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互聯網+”讓大黃魚“飛”入千家萬户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資料圖:整治過的三都澳海上養殖場整潔有序。 王東明 攝

(新春走基層)“互聯網+”讓大黃魚“飛”入千家萬户

中新網寧德2月5日電 (吳允傑)“疫情期間海鮮類產品銷量有所減少,通過直播帶貨等活動,今年春節期間銷售額有所回暖。”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興記5日對記者説。

隨着“互聯網+”日漸融入生活,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身於互聯網銷售的浪潮中,享有“國魚”美譽的大黃魚,也搭車“飛”入千家萬户。

資料圖:漁排上的工作人員正在打撈大黃魚。 王東明 攝

冰鮮、冷凍、糟香……在“滴水購”公益電商平台上,可見多種規格、口味的大黃魚產品。下單之後,福建寧德市內次日即可到達,足不出户便能嚐到寧德大黃魚的鮮美滋味。

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大黃魚養殖企業,產品內銷國內各大城市,外銷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林興記説,寧德大黃魚發展前景良好,互聯網銷售現在是趨勢,將加強互聯網銷售方面的渠道和力度。

位於福建東北部沿海的寧德市,被譽為“中國大黃魚之都”,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沿海岸線從北到南有20多個港灣,擁有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

資料圖:漁排上的工作人員正在打撈大黃魚。 王東明 攝

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國唯一的大黃魚內灣性產卵場。至今,這裏還流傳着“官井洋,半年糧,黃瓜叫,漁民笑“的古歌謠。

然而,20紀70年代因濫捕,大黃魚資源幾近枯竭。80年代中期以來,以劉家富為代表的寧德市水產科技工作者,歷經15年時間研究,突破了大黃魚人工育苗與養殖關鍵技術。90年代末形成產業規模,並向沿海縣市及浙江、廣東等地輻射,瀕臨枯竭的大黃魚重新回到百姓餐桌。

大黃魚研究專家劉家富表示,不但要養,而且還要把它開發成寧德支柱產業,帶動多行業發展,在振興寧德經濟方面作出努力。

歷經30多年的發展,2020年寧德大黃魚養殖年產量達17.8萬噸(佔全國80%以上),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成為沿海民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資料圖:工作人員正在打撈大黃魚。 王東明 攝

過度的發展,曾一度讓三都澳海上養殖陷入“無證、無序、無度”的狀態,破舊的木板、白色泡沫浮球和飲料瓶四處飄散,破壞生態環境,危害海上交通安全。

2018年7月以來,寧德將三都澳海域劃分為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按照“全面清、規範養、依規管”的思路,組織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走出了一條科學用海、依法用海、多方共贏的改革之路。

在自家新承包的海域上,三都鎮礁頭村養殖户陳由森笑着説:“村裏公開抽籤,我競得10畝的養殖海域,投入7萬多元下水養殖,10個月就回了本。”

如今,在三都澳海面上,碧波盪漾,藍色浮球隨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膠漁排連成片……“海上田園”的美麗風光煥發出勃勃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