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平安證券葉寅:創新藥高估值現象將持續 未來會誕生更多優質資產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財經

  在一些新藥研發的主流方向上,受益中國巨大的工程師紅利,中國藥企與國際巨頭的差距在變小。在創新藥領域,未來很大概率將會誕生更多的優質資產。

  日前,估值長期處於歷史高位水平的創新藥以及CXO藥企,因一則“抗腫瘤藥物臨牀”指導原則引發股價劇烈波動。投資界對此有很多討論,卻莫衷一是。

  為此,《紅週刊》記者本週專訪了平安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葉寅,在他看來,“早在幾年以前,中國的創新藥已進入了黃金髮展期,未來創新藥領域將會誕生更多的優質資產”。在新藥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下,CXO領域也會走向分化,而頭部公司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他指出,目前創新藥以及CXO藥企的高估值很大程度在於市場對於尚處於行業“熱潮階段”的樂觀預期,而隨着行業逐步進入成熟,仿製藥完成向創新藥的轉型,估值體系將逐步向國際接軌。

  創新藥領域將誕生更多優質資產

  “高估值”現象預計將持續

  《紅週刊》:創新藥行業在最近幾年發展迅猛,這種趨勢未來是否可持續?

  葉寅:我認為這種趨勢會延續。事實上,創新藥行業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進入了黃金髮展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政策的推動。對於創新而言,一方面是鼓勵,另一方面是倒逼。

  從鼓勵的方面來看,創新藥的有利政策近年以來密集落地。比如加快新藥審評,對一些有突出臨牀價值的新藥開啓綠色通道,給與優先審批,大大縮短了創新藥上市的時間。再比如醫保的配套,創新藥上市之後實現快速放量,有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進入醫保,如果不進醫保,放量難度會大很多。過去醫保是定期調整,快速放量比較困難。2017年之後,醫保目錄變為動態調整,即創新藥獲批之後,只要能夠接受一定幅度的價格折讓,第二年就可以進醫保,創新藥放量的速度會顯著加快。我們做過一個測算,藥品價格即便降低50%,但由此帶來的量的提升效益會遠遠超過價格下行造成的損失,整體市場規模會有很大幅度上升。

  從倒逼的角度來講,帶量採購使得仿製藥加速向創新藥轉型。因為中國整個醫藥行業過去是以仿製藥為主,自從2018年帶量採購推出以來,仿製藥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仿製藥企會更有動力投入新藥研發,進行轉型升級。

  《紅週刊》:未來是否會誕生更多的優質資產?

  葉寅:是的。受帶量採購影響,很多傳統的仿製藥開始重視對創新藥的研發,並且新藥研發的進度也在顯著加快。另外還有一些重要因素也非常有利於創新藥行業,比如歸國人才數量的增加,國內藥品研發技術在不斷進步、配套在不斷完善。創新藥並非一個孤立的產業,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來協同完成,從國內的CXO(創新藥產業鏈)配套環節來看,目前已經非常完善,醫藥行業現在也迎來了大眾創新的局面,一家傳統藥企進入創新藥領域,門檻已經相對很低。

  現在比較熱門的一些生物藥的新技術平台,比如雙抗、ADC等,同時也是新藥研發的主流方向,這些平台的工程屬性比較強,在目前中國巨大的工程師紅利下,對於我國的藥企而言,在這類領域的佈局與國際巨頭差距較小。在創新藥領域,未來很大概率將會誕生更多的優質資產。

  《紅週刊》:我國的創新藥企在哪些方面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葉寅:若參照跨國龍頭藥企,我國的創新藥企業在創新層級、研發實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距,在這些方面的提升空間是比較大的。國內的醫藥創新,過去更多是改良型的創新,化學成分並沒有變化,我們稱之為微創新。

  還有一種me-too類的創新,或者叫做Fast-Follow,靶點已經被發現,並且已經有藥品上市,而藥企會針對同一個靶點做不同的化學分子,即靶點相同但是分子不同。但與此同時,這類創新藥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因為針對的是同一個靶點,藥品之間一般可以相互替代,國外的藥企多是first-in-class,而我國的藥企更多是Fast-Follow。而層級最高、研發風險非常高的層級是新靶點的發現,因為靶點能否具有成藥性,並沒有先前的驗證,具有更大風險,在這一個層面的創新,目前中國還相對較少。

  另外,在研發投入方面,中國的藥企也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來看,中國的藥企從研發投入資金佔總的收入比重來看,與國際頭部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過去以仿製藥為代表的藥企很多都在5%以內,而跨國醫藥巨頭則多在15%~20%,但近年以來,我國創新藥頭部企業的研發投入也在逐步提升,這種差距與國際巨頭相比在逐步縮小。

  《紅週刊》:我國創新藥企的估值動輒上百倍,而國際頭部藥企估值只有十幾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葉寅:像羅氏、諾華等國際創新藥巨頭,它們的估值非常低,甚至長年只有十幾倍。而這類頭部藥企估值之所以偏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類企業未來的變化空間已經相對較小,因為它們現在已經是一個純粹的創新藥公司,邊際變化非常有限。

  因為創新藥會有專利懸崖,一旦專利到期,創新藥基本上就會被仿製藥佔領。如此一來,創新藥企需要不斷研發新的藥品,填補之前藥品的“掉隊”,從而形成動態平衡。一些跨國如GSK(葛蘭素史克)、輝瑞等,每年的收入增速多在個位數,所以,也對應了其本身較低的估值水平。

