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泊爾的巨頭逆行困擾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財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首財】(ID:shoutiaocaijing)

文/申夢蝶

編輯/南柵

風品/沈禾 惠峯

寒冬,比想象的更猛烈些。

2020年最後一天,蘇泊爾回覆深交所問詢函:否認利益輸送,並説明了“預付款融資業務”相關問題。

回望2020,蘇泊爾煩心事實在不少。子公司被罰、營收淨利下滑、後起之秀崛起、年報審計風波、財務疑點重重...... 或許,其想用上述節點回復,結束2020的麻煩事,價值自證開啓2021新徵程。

能如願嗎?

警示函、問詢函 利益輸送質疑

蘇泊爾,攤上事兒了。

2020年11月19日,浙江證監局官網顯示,因對蘇泊爾2019年報審計執行程序不到位,中審眾環會計事務所被出具警示函。

細分主要是兩大問題:一、函證、存貨監盤及銷售收入的審計程序不到位;二、蘇泊爾新增“預付款融資模式”業務的信披,沒給予合理關注。

不無意外,2020年12月24日,蘇泊爾也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其第五大、第十一大經銷商分別與兩個重要運輸供應商受同一控制人控制,而兩者2019年銷售單價同比下降約10%,供應商運輸價也較其他運輸供應商高約20%;另外,其新增的“預付款融資模式”業務信披不充分,且與年報相關內容不一致。

就此,深交所要求蘇泊爾説明:兩大經銷商與物流供應商是否為其董監高及實控人的關聯方、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利益輸送情形,以及新增預付款融資是否構成對外擔保等。

12月31日,蘇泊爾回函否定了利益輸送,稱經銷商實控人與公司無關聯,交易價格浮動為品類繁多、物流費用及行業特性所致;實操中未將“預付款融資模式”業務界定為對外擔保,在內部決策流程上按照管理規定通過了事業部業務及相關負責人的簽字審批。

簡言之,全部否認,符合公司流程、皆為市場行為。

態度夠決絕,但數據就擺在那裏,銷售單價下降約10%、運輸價高約20%,這對本就價低的小家電、利薄的物流業而言是否刺眼呢?

交易價是否真公允、有無利益輸送情形,還需時間作答。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新證券法,還是證監會年度任務,都將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大信披的透明度、合規性、保護投資者權益作為重點。無視規則的逆行者無疑是在危險遊戲。

疑點不止於此。2019年末,蘇泊爾寄售存貨賬面價值7338.74萬元,存放於經銷商處,由經銷商統一配送給賣場客户。由於寄售存貨與經銷商的存貨統一堆放,沒有標識,無法區分所有權。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寄售存貨與經銷商存貨混放,會導致企業為個別公司利益或粉飾財務報表對存貨進行有利分配,存在一定風險。

並非惡意誇大。年報顯示,2019年,蘇泊爾炊具產品的銷售量、生產量分別是6628.51萬台、4492.11萬台;電器產品銷售量、生產量分別是8546.96萬台、5882.60萬台。對應上述各產品,2018年度庫存量分別為1270.79萬台和929.38萬台。

按照2019年末的庫存量為2018年末的庫存量加上2019年的生產量減去銷售量計算,截至2019年末,蘇泊爾的炊具產品、電器產品的庫存量分別為-865.61萬台和-1734.98萬台。但2019年報中,兩項數據卻顯示1020.80萬台和965.29萬台。炊具產品、電器產品庫存量相差-1886萬台、-2700萬台。

互動易平台上,亦有股民對此提問。

董秘答覆是:2019年生產量中未包含部分OEM產品。

為何不包含?OEM產品體量竟這麼大?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上市16年業績首降 巨頭何以逆勢下行?

顯然,作為一家知名公眾公司,蘇泊爾還有不少自證空間。

或許,種種質疑背後,這家小家電領跑者也有其焦慮與無奈。

公開資料顯示,蘇泊爾創立於1994年,於2004年上市,為炊具業首家上市公司,妥妥的行業老炮。

目前業績結構看,小家電已是營收主力。2020年前三季度,炊具銷售21.36億元,營收佔比26%;廚電銷售60億元,佔比73%。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美的、九陽、蘇泊爾三巨頭小家電市場份額共超91%,蘇泊爾以29%排名第二。

有目共睹,蘇泊爾近年來發展迅猛。據Wind數據,2015年至2019年,其歸母淨利潤分別錄得8.89億元、10.78億元、13.08億元、16.70億元和19.20億元,連續五年保持增長態勢。

