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類私募的2020年度業績揭曉!
過去兩年,A股“結構牛”行情下,股票多頭策略一馬當先,頭部私募業績扶搖直上,強勢領跑整個私募圈。目前業內規模最大者已經超過1000億。
同時,追求穩健收益的量化策略不甘示弱,規模和排名“穿梭”於強勢的多頭私募陣營中。
而私募策略的“王冠”宏觀策略私募則出現重大分化,拿捏準確的機構居於行業排名的潮頭,而業績不佳者已幾近被淘汰。
逆風近 一年的債券私募在“股牛債熊”之際,方顯英雄本色。業內依然有百億機構斬獲並不錯正收益,行業洗牌中尤見功力。
01
“新面孔”居於潮頭
我們依據第三方機構格上財富的數據,彙總了百億規模私募旗下產品的平均費前收益(管理人計提管理人之前的收益水平),淨值統計區間為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如文末)
上述百億私募的策略涵蓋股票多頭、股票量化、固定收益、宏觀策略和組合策略。
需要説明的是,本文統計的收益情況是投資業績的彙總,請讀者切勿根據收益排名判斷投資能力的絕對高低,這更多與管理人的投資策略相關。
2020年居於業績“潮頭”的多頭私募以新面孔為主。
三家旗下產品平均收益超100%的機構分為石鋒資產、趣時資產和源樂晟,前兩家均是新晉百億私募。
石鋒資產和趣時資產均是2015年成立的私募,前者創始人崔紅建曾任職平安資產,後者創始人章秀奇曾任上投摩根專户產品投資總監。
源樂晟是成立超過10年的私募,旗下三位基金經理曾曉潔、楊建海和呂小九均為北京大學同窗,2017年該機構規模正式突破百億。
去年收益超過80%的百億私募,均是股票多頭機構,分別為彤源投資、林園投資、聚鳴投資、泰潤海吉和正心谷資本。
上述機構中,只有林園投資屬於老牌私募機構,由民間派投資人林園創立。其餘機構均在業內相對低調。
比如,彤源投資成立有十餘年曆史,但業績在2015年後表現不佳,其最新實控人——交銀基金前名將管華雨在該機構低谷期入主,2020年規模邁過百億元,業績快速上升。
再如,聚鳴投資成立於2016年,創始人劉曉龍曾任廣發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泰潤海吉的背景更加特殊,創始人劉壯波曾在海天味業任職20年,之後曾任一家三方財富公司交易部總經理,去年業績上升後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正心谷創始人林利軍2015年“奔私”,一直專注於PE投資,直至去年才顯露於二級市場,業績快速爆發。
02
宏觀與量化策略“插隊”
以百億私募為例,業績居前者可謂多頭私募的天下,但不乏“攪局者”:主打宏觀策略的敦和資管就是一例,2020年斬獲了75%的投資收益,更領先2019年百億私募冠軍盤京投資。
主打高頻量化的靈均投資、幻方量化、盛泉恆元、明汯投資、九坤投資分別獲得52%、41%、37%、35%和26%的年度收益。
實際上,百億量化陣營的分化非常明顯:去年上半年頭部量化機構的業績差距並不大,而到了年底情況出現反轉。
比如,靈均投資與金鍀投資之間的產品平均收益出現30%的“鴻溝”。
格上財富指出,去年上半年,一方面交易量和市場波動明顯放大,北上資金保持淨流入,良好的交投氛圍利好,疊加整體中小盤表現較為突出的環境,量化選股策略跑出超額。但去年9月份起,基差持續收斂,中小盤基本上是震盪的走勢,甚至出現風格切換到藍籌大盤股的現象,持倉分散,且持倉偏向中小市值個股的阿爾法產品想要獲得明顯的超額收益則比較困難。
此外,宏觀策略私募的差距也比較顯著:敦和資管強勢居前,凱豐投資和樂瑞資產的年度收益在20%左右,背後或是對大類資產輪動判斷不同所致。
03
收益來源大揭秘
以源樂晟為例,該私募重倉了醫藥、消費、新能源、工程機械行業,去年7月份產品淨值有一波亮眼的漲幅,其主要收益貢獻就是新能源的光伏。
源樂晟自2018年起開始佈局這個賽道,但當時因行業政策原因,重倉股整體表現不佳。
據悉,2029年源樂晟從長江證券挖來了一位資深產業研究員加盟。去年二季度提前預判光伏景氣度的拐點,光伏行業較火力發電成本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小,同時對於光伏能源存儲的問題也得到了技術面的突破,行業景氣度向上確定,因此斬獲了不菲收益。
另一家收益率87%的“新面孔”——聚鳴投資,去年的具體操作也可圈可點:
一季度疫情期間,該機構減倉受疫情直接衝擊的行業股票,增加了受益疫情的個股;二季度,整體倉位維持到八成,佈局有反轉空間的逆向標的和景氣度高的成長機會;6月,市場情緒開始點燃,採取醫藥和科技雙主線並行;8月份市場前高後低,逐步往順週期的機械、汽車零部件以及化工行業切換,並陸續增加軍工行業的配置;三季度開始,減倉醫藥生物和科技,加倉部分低估值週期性行業,且較少配置食品飲料和白馬股,超額收益橫盤;四季度,以新能源、有色金屬、製造業為上漲主升浪,聚鳴投資前期佈局的新能源汽車、軍工的強勢上漲為組合明顯正貢獻。
(作者 | 孫建楠 編輯 | 袁暢)
*資事堂保留本文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編輯、重新發布,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