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新規模榜單出爐!這些基金公司飆升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報的披露,讓基金公司的最新規模情況隨之曝光。

  剛剛過去的2022年A股市場遭遇寒冬,各大主流指數悉數回調,拖累權益基金業績表現,而去年11月一波債市調整也影響了固收類產品表現,在權益、固收資產反覆波動之下,基金公司規模出現新一輪“洗牌”。

  從去年底基金公司的非貨規模來看,易方達、華夏、廣發基金三家基金公司依舊是行業“領頭羊”,但受權益基金縮水影響,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非貨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縮水,華夏、廣發、招商等大型基金公司非貨規模依舊實現百億元以上正增長。

  在逆市中,不少基金公司憑藉抗跌的權益基金表現、較強的固收投資能力、特色業務發展等,獲得規模穩健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有22家基金公司非貨幣規模新增超百億,其中華泰柏瑞規模增長超500億,鑫元、華商、上銀、永贏、國投瑞銀、建信的規模增長也超過200億。

  主動權益規模方面上,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彎道超車,華商基金、安信基金、中庚基金、中泰資管等公司規模增長明顯。

  2022年總規模增長近2800億

  指數及增強指數逆市增長

  天相投顧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底,全部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10492只基金(分級基金合併統計,含估算基金)總規模約為25.75萬億元,比去年底的25.47萬億元增加了2794.54億元,增長比例為1.1%。

  從各類型基金看,股票型、混合基金規模出現縮水,而債券型、貨幣基金、QDII等基金成為規模增長的主力軍。

  分各項數據來看,混合型基金規模從2021年底的6.14萬億縮水至2022年底的4.92萬億元,規模減少了1.22萬億,減少幅度達到19.92%。而股票型2022年也是縮水了783.21億元,目前總規模達到2.49萬億,其中積極投資股票型基金規模2022年去年減少1789.7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權益基金中,純指數基金和增強指數基金逆市出現規模增長,2022年分別增長910.21億元、96.32億元,顯然有一批資金在2022年市場震盪之際“逢低抄底”,讓這些基金規模繼續攀升。

  雖然收益率持續走低,但投資者避險情緒濃厚,讓貨幣基金成為2022年規模增長最多的一類產品。數據顯示,2022年底貨幣型基金最新規模為10.3萬億元,相比2021年末規模增長超過8267.31億。

  債券型基金方面,去年底的最新規模為7.44萬億元,比2021年末增長約6700億元,增幅為9.89%。此外,QDII基金、其他基金規模也出現增長。而商品型基金、FOF規模出現縮水。

  從單家基金公司來看,去年底全口徑公募基金規模超1萬億的基金公司達到6家,其中規模最高的為1.58萬億。

  “前十大”基金公司佔據了全市場差不多四成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規模前十大管理人規模合計10.44萬億元,全市場基金管理人規模合計25.74萬億元,規模前十大管理人規模佔比40.56%,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 0.38 個百分點。近三年,前十大管理人合計規模佔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基金公司非貨規模排名

  易方達、華夏、廣發位居前三

  受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等國內外多重因素干擾之下,資本市場調整重重,“靠天吃飯”的基金公司也因此受到較大影響。在這樣震盪的市場環境之下,各家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大洗牌:有的基金公司出現千億規模的縮水,也有基金公司規模增長顯著。

  從天相投顧統計的基金公司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底,易方達基金非貨規模(含估算)高達1.0255萬億元,仍然是目前唯一一家非貨規模超萬億的基金公司。

  位列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這兩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底的非貨規模分別為7541.48億元、7054.72億元,是目前全行業規模超過7000億元的兩家基金公司。

  而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博時基金在去年底的規模均躋身“5000億級”俱樂部,規模分別達到5874.29億元、5618.4億元、5423.35億元、5258.51億元、5229.59億元。

  此外,嘉實基金、鵬華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最近規模也在4000億元之上,尤其是嘉實基金規模接近5000億,達到4880.57億元。

  從各家基金公司非貨規模變化上看,過往牛市時期全行業規模齊步向前的局面已經不在,分化成為目前行業的關鍵詞。11家規模超400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4家基金公司2022年規模實現正增長,其中,華夏、廣發、招商規模增長超100億元,嘉實也增長了超60億,另外7家基金公司規模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均超過百億,最高達到千億級。

  行業前十的排位戰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從2022年底的情況看,相較2021年底,“前三強”易方達、華夏、廣發位置未發生變化,招商基金憑藉“固收+”、主動權益等多維度規模增長,排名從2021年底第七目前位居第五。鵬華基金同樣憑藉固收領域的較好表現,規模排名相較2021年底出現了明顯提升。

  若對比2022年三季末,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名單並未發生變化,但是位次發生變化,南方基金的規模排位提升兩位。此外,“20強”中,景順長城基金的排位也有所提升。

  22家基金公司

  2022年新增規模超百億

  逆市實現規模百億增長,在2022年並非易事,有22家基金公司做到了,權益基金抗跌、固收能力強、ETF發展迅猛、QDII發展等都成為增長原因。

  數據顯示,相較2021年底,2022年有22家基金公司新增的非貨幣規模超過百億,這些基金公司都依靠百億級的規模增長,基金公司規模排名都上升,實現了大發展。

  規模增長最快的是華泰柏瑞基金公司,該公司非貨總規模從2021年底的1734.19億元增長到2022年底的2285.98億元,一口氣增長了542.79億元,增幅高達31%。增速較好主要是受益於旗下ETF產品、固收等規模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為國內首隻規模站上800億元的股票ETF產品。

  鑫元基金在2022年規模增長超過300億,達到336.09億元,而該基金公司主要收益於固收規模的增長。華商基金緊隨其後,2022年規模一口氣增長逼近300億,達到299.89億元。此外,上銀基金、永贏基金、國投瑞銀、建信基金的規模增長也超過200億。

