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氫能產業鏈
氫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是清潔能源。氫能源的清潔利用主要是通過燃料電池,而燃料電池應用在分佈式應用場景中與其他替代方式相比成本較高。
氫能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制氫、氫儲運、加氫站。中游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以及下游燃料電池應用構成。其中上游制氫主要有三種方式,儲運三種方式;下游應用主要應用於交通、固定式應用、軍用以及航空航天等。
氫能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產業鏈上游分析
1、制氫
當前全球各國制氫主要是三種方式: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以及電解水制氫。據統計,當前全球氫氣年產能約7000萬噸,我國氫氣產能約3342萬噸;國外市場以天然氣制氫為主,佔比約為75%;我國以煤制氫為主,佔60%以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氫氣產量上來看,據統計,2020年我國氫氣產量為2500萬噸,同比上漲13.64%,年均複合增長速度為5.74%。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制氫業務上市相關公司主要有中國石化、美錦能源、寶豐能源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儲運氫
氫儲存的方式有高壓氣態儲氫、低温液態儲氫和固態儲氫。目前高壓氣態儲運氫技術相對成熟,是我國現階段主要的儲運方式。
氣氫通常以20MPa鋼製氫瓶儲存,並通過長管拖車運輸,適用於短距離、小規模輸運。管道輸氫是實現氫氣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的重要方式,但建設成本較大,目前我國僅有100km管道建設。
液態儲氫是指在標準大氣壓下,將氫氣冷卻至零下252.72攝氏度液化儲存在特製的高度真空的絕熱容器中,常温常壓下液氫的密度為氣氫的845倍,適用於距離較遠、運輸量較大的場合,但裝置投資較大,能耗較高。
固態儲運是以金屬氫化物、化學氫化物或納米材料等作為儲氫載體,通過化學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實現氫的存儲。固態儲氫具有儲氫密度高、安全性好、氫氣純度高等優勢。但技術複雜,成本高,尚無規模化使用。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對於高壓氣態運氫運輸,當運輸距離為50km時,運輸成本為3.6元/kg,隨着距離的增加長管拖車運輸成本大幅上升,當運輸距離為500km時,氫氣的運輸成本達到29.4元/kg。因此,長管拖車只適合短距離運輸(小於200km)。
液氫槽罐車運氫成本對距離不敏感,當加氫站距離氫源點50-500km時,運輸價格在10.4-11.0元/kg範圍內,這是由於液氫成本主要來源於液化過程中的耗電費用,僅與載氫量有關,而與距離無關。因此,液氫罐車在長距離運輸下更具成本優勢。
管道運氫成本主要來源於與輸送距離正相關的管材折舊及維護費用,當輸送距離為100km時,運氫成本僅為0.5元/kg。但管道運氫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需求端的影響,在當前加氫站尚未普及、站點較為分散的情況下,管道運氫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但隨着氫能產業逐步發展,氫氣管網終將成為低成本運氫方式的最佳選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加氫站
加氫站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全球加氫站的數量不斷增長,2014至2020年,全球加氫站數量從181座增加至553座,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46%。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加氫儲氫上市公司主要分三類:1、加氫站建設。主要包括美錦能源、中石油、中石化等上市公司;2、加氫設備。主要包括雪人股份、深冷股份、厚普股份等;3、儲氫瓶。主要包括京城股份、亞普股份、中材科技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2-2027年中國氫能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
三、產業鏈中游分析
1、車載儲氫瓶
車載儲氫瓶是中游氫燃料電池重要部件之一。在未來幾年,我國儲氫瓶市場將主要由燃料電池商用車推動。據中國氫能聯盟測算,2021-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車載儲氫瓶年新增市場需求的CAGR達到78%,預計2025年車載儲氫瓶新增市場達到32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氫能聯盟,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之對應,2021-2025年生產儲氫瓶用碳纖維年增需求的CAGR為88%,2025年儲氫瓶用碳纖維新增需求量將達到0.6萬噸。
資料來源:中國氫能聯盟,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中游相關上市公司
我國氫燃料電池業務相關上市公司梳理如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產業鏈下游分析
從氫燃料汽車保有量和產量來看,據統計,2016-2020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逐年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響,行業產量下滑至1199輛。截止2020年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為7352輛,進入商業化初期。2020年,燃料電池商用車價格約為200萬/輛,隨着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規模化與燃料電池電堆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在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5-10萬輛的預期下,預計燃料電池汽車銷售價格將以每年10%的幅度下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國內燃料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市場目前市場區域性訂單多,同時批量供貨的競爭者開始增多,市場競爭開始由一向多發展,市場集中度逐年下降。據統計,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市場CR5市場份額為64%。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氫能未來發展前景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在2030年碳達峯願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預期達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約為5%;可再生氫產量約為500萬噸,部署電解槽裝機約80GW。在2060年碳中和願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約為20%。其中,工業領域用氫佔比仍然最大,約7794萬噸,佔氫總需求量60%;交通運輸領域用氫4,051萬噸,建築領域用氫585萬噸,發電與電網平衡用氫600萬噸。
資料來源:中國氫能聯盟,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