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適度放開黃金、大宗商品等投資利於提升養老金配置效能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10月21日召開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指出,“當前我國居民金融總資產已達到160萬億元,其中90多萬億元為銀行存款,而且絕大多數低於一年期限。可轉換為終身養老財務資源的金融資產,規模十分龐大,優勢非常明顯。”

“如何將這些短期存款轉換成為終身養老財務資源的金融資產,在當前着力推進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中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保險資管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在近日“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論壇上如是説。

陳有棠認為資本市場是養老金投資重要領域,對養老金髮展至關重要。其建議要從業務規範、業務創新、制度創新三個方面來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平滑經濟和市場波動對收益的影響、適度放開黃金、大宗商品等投資政策等提升養老金配置效能。

財政税收是討論重點

陳有棠指出,“在完善養老制度建設中,財政税收是討論重點,希望通過税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發揮激勵引導作用,推動自願性個人養老金髮展。但從國外一些實踐來看,税收優惠和財政補貼作用往往不達預期。”

據其舉例,美國為了鼓勵人們參加私人養老金計劃,在制度設計時提供了特別慷慨的税收優惠,但從個人退休賬户中佔比最大的傳統IRAs看,繳費收入佔資金流入的比例很少超過5%,通過職業年金計劃資產轉換過來的資金基本在95%以上。有關數據表明,美國個人退休賬户雖然發展了很多年,但對擴大覆蓋面卻收效甚微,邊際貢獻率只有6%。

因此陳有棠認為,“在建設養老三支柱過程中,除了財政税收激勵外,更重要的是要從財富保值增值的角度出發,加強資本市場建設,提供適合長期資金投資的產品和服務,使養老金投資能夠獲得長期穩健收益,才能不斷吸引短期資金轉換成為中長期養老保險資金。”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有10家保險資管機構(含養老險公司)通過賬户及產品形式管理基本養老金超過1500億元,而此數據在2018年時還不到1000億,增速超過50%。同時,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已經起步,截至2020年9月底,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提供了66款產品,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72億元,參保人數4.85萬人。

試點發行保本型個人養老產品

陳有棠建議從業務規範、業務創新、制度創新三個方面來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從業務規範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方面來看,其認為養老金是長期資金,適合長期股權投資,通過長期股權投資也有利於平滑經濟和市場波動對收益的影響,在資管新規之前,由於理財業務不規範,擠佔了不少本應屬於保險資金和理財資金的權益投資空間。

其以銀行資本工具為例,銀行理財資金大量互相持有對方資本工具,一方面導致風險仍然積聚在銀行體系,另一方面資本工具價格較低,偏離市場定價,大大影響了保險資金和養老金投資參與的積極性,也導致資本貴、資本稀缺的屬性難以體現,弱化了資本對信貸擴張的約束作用。

陳有棠指出,目前銀行資本補充面臨較大的缺口,從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看,均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024年底要滿足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達標要求,在銀行理財新老產品投資資本工具約束越來越大的政策環境下,四家大行資本補充面臨壓力也越來越大,其他銀行金融機構也面臨類似情況。但從另一角度看,隨着理財落實資本新規逐步規範,養老保險資金面臨着較好的資本工具配置機會。

從以業務創新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角度看,陳有棠認為養老金的多元化配置是實現其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礎,當前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形勢變幻及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的背景下,黃金、大宗商品等避險資產的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其指出,在黃金研究方面,在監管機構的指導下,保險行業協會牽頭會同上海黃金交易所、世界黃金協會以及業內部分保險資管公司等機構成立黃金業務研究小組,連續三年對黃金業務進行深入持續研究,黃金在低利率和負利率的環境下表現良好,同時其具有商品屬性也是抵抗長期通脹的有效工具。因此,適度放開黃金、大宗商品等投資政策,以多樣化的工具對沖系統性風險,有利於提升養老金配置效能。

同時,從以制度創新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角度來看,其認為目前市場對個人養老金產品與一般理財產品的認知差異不大,個人養老金積累意識不強,還未完全建立起“通過長期化投資對未來進行長期儲蓄、穩健增值”的投資理念。

《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0)》數據顯示,63.29%的調查對象在養老理財或投資中將“確保本金安全第一位”作為長期目標。因此,考慮報目前市場狀況和個人投資理念,在制度或產品設計上,陳有棠建議可以試點發行保本型個人養老產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2 字。

轉載請註明: 保險資管協會副秘書長陳有棠:適度放開黃金、大宗商品等投資利於提升養老金配置效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