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I四小龍”中的其他三者相比,“學術派”的商湯科技在IPO道路上,可以説是“大器晚成”的一位。
作為“AI四小龍”中最晚提交IPO招股書的一家,商湯科技卻是最早通過聆訊啓動上市計劃的企業。
12月7日,商湯科技正式啓動招股,擬發行15億股,招股價介乎3.85-3.99港元,計劃最多籌資60億港元,其中,約60.0%的資金將用於研發,剩餘約40%將用於企業運營、業務拓展、戰略投資等。
發行價公佈後,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熱議,不少業內人士表示,“AI四小龍”中總算有一家要敲響上市的大門。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國際配售部分僅半日就已獲得超額認購(佔全部發行數量的90%)。
時至今日,AI賽道上的市場氛圍已經逐漸迴歸理性,但伴隨商湯科技招股的啓動以及國際配售部分的超額認購,似乎也在暗示資本市場正重新審視AI賽道。
商湯科技:“學術理想”的集合體
商湯科技的成立,可以説是把握了一個很好的時機。
翻看國內AI的發展史,會發現商湯科技剛好處於國內AI的蓬勃發展期以及AI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時期。2006年之後,國內AI行業取得階段性的表現,AI行業的地位得到戰略性的提升。
來自港中大的創始人湯曉鷗、徐立,看到了國內AI高速發展的契機,2014年,正式成立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之後的發展,也可以説是與國內整個AI賽道的發展時間線幾乎相吻。2015年,國內AI行業便迎來了持續4年的融資熱潮,據億歐數據顯示,到2018年,AI領域投資事件高達400起,平均每天都有1.1次投融資事件發生。
而作為一家已經具備一定底層實力的AI企業,商湯科技也是受到了資本的熱捧,成立至今已經完成12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到52億美元,也就是在2018年,商湯科技完成了一筆超過20億美元的融資,IDG、軟銀、老虎基金、淡馬錫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參與。
不過,任何行業或產業都不會持續火熱,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資本在這個行業的停留時間,一旦資本發現不能在短期內實現預期收益,那麼就會逐漸降低對這個熱點的追捧。
經過一輪洗禮之後,AI被證明在現階段內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短時間內無法引起革命性的變革。從2019年開始,AI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出現明顯下滑,市場與資本逐漸迴歸理性,這一行業轉折點也在商湯科技身上顯現。
2019年之後,商湯科技融資速度放緩,資料顯示,2019-2021年期間,商湯科技僅完成3輪融資。深究這一切的背後,也在於AI所帶來的收益,沒有達到資本想要的預期目標,儘管商湯科技的營收逐年增長,但虧損隨之逐年遞增。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商湯科技營收分別達到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2.20億元、10.37億元、8.78億元。
但企業的虧損其實也有主動與被動之分。商湯科技的虧損可以説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選擇”,這背後源於商湯科技持續不斷的高額研發投入。2018-2020年,商湯科技研發費用達到分別達到8.48億元、19.16億元、24.53億元,三年累計研發支出超52億元。
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受制於AI長投入、慢回報的行業特性,這種資金投入,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對研發、技術的持續投入解決AI技術落地的瓶頸、商業化、場景問題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對於AI賽道來説,是再正常不過。“AI四小龍”的其他三家企業,也是常年處在虧損的狀態。曠視科技2020全年淨虧損高達33.26億元;依圖科技2020上半年虧損額達13.03億元;雲從科技2020全年淨虧損額為7.21億元。
這一點在雲計算行業表現的尤為明顯,同為高技術門檻行業,雲計算玩家也是通過持續多年的投入、深耕才實現盈利,國外的亞馬遜雲、谷歌雲、微軟雲以及國內的阿里雲等也是經過了十幾年之後才穩定實現盈利。對於商湯科技及整個AI行業來説,並不妨礙長期價值的釋放。
重看AI“新價值”
儘管,AI行業暫時不能像消費類行業一樣,快速地產生並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但在促進其他領域及行業進步時,AI已經展現出了作為一種硬科技所帶來的技術價值。
當下,AI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多半技術有望在兩到五年內被廣泛採用,包括邊緣AI、計算機視覺、決策智能和機器學習在內,這也就意味着整個AI行業是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AI軟件將是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商業領域之一,中國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95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167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1.5%。
目前,商湯科技基本構成了“一個平台、四個支柱”的業務結構,基於持續投入打造的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解決並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不同需求,促進其他行業AI智能化、數字化的升級,落地場景包括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等。
就拿智慧生活來説, 商湯科技創始團隊2014年自研的DeepID人臉識別算法,在LFW數據庫上準確率達99.15%,大幅超越人眼識別能力的97.53%。經過多年發展,基於這項算法所研發出的AI軟件,能更快、更準地識別智能門鎖、智能視頻、手機解鎖等產品的用户面部特徵,更好地滿足用户需求。
截至今年6月底,商湯科技軟件平台的客户數超2400 家,其中超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與“AI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家相比,商湯科技規模處於領先位置。
作為高新企業,資本市場及投資者會基於其自身技術及行業地位,給予其合理的市場估值。加之,商湯科技頭頂“視覺AI第一股”頭銜,一定程度上來講,市場也尤為關注首先上市的行業玩家。
值的一提的是,招股書中,商湯科技多次提及了"元宇宙",並表示“我們的 SenseMARS 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元宇宙賦能平台之一”。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的SenseMARS軟件平台內含超過3500個AI模型支持元宇宙體驗,連同SenseME軟件平台一起,已經通過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序,實現了對真實世界及虛擬世界的連接。
事實上,作為AI企業,商湯科技發展元宇宙業務並不意外。一方面,從技術的角度出發,作為元宇宙生態的底層邏輯,AI無可厚非地要受到重視,商湯科技具有先發優勢;另一方面,元宇宙作為一個新興風口,所帶來的市場效應,一定程度上也能吸引資本的關注。
當然,市場環境與外界利好因素是作用於整個行業,“AI四小龍”中的雲從、 曠視 、依圖科技三者也同樣會受到這股風潮所帶來的紅利效應。2019年,曠視、雲從、依圖科技的營收分別達到12.60億元、8.02億元、7.17億元,均獲得不錯的營收增長。
但評估一家企業的未來投資價值更多的時候仍要基於企業本身去做考量,商湯科技在AI技術研發投入以及應用場景上所帶來的拓展,符合當前市場主流趨勢。2021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費用佔比達107.3%,研發費用首次超過營收,對技術的堅守更是長期價值的體現。
雖説商湯科技受制於行業特性,在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方面仍有一定阻礙,但放眼未來,AI不僅僅是一個賽道,更是一個時代的大篇章,在推動產業變革的同時,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企業將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於企業而言,在推動產業步入更為成熟階段的同時,價值釋放也是遲早的事情。
文|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