管理,一户一策,通過引戰、有效增信等多種措施化解風險,提高風險分類,減少撥備,回補利潤。

“三駕齊驅”戰略不變 公司、零售、金融市場業務相輔相成

近年來,中信銀行持續推動業務結構由“一體兩翼”向“三駕齊驅”轉變,將零售和金融市場板塊作為輕型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對公、零售、金融市場“三大板塊”營業淨收入佔比,已從三年前的55.6%、34.7%、7.1%調整為45.9%、40.9%、11.7%,業務架構更加均衡,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增強。

在方合英的看來,未來五年,公司、零售、金融市場業務的“三駕齊驅”方向仍將持續,並且這三類業務將相輔相成、互相支持發展。

方合英介紹,公司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均是中信銀行的“傳統優勢業務”。從2020數據上看,中信銀行對公貸款實現近年來“最好投放”,2020年末對公貸款達到2.17萬億元,全年新增貸款規模2149億元,創歷年最高;而去年,中信銀行金融市場業務佔税前利潤已經佔比超過了30%。零售銀行在兩次轉型之後,已經形成了自驅力,中信銀行未來將持續加大投入,形成良性的循環。

此外,依託中信集團,中信銀行未來的發展也得到支撐。方合英表示,去年,中信銀行聯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人壽以及中信金融租賃、百信銀行、信銀國際、信銀投資共落地992個協同項目,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為客户提供聯合融資金額10782.07億元,託管中信集團其他金融子公司的資產總規模達8457.72億元。

形成三大競爭優勢 財富管理將成“輕型化”轉型重點

方合英表示,中信銀行的“334”戰略中第二個“3”,即是形成三大核心競爭優勢。除了依託中信集團資源進一步加強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以外,中信銀行還將着重在資產管理交易能力以及大財富管理方面形成優勢。

近年來中信銀行正在進行“輕資本”轉型。發展財富管理,增加非息收益是重要的手段。方合英表示,中信銀行今年要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推進中間業務收入,重點將推進資產管理理財業務收入增長,以及代銷業務收入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累計代銷非貨幣基金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89.91%;受新產品規模大幅提升、權益類資產估盈等因素影響,年內實現理財業務收入21.24億元。

得益於財富管理業務的大幅增長,中信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亦有所提高。年報顯示,2020年度,該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288.36億元,同比增長7.88%,佔營業淨收入的14.81%,比上年增加0.5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剛剛成立的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已經開始盈利。年報顯示,2020年度,信銀理財實現營業收入9.74億元,實現淨利潤5.9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ROE)為22.46%;符合資管新規的新產品規模達398.92億元。

“在貫通綜合融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的輕資本轉型大循環,理財子公司將有大有作為。”方合英表示,資產管理交易能力需要依託銀行對公客户資源和強大的資產組合的這個組織能力,為理財子公司提供這個獨特優質的投資標的和項目,持續做大資產規模。

此外,方合英表示,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鏈條上,中信銀行既要提升自身產品創設能力,也要優秀合作伙伴實現跨公司跨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採購,做“開放式的產品貨架”,不僅侷限於銀行內部,或是集團內部,而且要形成跨集團的“貨架”模式。

四大經營支柱浮現 將不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在中信未來有5年的發展計劃中,方合英將金融科技的發展放在了“構建四大經營發展支柱”的首要位置,高於風險體系建設、關鍵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組織構架等其他“發展支柱”。方合英表示,未來3到5年,中信銀行全行的科技人員數量要從4200人達到6000至7000人;未來3年科技投入計劃不低於15%。

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中信銀行科技投入69.26億元,較上年增長24.43%;科技人員數量兩年翻兩番,截至2020年,科技人員(不含子公司)達4190人,同比增長31.68%,科技人員佔比達7.6%。

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對於當下銀行業而言已經成為標配。金融科技也進一步推動了銀行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數據顯示,2020年中信銀行加大數字化營銷,利用鏈式獲客和產品獲客模型拓展新客户1.28萬户,帶動存款增長539億元;開發零售經營系統,帶動資產規模提升近2000億元,理財AI智能推薦實現線上銷售規模超過2300億元。通過加大數字化服務,利用流程線上化、審批移動化、客户識別智能化等方式,中信銀行將對公客户開户時間縮短了約30%。

中信銀行業務總監呂天貴表示,中信銀行將繼續完成敏捷組織轉型,構建聚焦業務價值創造的全功能性敏捷團隊和全鏈接、全在線、高校支持一線作業的it服務模式。而這樣的服務模式是讓技術、數據、業務形成綜合化的“合署辦公”模式。

此外,方合英透露,中信銀行下一步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一些變革,以此來支撐中信銀行的戰略轉型。“當下的組織構架中,部門銀行的痕跡較重,產品部門和客户部門之間這種協作還是有一些障礙。未來的組織構架調整將打破這些不利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5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報聚焦|中信銀行立下“總資產10萬億”的“大目標”財富管理業務將扛起轉型“大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