  在創新藥企的不同發展階段,其本身的合理估值也是不同的。日本的武田製藥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當它從仿製藥轉向創新藥的時候,它的估值非常高,在成為一個全創新藥企之後,它的估值也出現了下降。

  中國的創新藥企業之所以估值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企業多處在不斷變化的發展階段,比如創新藥頭部公司,逐步的從一個仿製藥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其成長性也會出現邊際增強,所以仍會享受到持續的高估值。

  目前國內這些由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的公司,一旦有一款創新藥成功上市,可能會直接帶來30億~50億的收入規模,而過去幾十個仿製藥貢獻的營收總和可能只有10個億,所以,創新藥企業的收入有可能是爆發式的,這也是其估值相對較高的重要原因。

  研發體系、商業化能力

  是競爭力重要考量因素

  《紅週刊》:目前,創新藥領域有兩大“派系”,它們的競爭優劣分別是怎樣的?

  葉寅:在我國創新藥領域,第一大派系是由過去傳統的仿製藥企轉型至創新藥企,即過去的Big Pharma(大藥廠)轉型做創新藥。第二大派系是BioTech,在初創期直接做創新藥的公司,這類藥企主要以風投驅動為主,包括歸國人士利用技術和資本成立的創新藥公司,成立之初就專攻生物技術領域。

  雖然這兩類企業都做創新,但是卻存在本質的區別,因為藥企的基因並不相同,驅動力存在很大區別。比如Big Pharma主要是市場驅動,因為過去一直做傳統藥品,對於市場比較敏感。比如某領域新藥的臨牀需求更多,或者本身在某一治療領域、某一科室具有較強的推廣能力,這些藥企會根據市場做出判斷,從而做出新藥研發的佈局。但這類藥企可能並不具備完全的技術能力,但它們會通過外部收購等方式補足技術短板。BioTech創立之初就主做創新藥,多為海外歸國科學家或跨國藥企高管創立,技術背景更強,但這類藥企也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對市場的敏感性較低,此外,新藥佈局的方向多侷限在一些歸國技術骨幹的專長研究領域。

  《紅週刊》:在集採背景下,在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過程中,哪類藥企具有相對更強的競爭優勢?

  葉寅:這類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完善的研發體系建設。比如具有完善的技術平台,在某些技術類型的藥品領域具有完備的技術能力,包括該平台孵育產品的效率。另外,資金實力以及人才儲備也是研發體系的重要考量因素。過去已經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的大藥廠,已經具備資金儲備的相對優勢。在人才方面,很多藥企需要從外部挖掘,所以,技術人才與仿製藥企的團隊能否實現融合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其次是商業化能力的建設,比如其自身商業化的能力,有的藥企研發出的藥品,從臨牀效果來講並非最優,但是其本身由於具有一個實力很強的銷售隊伍,即便該藥品推出較晚,但是依然能有良好的銷量。另外,還需要擁有合縱連橫的視角,比如通過license out(授權引出)獲得相應的收入,但前提是創新藥需要獲得國際市場認可。通過license in(授權引入)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很好的市場推廣。

  CXO行業正朝着兩大方向演進

  伴隨新藥創新要求提高將走向分化

  《紅週刊》:我國醫藥向創新的快速轉型帶動了CXO企業快速成長,CXO公司未來發展路徑是怎樣的?哪類公司更具競爭優勢?

  葉寅:目前來看,CXO公司在業務模式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做大做全的企業,在CXO各個產業鏈環節具有完善的佈局,這類企業的優勢是服務菜單相對齊全,更能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這類企業在延展業務過程中更具優勢。另外,對一些細分領域中競爭壁壘並非很高的公司會形成降維打擊,這在未來也會是一個重要趨勢。

  另一類CXO公司主要專注於某個細分領域,做專做精,比如一些特色細分領域,壁壘很高,比如同位素領域,在藥物代謝動力學領域會涉及同位素,並非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和資質,這類企業在這些領域就會形成一個很高的競爭壁壘。

  《紅週刊》:CXO常被看做“不承擔新藥研發失敗風險”的行業,這令CXO行業形成了哪些特徵?

  葉寅:與本身做創新藥品的藥企不同,CXO公司的盈利模式並不相同,我們結合國際成熟市場來看,創新藥企業本身承擔了高風險,同時也會享受高收益。一款新藥一旦研發成功,最大部分的收益主要被創新藥企業獲取。CXO因為並不承擔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所以整體的利潤率會比創新藥企業低。CXO公司更多是一個工程師與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與創新藥生產企業高收益、高風險特徵不同,CXO公司則相對穩定。

  但我國的創新藥行業的發展階段比較特殊,整體處在由傳統仿製藥向創新藥加速轉型的蓬勃發展階段。另外,當前的創新藥領域也出現了一些內卷的苗頭,就是對於同樣一個靶點往往是很多藥企扎堆佈局,未來這些藥品上市之後會面臨十分激烈的競爭。但這其中也會存在一個風險因素,未來一旦創新藥的掘金熱降温,藥企在新藥佈局上會更趨於理性。而在新藥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的行業趨勢下,CXO領域也會走向分化,而其中的頭部公司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