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里250億刷新中概回購紀錄,美股A股齊現回購潮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進入3月,市場劇烈波動,部分個股遭遇大幅回撤。頭部企業密集披露股份回購預案,希望藉此提振市場信心。

3月22日美股收盤後,阿里巴巴宣佈將股份回購規模上調至250億美元,此舉創下中概股回購規模紀錄。此外,上週A股共有31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預案,年內多家龍頭企業已公告、甚至完成股份回購計劃。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根據歷史經驗來看,股票回購往往是一箇中期市場的底部信號,回購增多可能意味着市場價值逐步顯現,對相關個股中期表現或提供支撐。

回購潮來臨,阿里創中概股最大回購紀錄

3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繼續擴大回購,將股份回購計劃的規模由150億美元擴大至250億美元,回購將持續至2024年3月底,創中概股最大規模回購歷史紀錄。受此消息影響,港股阿里巴巴漲超11%。

在此之前,騰訊已於1月5日重啓回購,共進行了11筆回購操作,總回購金額達22億港元。除阿里、騰訊外,藥明生物、小米集團、達達集團等近百港股已密集發佈回購計劃。市場分析認為,中概股低位回購是理性的市場選擇,阿里巴巴擴大回購或將開啓新一輪中概股回購熱潮。

與港股市場的回購熱潮相比,A股也毫不遜色。據不完全統計,3月至今,披露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有47家,其中上週是披露高峯期,達到31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內回購計劃或回購進展,其中不乏美的集團、邁瑞醫療、恆瑞醫藥等行業龍頭。

3月21日創維數字發佈公告,公司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此次回購的資金總額不低於1億元且不超過2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6元/股。本次回購的股份將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3月14日恆瑞醫藥公告,公司計劃採用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從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份,擬使用資金總額為不低於6億元且不超過12億元,回購價格為不超過人民幣60.22元/股。本次回購的股份擬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數據來源Wind 鈦媒體制表

據Wind數據顯示,年內披露回購預案的A股上市公司中,回購上限達到或超過10億的有9家。其中,美的集團以不超過50億元的回購金額,成為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回購王”。

鈦媒體App發現,美的集團近幾年曾多次推出回購計劃。其中,2021年公司累計回購金額達136億元,回購規模創下歷史之最。而此次高達50億元的回購大禮,已經是美的集團上市以來推出的第7份回購計劃。

此外,順豐控股、榮盛石化、恆力石化等公司紛紛拋出大手筆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均超10億。

回購速度加快,背後或有業績支撐

3月3日,剛公佈10億元-20億元回購計劃的順豐控股,目前已公佈了兩次回購進展。最近一次公告稱,截至3月14日,順豐控股已累計回購股份1872.45萬股,回購資金約為10.07億元,平均成交價為53.77元/股。此時距離,順豐首次公佈回購計劃僅僅過去了8個交易日。

同樣回購迅速的的還有邁瑞醫療。3月7日邁瑞醫療公告,截至2022年2月23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324.99萬股,支付總金額近10億元。至此,不到半個月,邁瑞醫療已頂格完成此次股份回購計劃。據悉,此次回購預案於1月13日通過,2月11日起首次開始執行。

鈦媒體App發現,近日多家公司密集發佈回購計劃,多數具備業績支撐。

對於實行股份回購的原因,邁瑞醫療董秘李文楣認為主要有兩點——“自上市以來營收和淨利潤始終保持超過20%的穩定增長,現金流充裕”,“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業績增長充滿信心”。不過邁瑞醫療目前為止尚未公佈業績預告,年報披露也要等到4月20日才能披露。

從順豐公佈的業績快報來看,去年4季度淨利潤同比預增39%-50%,全年淨利潤同比預降40%-43%。

3月11日,TCL科技披露未經審計的2021年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淨利潤雙增長。其中,營業總收入1635.28億元,同比去年112.8%,淨利潤為100.62億元,同比去年129.3%,基本EPS為0.75元,加權平均ROE為26.47%

用友網絡日前披露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營業總收入89.3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4.73%,歸母淨利潤為7.08億元,同比去年-28.18%,基本EPS為0.22元,平均ROE為9.74%

借回購提振股價?基本面不能忽視

近來,隨着市場的震盪波動,不少上市公司股價創出新低。回購股份往往被看作是上市公司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種方式。

今日阿里巴巴宣佈回購250億美元消息後,港股阿里巴巴股價漲超11%,領漲藍籌股。

不過此次上調回購規模之前,阿里公佈的2022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並不理想,營收同比增長10%達2425.8億元,但淨利潤卻同比下滑75%,僅為204.29億元。股價距離2020年高點已跌去66%。

中金公司認為,與公眾投資者相比,公司管理層對公司自身合理價值和增長潛力的瞭解更為透徹。因此,股票回購通常被認為是對股價或公司前景信心提升的一個標誌。

興業證券研究顯示,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要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回購大禮包”,它並非股價上漲的“萬能藥”。不排除少數公司回購爽約的可能性。

日前,證監會對宋都股份“忽悠式回購”發出問詢函,原因是過去一年,宋都股份承諾耗資1.30億元至2.60億元回購股份,最終僅出資800萬元回購,遠低於承諾數下限。對此,宋都股份給出的解釋是:外部環境持續收緊,公司經營環境面臨着階段性挑戰。簡而言之,就是缺錢。

業績快報顯示,宋都股份2021年度預計虧損超3-4億元。此前,宋都股份曾連續4年實現盈利。

“重要的還是看公司業績,因為短期的情緒刺激之後,股價走勢還是要回歸基本面。”有業內基金經理指出,為了拉昇股價而拋出回購計劃,功利性太強,反而會引得投資者擔心公司經營問題。

此外,該基金經理還透露,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的股份回購,可以看作是一種高拋低吸的操作,實質是在跟跟市場做對手盤。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