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位於河南洛陽的中信重工裝配車間內,工人正組裝一批直徑5米的多繩摩擦式礦井提升機天輪裝置。黃政偉攝(人民視覺)
2月28日,工人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家汽車製造企業的衝焊車間內生產作業。王繼林攝(人民視覺)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0.9%,在全球銷量下降背景下可謂一枝獨秀;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已建設超過71.8萬個5G基站,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回看這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工業經濟亮點不少。在3月1日國新辦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中國網絡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邁出堅實一步,為“十三五”劃上了圓滿句號,也為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工業增加值達31.3萬億元
回顧過去的5年,幾組數據勾勒了中國工業經濟的發展軌跡。
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中國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
“十三五”時期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10.4%,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加值由約1.8萬億增加到3.8萬億,佔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總體看,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的開拓創新取得新的進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促進實體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肖亞慶説。
當前全球疫情和外部環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何研判今年工業經濟走勢?
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一些行業企業還處於恢復期,仍存在經營的困難和壓力,但是在不斷的恢復過程中。“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完善的製造體系、強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的有力支撐下,2021年工業經濟的發展趨勢也是總體向好。”
據介紹,今年重要任務是編制好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十四五”規劃,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佈局,抓緊制定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規劃,引領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鏈”“補鏈”,增強產業鏈韌性
從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的快速生產,到有序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是一次實戰的壓力測試。“從過去的一年看,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也充分彰顯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業轉換能力。”肖亞慶説。
但同時也暴露出產業鏈、供應鏈上還存在短板和弱項。據介紹,工信部已開始對41個工業大類和下面的細類進行梳理和分析,繪製重點產業鏈的圖譜,既明確優勢長板,也要找出空白點和弱項短板。“總的就是強鏈、補鏈,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的韌性。”肖亞慶指出。
“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增強發展主動權。着力培育發展新型產業鏈,比如5G、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着力提升傳統產業鏈,中國很多傳統產業鏈量大面廣,產品總量全球第一,不僅滿足了中國的需要,對世界經濟發展也作出貢獻,要保持產業鏈的完整;優化區域的產業鏈佈局,進一步發揮集羣優勢,增強產業鏈的根植性和競爭力。
“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一方面實施產業技術再造工程,針對弱項短板比較集中的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帶動、揭榜掛帥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另一方面,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要發揮地方企業積極性,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使製造業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發源地
中小企業是中國數量最多、最活躍的市場主體。會上介紹,目前中國企業數量4000多萬,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在保市場、保就業中都是最大的主力軍。
肖亞慶介紹,去年各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措施,簡要講是“三道減法”“三道加法”。
“三道減法”即税費、拖欠、融資成本減法。去年全年新增減税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賬款,沒有分歧的賬款超過1610億元,都已全部清零;去年發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08%,比去年初下降0.8個百分點。
“三道加法”,即服務、數字化、融資規模加法。各地去年舉辦各類服務中小企業的活動達到了9萬多場次;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製造業雙創活動,到去年培育“小巨人”企業1832家,帶動各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萬多家;金融機構支持的小微貸款餘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30.3%。
肖亞慶表示,工信部還將圍繞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三個重要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快“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這兩個重點,追求實效;緊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化水平這一目標,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的發源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02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