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宏觀:如何理解出口的超預期與強韌性?

中國11月出口(美元計)同比增22%,兩年複合同比增速21%,較上月抬升2個百分點創出年內新高,再超市場預期。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北證券發佈最新宏觀研究報告指出,後疫情時代,中國出口的“超預期”似乎成了一種新的常態,而這種中國出口景氣的新常態,認為與當前全球發達經濟體的供給瓶頸問題其實密切相關,在全球供給瓶頸問題沒有得到明顯解決之前,市場不應低估中國出口的韌性。

報告指出,11月中國出口的韌性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方面,來自於中國完備的工業產業鏈在後疫情時代全球復甦階段,對海外發達及新興經濟體持續性的生產替代。另一方面來自於疫情反覆背景下,疫情相關消費品的間歇式支撐。最後,來自於供給瓶頸之下,價格因素升高為出口帶來的支撐。無論是量的因素還是價的因素,在全球供給瓶頸的大背景之下,二者均難以出現斷崖式下降,反而量價因素之間的此消彼長,進一步鞏固了出口的韌性。

2021年中國強出口與美國的高通脹,或非因果,卻有同源,便是全球的供給瓶頸問題,而全球供給瓶頸問題的成因也正是中國出口的韌性所在。

2021年疫情反覆持續困擾海外經濟體,在全球工業產業鏈中承擔重要的原材料供應或者加工製造環節的眾多新興經濟體GDP增速呈現出前高後低漸次回落的增長特點,部分新興經濟體GDP兩年複合同比增速甚至被衝至負數區間。這部分新興經濟體的生產不足和供給缺失,加劇了全球供需的失衡,也為中國的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支撐。而對發達經濟體而言,財政補貼,貨幣超發還有疫情反覆多因素交織導致勞動參與率進入了一個低位的新常態,這也導致發達經濟體自身的產業鏈中出現了裂痕。而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發達經濟體自身產業鏈中斷裂處的商品生產則需要通過大量進口解決。反觀中國,2021年在自身獨特的“動態清零式”防疫體系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護航之下,工業生產保持旺盛,配合本身具有較為完備的工業產業鏈,在全球的工業體系的上下游之中,承擔了大量的生產替代角色,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中國出口的韌性。

具體從數據來看,11月出口商品中,生產相關的中間品和資本品保持高增。鋼材、鋁材、機電產品的兩年複合同比增速分別為38.5%、29.7%、21.2%,較上月分別抬升7.6、4.6、2.5個百分點。此外,11月在疫情衝擊之下,疫情相關的消費品出口也有所抬升,對總出口形成支撐。具體來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織物及其製品(包含口罩)、玩具的兩年複合同比增速分別為18.5%、15.9%、34.0%,較上月分別抬升2.3、4.4、9.5個百分點。分國別來看,11月中國對美國、歐盟、東盟出口兩年複合同比增速均有提升,分別為24.0%、20.4%、16.0%,較上月分別抬升1.4、4.6、3.5個百分點。

東北宏觀:如何理解出口的超預期與強韌性?

進口方面,中國11月進口同比增長31.7%,預期增長18.2%,10月增長20.6%,對2019年同期兩年複合同比增長17.4%,較前值上升4.9個百分點。11月大宗商品進口增速較上月均有提升,其中,由於國內煤炭保供持續推進,煤炭進口數量較去年同期翻倍,同比高達200%,而進口金額同比770%,兩年複合同比增速分別為31%與93%,較上月分別提升27和50個百分點,對進口的貢獻顯著。

東北宏觀:如何理解出口的超預期與強韌性?
東北宏觀:如何理解出口的超預期與強韌性?

本文來源於東北證券宏觀研究報告,作者為分析師沈新鳳、張超越;智通財經編輯:文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9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北宏觀:如何理解出口的超預期與強韌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