  具體來看,固收業績較強、權益基金抗跌、特色業務等成為這些基金公司規模增量的主要來源。天相投顧數據顯示,鑫元基金、上銀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中金基金等都受益於固收業績較強。而華商基金、中泰資管、長城基金、中庚基金、長城基金等受益於旗下權益基金抗跌,因此獲得較好規模增長。

  談及基金公司2022年的規模變化,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稱,今年股票市場調整幅度不小,含權資產規模壓力都很大,今年基金公司的非貨規模主要是靠短債基金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支撐。然而,在去年四季度債券市場出現大幅調整,不少固收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也受到影響,導致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增長乏力,明顯中小型基金公司在2022年獲得更多的增長。

  2022年規模變化上看,規模增長較快的基金公司多數是固收業務偏強的基金公司。與此同時,基金公司的規模增減情況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基金公司的資源稟賦,相對來説頭部基金公司的比拼更為激烈,不允許在某個單項業務上存在明顯短板,而中小型基金公司或在某一領域做出優勢,一旦“風口”來到就可以獲得明顯的規模增長。

  千億級權益類公司達到21家

  基金公司權益類資產的規模也受到市場關注。

  從權益類基金規模來看,易方達優勢依然非常明顯,以6002.71億元權益類基金規模名列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權益類規模超6000億的基金公司。

  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位居第二和第三位,這兩家公募權益類基金規模都超過4千億元,分別為4691.05億元、4133.15億元。

  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則是“3000億俱樂部”成員,去年底權益基金規模分別為3326.87億元、3218.87億元、3184.48億元,這些基金公司的規模差異不大。

  “2000億俱樂部”則有中歐基金、嘉實基金、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這些基金公司權益類規模分別為2910.85億元、2760.45億元、2329.94億元、2093.27億元。

  此外,國泰基金、華安基金、鵬華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華泰柏瑞、興證全球、工銀瑞信等基金公司權益規模也超過1500億。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監管層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公募積極轉型發展權益產品,受益於2020年、2021年整體權益市場明顯回暖下,近兩三年“千億級”權益類基金公司出現大擴容,但是受到2022年市場震盪影響,整體權益基金規模出現大縮水。

  不過,2023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久違反彈行情,各大基金公司對後市走勢較有信心,仍將重點佈局權益類產品。不少基金公司表示,A股2023年將出現結構性機會,權益市場情緒將明顯好於2022年,將繼續積極佈局適合未來1~3年市場行情演繹的權益賽道產品的佈局。

  易方達主動權益規模超4000億元

  華商、安信、中庚、中泰資管規模逆勢大增

  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一直是衡量基金公司主動權益投資能力的重要維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因此備受各界關注。

  此次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報披露之後,正是展露出在震盪大跌環境下基金公司主動權益規模增減的“肌肉秀”。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易方達基金旗下管理的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達到4108.31億元,是目前唯一一家主動權益基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基金公司,具備較為明顯優勢。

  除此之外,廣發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也超過3000億元,達到3202.04億元。此外,中歐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嘉實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主動權益基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權益市場調整影響,整體公募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出現縮水,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的“千億軍團”也從2021年底的19家將至2022年底的18家。這18家主動權益基金“千億軍團”在2022年的主動權益規模縮水1.106萬億,平均單家基金公司縮水幅度達到614.22億元,平均縮水高達24.5%。

  因此,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能夠取得逆勢增長的基金公司相對有限,據WIND統計,有可比數據的166家基金公司及有公募牌照的資管公司中,僅28家基金公司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在2022年實現正增長。

  華商基金去年四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達到515.6億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長了165.77億元,位居基金公司主動權益規模增長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安信基金,去年底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達到838.43億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長了135.7億元,此外中庚基金、中泰資管在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增長也超百億,尤其中泰資管增長率超過170%。

  從規模變化上看,華商基金規模增長受益於旗下多隻主動權益基金較好業績,周海棟管理的華商新趨勢優選2022年獲得13.6%的正收益獲得投資者追捧,管理規模從2021年底的17.55億元增長到2022年底的98.72億元。此外,華商甄選回報、華商智能生活的規模增長也非常迅猛,均從2021年底的不足20億增加到60多億,規模攀升讓基金經理周海棟、高兵所管理規模在去年底達到230.1億元、119.23億元。

  “固收+”基金是今年安信基金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基金經理張翼、李君所管的安信穩健增值等偏債混合基金在市場下行中抗跌能力突出,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安信穩健增利、安信穩健匯利兩隻基金年內規模增長均超35億元,目前張翼飛個人管理規模超500億元。此外,池陳森管理的安信醫藥健康在2022年規模增長也超40億,也助力安信基金規模增長。

  中庚基金及中泰資管兩家以低估值價值型風格見長的基金公司在2022年規模也實現逆勢增長。其中,中庚基金丘棟榮管理多隻基金規模增長,尤其是中庚價值領航在2022年規模大幅增長超80億,丘棟榮個人管理規模也從2021年末的174億元增長至去年末的314.34億元。中泰資管基金經理姜誠也積極佈局價值型股票,其所管理的中泰星元靈活配置混合2022年規模增長超74億元,助力公司整體權益基金規模增長。

  其他規模增長的基金公司中也均是湧現出了部分擅長把握結構性機構的基金經理帶動公司規模增長,如廣發基金林英睿管理的廣發睿毅領先,2022年規模增長超53億;如華泰柏瑞基金董辰管理的華泰柏瑞鼎利、華泰柏瑞富利規模在2022年均增長60億元左右,如萬民遠管理的融通健康產業,2022年一口氣規模也增長了超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