不過,上述成長繁華在2020年戛然而止。

除了2019年報暴露出的管理混亂、利益輸送嫌疑,2020年的財務表現同樣差強人意。

2020年前三季度,蘇泊爾營收133.05億,同比降低10.68%;歸母淨利潤10.80億,同比降低13.42%;扣非淨利潤9.82億,同比降低19.61%;銷售淨利率8.11%,為2019年三季度以來最低;公司總資產及股東所擁有的淨資產,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蘇泊爾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次業績下滑。

一系列飄綠數據,凸顯蘇泊爾的發展頹勢,尤其是結合行業及競品的火熱表現。

要知道,2020的疫情影響讓“宅經濟”爆發,小家電是獲利的主賽道之一。

數據顯示,2019年小家電市場規模4015 億元,2020年達4433億元,2021年將達4868億元。

以科沃斯、小熊電器、新寶股份和奧佳華為例,營收增長分別為20.25%、45.14%、33.52%、24.58%,均超20%;淨利增長更加驚人,分別達到147.17%、92.05%、75.38%、58.69%……。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為業內巨頭,何以逆勢下行、缺席牛市呢?

渠道是個重要考量。和白黑電不同,小家電具有明顯的快消品屬性,線上渠道越發重要,疫情更加劇了上述趨勢。奧維雲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的小家電的線上銷售比重已達80%,新秀小熊電器線上佔比甚至達到95%,老炮兒美的、九陽也佔到70%以上。

恰恰這是老將蘇泊爾的軟肋,其一度渠道改革滯後,線上渠道佔比不足60%。而2020年的疫情突襲,線下市場受到不小波及,業績自然好不到哪去。

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Q3蘇泊爾線上全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29.2%。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結合整體下行業績,説明壓力主要來自線下。

再者,是白熱化競爭。

億歐數據顯示,2020年3-4月,我國小家電企業註冊量達10722家。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今年已新增15萬家小家電相關企業。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表示,小家電業准入門檻低,技術替代性強,產品迭代迅速,導致了行業新舊交替快、競爭激烈。尤其是新國潮、新消費的崛起,企業品類的持續拓展力及全渠道運營力是決勝關鍵。

由此,蘇泊爾要面對享受成長紅利的“新物種”如小熊、北鼎等衝擊、面臨傳統家電巨頭如美的、海爾的降維“轉身”、更需警惕互聯網生態企業如小米等的跨界“侵略”……

如變化遲鈍,極易會“被碾壓”。

質量黑榜與創新野望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

小家電的“羣雄混戰”只是外因,掉隊本源還在蘇泊爾自身。

“蘇泊爾這種一直用傳統的產品研發、傳統的經營思路、傳統營銷的企業,肯定會受到影響。它在小家電市場的地位肯定是在下降,總體競爭實力也一直在下降。”家電分析師梁振鵬的評價一針見血。

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指出,作為傳統小家電企業,蘇泊爾面臨的問題重難返:“除了在產品研發上沒有貼近新一代用户需求外,還存在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問題。”

語言足犀利,也發人深省。

新消費、新需求,催生新生態、新週期。格局洗牌在所難免,即使貴為巨頭也無躺贏可能。

新品類沒打出多少新增長點,年輕化戰略成效也不明顯,傳統認知的固化是否會讓其背上“老化”標籤?而這在以時尚、圈層、個性的新消費業態下,顯然也有逆行之態,是硬傷。

客觀而言,蘇泊爾也有不少改變行動。比如官宣流量明星王源為品牌代言人,可視為其品牌年輕化的重要一步。只是,2020年9月1日的時間節點,是不是慢了些、晚了些呢?

另一方面,蘇泊爾上質量黑榜的節奏倒一點不慢。

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市監局發佈《關於2020年電商領域旅行箱包等18類消費品專項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4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就包括標稱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由江蘇金舜源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手持式掛燙機(產品規格型號:GT71AX-13;生產日期/批號:181115)。

無獨有偶。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官網顯示:2019年4季度,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對掛燙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30批次中不合格的有5批次。僅標稱生產企業為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一家,就佔了3席。

2019年12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由於鎖定結構受到強力擠壓存在意外解鎖情況,可能出現開水燙傷消費者的安全隱患,武漢蘇泊爾炊具有限公司將召回3批型號為KC38BQ/KC45BQ的保温杯,涉及數量3.01萬件。

