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協9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期貨市場(含期權市場)成交量約5.83億手,成交額約43.22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31%和12.61%,環比分別下降9.21%和12.03%。今年1—9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約49.57億手,累計成交額約為400.74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30%和8.46%。
分交易所看,9月份,上期所成交量約1.54億手,成交額約11.0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54%和28.34%,環比分別下降14.29%和12.29%;上期所子公司上期能源成交量約988萬手,成交額約2.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22%和96.60%,環比分別下降15.60%和24.55%;鄭商所成交量約2.28億手,成交額約8.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1%和下降13.74%,環比分別下降1.77%和4.35%;大商所成交量約1.78億手,成交額約9.16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45%和25.55%,環比分別下降12.99%和16.43%;中金所成交量約0.13億手,成交額11.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52%和11.57%,環比分別下降6.24%和9.64%。
持倉方面,截至9月末,全國期貨市場持倉量較上月末下降2.30%。其中,上期所月末持倉量為799萬手,環比下降10.27%;上期能源月末持倉量為28萬手,環比下降16.65%;鄭商所月末持倉量為1182萬手,環比下降6.20%;大商所月末持倉量為1162萬手,環比增長8.58%;中金所月末持倉量為132萬手,環比增長4.29%。
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長王駿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來,宏觀因素主導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與成交。國際市場方面,歐美央行相繼大幅加息、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徒增、歐洲地緣衝突持續升級和美元指數屢創新高等因素導致大宗商品供給受到衝擊;與此同時,國內主要城市疫情、南方出現高温乾旱等因素也令國內經濟承壓,從而使得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並影響了國內相關期貨品種的交易量。
“從全市場九大板塊成交數據來看,成交量指標上跌幅最大四個板塊為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和飼料養殖,分別下降42%、32%、31%、30%;成交額指標上跌幅最大四個板塊是貴金屬、有色金屬、軟商品和鋼鐵建材,分別下降28%、27%、26%、23%;1—9月以上六個板塊中眾多品種也是成交大幅萎縮,如煤焦三品種、雞蛋、鎳、蘋果、錳硅、尿素、菜粕、銅、銀、燃料油、紙漿和天膠等品種成交量同比下降均有40%以上。”王駿説。
從具體品種成交情況來看,王駿表示,其中甲醇、豆菜粕、玉米、乙二醇、棉花、原油、瀝青、股指期貨、植物油、鋼材鐵礦、國債期貨、玻璃純鹼、金銀、PTA、銅鋁鎳、聚烯烴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佔比居前20位,但這些最活躍品種上半年出現成交規模仍下滑,僅有PVC、鐵礦石、純鹼、低硫燃料油、原油、棕櫚油和股指期貨等少數品種成交量同比增長。
品種波動方面,申萬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汪洋告訴記者,9月份股指、農產品板塊向下趨勢較為明顯,其他板塊多呈現區間振盪走勢。總的來看,商品市場整體呈現橫盤振盪走勢,趨勢交易較難取得高收益,商品多數品種供應收緊與需求薄弱相互制衡,加之美聯儲加息、俄烏衝突等事件性影響,交易環境較為複雜。
“進入9月,我國期貨市場走勢開始分化,其中黑色建材板塊表現季節性利好而全面飄紅,雙焦、不鏽鋼、鐵合金等漲幅均超6%;以原油為首的能源化工品整體跌幅較大,原油、燃料油、LPG等跌幅較大,而煤化工板塊的尿素、甲醇、乙二醇則逆勢收漲;有色金屬整體下跌,貴金屬小幅波動;在農畜產品方面,棕櫚油、棉花棉紗跌幅較大,棕櫚油跌17%,棉花棉紗、豆油等跌近10%;油料花生及豆粕菜粕則漲幅均超5%;金融期貨板塊則是全線收跌,IM跌超9%,IC、IF跌幅超6%。”王駿説。
展望第四季度的交易機會,王駿認為,商品市場中有色金屬、貴金屬可能迎來反彈,黑色建材板塊10月仍會有反彈,能源化工品漲跌互現,農畜產品分化嚴重,同時在我國經濟復甦繼續加快下,金融期貨市場在四季度或將探底回升。
汪洋表示,後市建議投資者關注大幅回落品種的中長期佈局機會,比如玻璃、乙二醇、股指等品種。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