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遇冷,利率走低 銀行大額存單“降温”

  認購遇冷,利率走低——

  銀行大額存單“降温”

  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 今年以來,大額存單利率持續走低,與存款市場持續規範整治、存款利率確定方式發生改變等原因有關。

  □ 個人投資者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關係,做好中長期存款收益率下降的準備,根據個人風險偏好,組合配置其他資產管理產品。

  “跟年初比,現在買的人少多了,三年期利率從4%降到了3.35%,只比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25%高一點。您要是想買,直接在手機銀行上買就行,額度有富裕。”近日,當記者表達出認購大額存單意向時,多位銀行網點客服經理作出如上表述。

  曾經被視為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重要抓手的大額存單,如今為何認購遇冷?存款市場究竟發生了何種變化?

  大額存單是一般性存款類產品,而非理財等資產管理產品。與其他存款產品相比,大額存單具有三大特徵:一是利率較高,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2015年首批產品平均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40%;二是認購起點金額較高,其中,個人投資者認購起點金額起初不低於30萬元,後降至20萬元;三是計息規則相對靈活,允許轉讓、提前支取和贖回。大額存單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期共9個品種,自2015年6月首批產品推出至今已發展6年有餘。

  大額存單一度頗受部分投資者青睞,成為存款產品裏的“高收益”代表,滿足了有大額資金長期閒置不用,但又不願承擔理財產品投資風險人羣的需求。

  今年以來,大額存單利率持續走低。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與2021年7月相比,在8月新發大額存單中,除2年期利率環比上漲0.9個基點,其他期限平均利率均環比下跌,其中,3個月、6個月、1年、3年、5年期平均利率分別環比下跌3個基點、2.8個基點、1.1個基點、0.1個基點、2.5個基點。記者走訪五家國有大行北京地區網點發現,目前正在發行的大額存單有6個期限品種,即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從發行利率看,3年期3.35%、2年期2.7%、1年期2.1%、6個月1.9%、3個月1.7%、1個月1.7%,雖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有所上浮,但與同樣期限的定期存款產品相比,其利率水平並無突出優勢。

  存款市場持續規範整治是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前,部分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通過第三方網絡平台合作銷售存款產品,這些互聯網存款利率較高,有的甚至突破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約定的最高上限。人為抬高存款市場利率,擾亂存款市場秩序,迫使整個銀行業被動提高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上升意味着銀行負債成本增加,其放貸價格也必然提高,即貸款利率難以下降,這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十分不利。

  為此,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此前聯合發佈《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二是商業銀行通過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存款業務,必須嚴格執行存款計結息規則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相關規定,自覺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受此影響,存款市場逐漸恢復有序競爭,此前被抬高的利率水平也日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為推動存款利率定價市場化,存款利率確定方式也發生改變,由原來的“基準利率×倍數”改為“基準利率+基點”,與前者相比,後者更為精細,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主定價的自由度和精準度進一步提高。此後,多家商業銀行適當下調了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為降低中長期貸款利率騰挪出更多空間。

  “改革的目的正是引導中長期存款利率下降,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進而推動銀行降低對實體經濟的實際貸款成本。”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説,同時應約束中小銀行和大型銀行分支機構對存款的不理性競爭行為,增強銀行發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更好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董希淼建議,個人投資者應平衡好風險與收益關係,做好中長期存款收益率下降的準備,根據個人風險偏好,組合配置其他資產管理產品。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4 字。

轉載請註明: 認購遇冷,利率走低 銀行大額存單“降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