同日,蘇泊爾的SW-15T66C電水壺,因部分壺嘴存在鋭利邊緣,清洗過程中可能存在劃傷皮膚的安全隱患,也被要求召回缺陷產品,涉及數量2.53萬台。

以“蘇泊爾 質量”為關鍵詞搜索,貼吧、知乎中,不乏網友對其質量問題的吐槽。

以黑貓投訴為例,截至1月13日17時,共有300條投訴,已回覆只有72條。具體投訴內容幾乎蘇泊爾旗下產品,電壓力鍋、絞肉機、養生壺等等。

2020年11月9日,因違反價格法,蘇泊爾全資子公司浙江蘇泊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被罰93500元。

這不是蘇泊爾第一次遭行政處罰。2019年底,上海市場監管部門處罰信息顯示:因發佈虛假廣告,浙江蘇泊爾家電製造有限公司被罰348萬餘元。

簡單梳理,種種問題、聲聲投訴,摩擦着消費紅線、監管底線,暴露出這家行業巨頭品控、風控缺陷。在行業品質化大潮下,是否也有逆行之思。

何以至此呢?

數據説話。2017年至2019年,蘇泊爾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2.20億元、28.13億元、32.06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3.89億元、4.03億元、4.53億元。前者增速明顯大於後者。

研發投入,直接決定企業的產品迭代力、市場洞察力、業務優化力、綜合創新力。是企業未來持續盈利能力、成長維度的重要考量。

關聯交易負增 依賴性之思

種種憂患下,蘇泊爾亟需一場改頭換面的大變革。

“SUPOR”這個名字,一度讓不少人以為是外資品牌。實際上,創始人蘇增福是地道的浙江台州人。風風火火將蘇泊爾一路做大,而企業上市兩年後其卻選擇抽身離開。蘇泊爾也變成了真外資控股企業。

2006年開始,蘇泊爾與法國SEB集團談收購事宜,出售所持上市公司股權,並於2007年末“賣身”SEB。目前,SEB持有蘇泊爾75%以上股份。

當被問及當年出售是否後悔時,蘇增福曾言:鍋,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去的,我們賣了個好價錢。

實際上,國產品牌“賣身”也不是新鮮事。惋惜在於,不少沒有圓滿結局,“南孚電池”、“小護士”、“三笑”、“健力寶”等等。易主後幾經沉浮,多因管理、經營等方面的中外衝突,錯失各種成長機會,最終泯然眾人。

相比之下,蘇泊爾與SEB的磨合要和諧的多。SEB帶來技術輸送優勢,蘇泊爾引入多項成熟技術,降低研發成本。2009 年蘇泊爾對 SEB已成熟的紅點技術、巧疊技術等全球專利進行吸收、改進、應用,打造出第一代無油煙炒鍋。紅點科技,也一度成為蘇泊爾的科技代名詞。

但問題點也不容忽視。

多年來,SEB一直位列蘇泊爾第一大客户及部分原材料採購商,導致其業務過度依託SEB發展。外界一度不乏“貼牌工具”的吐槽,品類研發實力受到質疑。且SEB保留核心研發生產在法國,享受亞洲低成本、大市場紅利。

看看上文的OEM產品表述,或有更深體會。

同時,作為一家外企實控公司,蘇泊爾面對疫情變局、日新月異的線上打法、品牌年輕化定位等市場靈敏性也是一個考量。畢竟中國日新月異的市場、虎視眈眈的競品不等人。

還有輸血考量。

據媒體報道,2013年以來,SEB集團及關聯方的關聯交易佔蘇泊爾總營收的比重長期徘徊在24%-30%之間。蘇泊爾對其依賴不可謂不深。

由此,有媒體懷疑其報表的長虹業績是靠關聯交易、輸血支撐。

不過,近年來,蘇泊爾與SEB集團及關聯方的關聯交易增速一直在下滑。2019年,關聯交易增速僅3.11%,而2018年為37.64%。到了2020年上半年,體量為19.8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1.56億元,甚至已出現負增。

2020年上半年,蘇泊爾外銷主營業務收入20.26億元,同比下降7.21%。

同時,國內激烈競爭,也讓其內銷情況更加嚴峻:2020年上半年,蘇泊爾內銷主營業務收入61.22億元,同比下降19.53%。好在,Q3與SEB的關聯收入改善,達到 22.24 億元,單季度外銷訂單趕超上半年整體水平。但也再次凸顯了蘇泊爾的依賴性。

這個短板不改善,隱患不言而喻。

比如SEB國際降低持股比例的可能性,一直受市場關注。2019年6月,SEB集團所持股份全部解禁後表示,在2021年12月21日前不會將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

換言之,紅線之上皆可為。

舊疑惑未解,新麻煩又來。面對近慮遠憂,巨頭蘇泊爾的2021會如何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