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跑路”扇貝迎來“全劇終”

  獐子島扇貝的故事迎來了“全劇終”。近日,證監會公告稱,決定將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按涉嫌證券犯罪,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從2018年2月決定對獐子島立案調查開始,到今年6月認定其存在信息違法披露的行為並作出禁入市場、處罰相關15名高管的決定,再到7月份正式確認其2016、2017兩個年度分別虛增利潤1.31億元、2.79億元,直至最後追究刑責,證監會認定:“獐子島財務造假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誠信基礎。”這場人為操作的資本狂歡,即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剛上市的前幾年,獐子島憑藉先進的養殖技術,扇貝養殖的投入產出比達到了1:2.9,股民的熱捧讓獐子島迎來了又一波大漲,股價最高時一度達到每股151.23元,斬獲了“漁業茅台”的美譽。

  伴隨着資本的膨脹,逐利的慾望也開始放大。扇貝問題在2014年爆發:獐子島突然公告稱,公司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虧損7.63億元,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北黃海異常冷水團導致扇貝“跑路”。

  這令輿論譁然的事件背後,暗藏伏筆。此後不到6年時間裏,扇貝死了3次,跑了1次。每逢財報公佈,故事就會展開,扇貝或凍死、或餓死、或跑路。更令人玩味的是,獐子島財務報表裏的盈虧收入總與扇貝共進退。2014年以後的財報顯示,獐子島的業績總是出現一年虧損,一年盈利的特點。根據深交所規定,中小板企業連續2年虧損將被ST,連續3年虧損將被暫停上市,連續4年虧損將被終止上市。獐子島正是利用扇貝,相應調節庫存價值,造成“紙面虧損”或“紙面盈利”的假象,完美地避開了退市。

  幾番折騰下,獐子島的市值從巔峯時期的200多億元,跌到27.45億元。在這場財務造假中,上市公司留下一地雞毛,坑的卻是獐子島的居民以及被套牢的投資者。

  獐子島財務造假手法之拙劣,對投資者權益侵害之肆無忌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僥倖心理——認為即便信息披露失真,只不過是承受少量罰款了事。

  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業績造假情況時有發生,除了獐子島,還有康美藥業、康得新等。此次證監會對獐子島重拳出擊,不僅告慰受損投資者,更維護了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

  對此,證監會協同公安機關不斷強化行政刑事執法合作,堅決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犯罪行為。包括獐子島在內,證監會依法將10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涉嫌證券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也對外釋放出強烈的警示信號:試圖通過“以小(罰)博大(收益)”的投機遊戲已經進入倒計時,財務造假終將迎來監管部門的嚴懲。

  當前,我國股市正經歷科創板創立、註冊制啓動、創業板註冊制新股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在信息披露、退市等關係到上市公司合規守法經營的關鍵環節,法律監管效力進一步強化。打擊資本市場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不手軟,市場才能實現更大程度的優勝劣汰,國內資本市場也才能健康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7 字。

轉載請註明: 獐子島“跑路”扇貝迎來“全劇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