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付能力下滑、資本吃緊,險企發債為何出現空窗期?
在“償二代二期”新規要求下,保險公司普遍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截至2月15日,披露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142家保險公司中,75家險企償付能力出現下滑,更有24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
面對償付能力壓力,保險公司資本補充訴求愈加強烈。但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保險公司補充資本最重要方式之一的資本補充債券卻迎來了發行空窗期。自2022年6月國任財險發行3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後,便沒有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空窗期已超過7個月。為何保險公司發債意願降低?又該如何緩解資本補充壓力?
發債空窗期超半年
2022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發佈,“償二代二期工程”順利完成並開始實施。隨着資本認定趨嚴和保險業務擴張加速資本消耗,保險公司資本補充訴求愈加強烈。同時,在2022年,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及盈利情況均承受壓力,內部資本的補充效率下降,外部補充資本渠道的重要性相對上升。
一直以來,資本補充債是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方式之一,不僅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也不會影響保險公司股權結構,比較受符合條件的險企青睞。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發行已經出現了長達7個月的空窗期。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自2022年6月國任財險發行3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後,便沒有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
從發債規模來看,近些年,保險公司的發債規模也呈現降低的趨勢。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達780億元,創歷史新高;2021年,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發行規模為539億元,與2019年持平;到了2022年,僅有9家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發債規模合計211.5億元,較2021年同期已然“腰斬”。
談及保險公司為何發債意願降低,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2022年總體上短期債券收益下行,長期債券收益上行,這種背離會帶來資本債券發行成本的上升與觀望情緒。其次,“償二代二期”落地時監管部門給予受影響大的公司三年過渡期,使得一些保險公司雖然有較大的補充資本壓力,但是並不緊迫。
從利率情況來看,當前市場利率呈下行趨勢,2022年度保險公司發行的資本補充債票面利率明顯下滑。舉例來看,招商仁和人壽2021年6月、11月分別發債10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4.9%和4.8%。到了2022年6月,其資本補充債券票面利率申購區間已經變為4.30%- 4.80%。
融資渠道有待擴寬,也需提升“造血”能力
雖然保險公司的“補血”需求旺盛,但是與商業銀行相比,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工具品種並不多,渠道有待擴寬。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表示,當前,保險公司提升償付能力路徑有增加資本、調整業務結構、再保險等。而增加資本的方式主要有股東增資、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以及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等。
對比來看,商業銀行的資本工具不僅包括補充一級資本的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以及補充二級資本的二級資本債券等,國家還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補充地方中小商業銀行的資本金。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佈的《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2》提到,當前,保險業對資本的需求持續增加。但從供給端看,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意願降低,外部資本供給減少。表現為增資發債金額下降、非上市保險公司牌照熱度降低等。
對於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渠道,李文中分析,當前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渠道集中在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核心二級資本和附屬一級資本這三個方面,因此在補充附屬二級資本方面還有拓寬的可能。
對於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2年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開放了保險公司永續債的發行。在今年,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有望破冰。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指出,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依靠股權或者債權融資。在依靠外源性資本工具解決資本需求的同時,還要推動保險公司改善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對此,李文中表示,保險公司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主要是一方面調整業務結構,調減低資本消耗大的業務,發展資本消耗小的業務;另一方面需要增強自身盈利能力來實現對資本的補充。
楊澤雲進一步分析,保險公司要想從內部造血以提升償付能力,必須通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從而通過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方式來提升償付能力,這是保險公司良性循環發展的最理想狀況。但從現實來看,依靠保險公司自身盈利,並不容易。且近年來保險業務增長較快,僅僅依靠利潤轉增資本難以滿足償付能力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