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方支付行業仍在負重前行。4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央行官網披露的數據進行了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央行共註銷39張支付牌照,批覆的支付牌照僅剩232張。相較於牌照數量的縮減,支付機構收到的罰單卻仍高企,今年以來,央行披露了至少14份罰單,罰沒金額達8683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監管對機構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部分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牌照價值下降。未來,支付業務可與場景不斷結合,與生態形成協同,此外,還可從支付拓展到細分服務,開展多元化業務。
39張牌照被註銷
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在持續縮量。4月1日,央行官網披露了2021年以來註銷的首張支付牌照——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金虎”),這也是央行披露的第39家被註銷支付牌照的公司。
信息顯示,山西金虎於2013年7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業務類型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覆蓋範圍為山西省。2018年7月,山西金虎完成第一次續展,牌照有效期至2023年7月。不過,2021年2月26日,山西金虎主動申請註銷支付牌照。
對業內來説,支付機構主動註銷支付牌照並不足為奇。事實上,在央行最新公示的已註銷許可機構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牌照成為“銷牌”大户。當前,隨着移動支付的便利化,預付卡的支付體驗失去優勢,業內多數認為,沒有業務生態作為支撐的預付卡業務價值明顯下降。
註銷牌照其實是近年來中小支付機構艱難生存的一個縮影。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牌照被“棄”外,也有6張銀行卡收單牌照、5張互聯網支付牌照被註銷。其中,有支付機構因出現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備付金、偽造財務賬冊和業務報表等嚴重違規行為,擾亂支付服務市場秩序被央行依法註銷;也有支付機構因多次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等相關管理規定,牌照未獲得央行批覆續展。
“前些年,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亂象頻生,從2015年開始,央行嚴控了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出台了備付金、分類監管等辦法。鼓勵現有機構兼併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指出,2016年之後,央行暫停新支付牌照的核發工作。在牌照續展方面,比如存續期未實質開展過支付業務、長期連續停止開展支付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等機構,不符合續展條件不予續展,因此支付牌照數量持續下降。
針對牌照縮量,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則指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行業經過前期洗牌,市場已經比較穩定,在主要業務場景已被覆蓋的情況下,業務佈局較慢的機構將被逐漸出清;二是在互金整治大背景下,部分支付機構盈利縮水較大,因新增量支柱行業又未出現,所以支付機構業務受到較大沖擊;第三則是線下收單公司面臨聚合支付等新興機構的激烈競爭。王蓬博認為,目前支付行業整體利潤率偏低,後續牌照應該會保持縮量。
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表示,支付牌照持續縮量是大勢所趨,一方面伴隨着監管政策的收緊,一批合規性存在缺陷的機構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隨着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馬太效應加劇,一些前景渺茫、經營困難的機構主動選擇放棄業務而退出市場,預計後續縮量仍將持續。
不過,2021年1月,央行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條例中明確了新設機構的條款,在業內人士看來,待條例實施後,支付牌照的審批有望重新開閘,不過總體看,支付領域的市場準入和管理將會加強。
14張罰單壓頂
根據央行披露,截至目前,央行批覆的支付牌照仍剩下232張。不過,在經營承壓、監管趨嚴的生存環境下,在營支付機構可謂是“負重前行”。
自2021年開年以來,央行公佈的支付機構罰單數量已達14張,包括1張千萬元級鉅額罰單以及3張百萬元級罰單,罰沒金額共計8683萬元。其中,國通星驛因存在與身份不明的客户進行交易、條碼支付業務風控制度不健全、未按規定開展收單交易風險監測、未按規定存放客户備付金等12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合計罰沒6971萬餘元。
除了罰單金額高,“雙罰”趨勢也愈加明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4張罰單中,有8張涉及到責任員工處罰,大部分涉及到未按規定履行客户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户身份資料等反洗錢不力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從多方瞭解到,支付機構被罰不止,符合市場預期。在業內看來,目前支付業務紅線主要涉及反洗錢和收單業務管理規定,包括套碼、二清和套現等是最常見的問題。
馬太效應下,支付機構在合規路上任重道遠。在蘇筱芮看來,機構首先應從制度方面進行規範,例如針對風險較高的交易制定專門的風險管理制度,加強合作方管理;此外還需要優化合規管理架構,引入合規領域的專門人才,深入學習和研究最新合規要求;應根據制度細化落實各項措施,例如建立支付交易風險監測系統,建立特約商户信息管理系統,藉助科技手段將合規工作抓實抓細;最後,應警惕各項紅線,機構不得挪用結算資金,如發現可疑交易和涉及洗錢、欺詐等風險事件的,需立即採取措施;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尋找“大樹”
中小機構被洗牌出局的另一面,是不少支付機構也在伺機突圍。有分析人士稱,尋求強力股東併購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
繼拼多多、攜程、字節跳動等多家互聯網巨頭收購支付牌照後,3月底,又一支付公司訊聯智付發生股權變更,華為收購訊聯智付100%股權,也就是説,華為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了支付牌照。
“支付業務對於生態型互聯網巨頭來説非常重要,基於支付的高頻和金融屬性,其商業價值、數據價值和用户價值都非常高,已經成為各家頭部互聯網公司的標配。”在於百程看來,支付牌照的價值並不只是支付業務本身,而是構建互聯網業務生態的重要基礎設施,例如抖音、快手、華為等都在近一兩年時間內積極佈局支付。
這一現象並非孤例。2月,信聯支付變更註冊資本,併發生了股東、主要人員等系列工商變更。在股東層面,信聯支付由山東高速集團全資控股變更為持股90%,同時新增萬集科技股份、金溢科技股份等6家企業。
針對中小支付後續發展,於百程進一步補充,目前,監管趨嚴以及對違規的處罰力度加大,部分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牌照價值下降。因此,支付業務的未來,一方面是與場景不斷結合,與生態形成協同;另一方面是從支付拓展到細分服務,比如商户數字化綜合服務等。
王蓬博則建議,“機構後續可在合規的基礎之上拓展多元化業務。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應該更多地做一些基礎的商業打磨,比如線下商户積累,從相關行業的SaaS軟件供應商入手更簡單”。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