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業自2015年牛市後就一直有着“牛市旗手”的稱號,然而回頭來看,券商板塊的每次異動已經逐漸不能預期指數的上漲行情。
隨着指數波動下降,以及投資需求的日益增加(證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處於高位),券商板塊除去牛市預期,是否有內生增長的價值?本文將詳細解析。
粗放式成長不可持續
隨着市場和技術的不斷演變,券商傳統粗放式發展模式正逐漸被打破,以客户價值為中心的業態模式正在重塑。Z世代崛起,存量客羣財富積累期,註冊制下企業客羣擴張期和資金機構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業務導向模式轉向客户導向模式。券商內部業務協同聯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實現多業務協同鏈接,構建客户不同生命週期的綜合業務服務鏈成為核心任務。
券商競爭力從牌照走向資本、模式、人才、科技四大要素遷移。擁有領先資本能力、客户業態模式、優秀人才聚集和先進科技力量的券商將引領行業發展。
在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洪流中,券商需穩固客户基礎,構築業務新堡壘。
一方面,要加速資產負債表業務的轉型,充分發揮資本價值,通過資本補充和效率提升,實現內生和外延的高效發展。
另一方面,堅持以客户為核心,推進業務模式的實質化轉型,實現財富管理、大機構業務與國際業務的循環協同。
再者,明確人才是業務創新的原動力和客户服務的重要載體,積極把握機遇,推動專業人才穩步增長,有意識地向特定藍海業務集中。
最後,通過金融科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穩步提升信息技術投入,並積極探索戰略投資、自建平台、外部合作等發展模式。
財富管理成為轉型關鍵
隨着中國居民收入的逐步攀升,家庭財富不斷積累,國內財富管理需求呈現出顯著增長之勢。自2017年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資管機構規模不斷擴大,為券商財富管理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
2022年,儘管基金市場新發規模下滑,但券商財富管理表現出較強韌性。一方面,在較高風險偏好客户基礎的支持下,券商非貨/股混公募代銷保有規模市佔率逆勢提升;另一方面,券商代銷收入仍較為依賴基金申贖,受新發基金規模影響較大,仍處於“賣方”模式,財富管理轉型空間仍然巨大。
線上流量端或將迎來擴容機遇,專業化內容能力有望推動券商財富管理效率提升。三方導流新規或將重啓,有望為互聯網第三方機構和券商的流量合作指明發展路徑。信達證券預計,頭部互聯網機構若加入導流競爭中將重塑券商線上流量端格局。此外,隨着生成式AI技術應用推廣,多家券商積極擁抱AIGC產品,以往券商在市場研究、投資策略方面的大量內容積累有望借AIGC形成對投顧業務的直接和間接賦能,提升財富管理的顧問能力和產品力。
券商憑藉獨特的市場地位在券結基金、基金投顧、ETF基金方面具備優勢,三類業務或將成為券商做大規模的抓手。
券結基金方面,得益於相關政策引導,自2019年以來,券結規模佔比持續提升,從銀行結算到券商結算,券商不再僅作為交易通道,還要承擔對公募基金異常交易行為的監控職責。有利於券商進一步整合自身資源,帶動業務聯動。
基金投顧方面,券商在基金投顧業務中的牌照和投顧服務能力優勢明顯,隨着展業逐步開啓,多家券商已搭建了完整的以客户為中心的買方投顧服務體系。2022年,東方、華寶等券商積極納入財經大V投顧組合亦實現了較快規模提升。
ETF基金方面,作為世界範圍內主流的投資工具,中國股票、債券ETF規模佔比仍遠落後於海外。受益於低費率、交易靈活等優勢,是優質的資產配置工具。近年來國內ETF基金規模實現了較快增長,券商卡位交易端,有望充分受益於ETF規模擴容。
海外經驗已驗證了財富管理“規模+效率”的轉型路徑,、預計國內券商或將充分把握規模擴容和效率提升機遇,實現財富管理轉型。
自2008年摩根士丹利發力轉型財富管理以來,憑藉三次外部併購和持續高水平金融科技投入分別提升了財富管理的規模和服務效率。信達證券預計,國內券商將通過加大線上端投入、佈局差異化產品、持續提升產品力和投顧能力、利用先進科技手段賦能等方式持續推進以客户為中心的財富管理服務能力。
總結來説,券商板塊自身的高質量轉型具有較強的確定性,而一些有優勢的公司有望率先突圍。中郵證券建議關注估值低、後續用表能力強的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推薦財富管理佈局突出的廣發證券;建議關注業績彈性較大的中型券商,如國聯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