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速達股份後,2021年第二家被否的創業板IPO企業出現了。
在2021年2月2日創業板上市委召開的2021年第9次審議會議上,燦星文化未通過審議會議,而同日上會的其餘3家首發企業亞香股份、綠島風、張小泉均通過審議。
據悉,上市委對燦星文化的問詢,從上午9點持續到中午12點,佔用了一上午時間,而通常問詢時間僅在40分鐘左右。可見,燦星文化有的不只是“軟肋”,而是“硬傷”了。
曾以股權代持來規避投資規定
還有商譽減值和未決訴訟壓身
招股書顯示,燦星文化專注於綜藝內容製作和產業鏈開發運營,堅持“燦星創造”的戰略,重視內容原創,是國內少數具備運作特大型綜藝節目。其中《中國新歌聲》、《中國好聲音》系列作品為公司貢獻了大部分營收,2017年、2018年及 2019年,《中國新歌聲》、《中國好聲音》節目製作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2.33%、32.96%及26.67%。
從此次上市委審核結果來看,其對燦星文化的主要關注點有五點,主要涉及到控制權變動風險、通過多層級有限合夥架構來實現持股的原因、紅籌架構、商譽減值和未決訴訟。其中被詬病最多便是其股權架構、商譽和訴訟相關的風險。
先看股權代持方面,根據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發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外商投資“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公司”一直都是一直都明文禁止行為,在廣播電視節目、電影的製作業務等方面,與外商也僅限於合作關係。此條規定在燦星有限股權發生代持時期所適用的2007年和2011年的修訂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皆有詳細表述。
然而,燦星文化在股改之前,卻踩到了這條紅線。
具體來看,在燦星有限(燦星文化前身)成立至紅籌架構搭建期間,賀斌等4名中國公民根據美國新聞集團安排持有燦星有限股權,而當時燦星有限的經營範圍便包括《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禁止外商投資的電視節目製作發行和文化(含演出)經紀業務。同時,有關燦星文化早期曾存股權代持一事,在其此次遞交的多版招股書中皆未有公開披露。
但這一點並沒有逃離監管層的關注,在此次發審委會議上,發審委便要求其説明上述安排是否存在規避相關外商投資規定的情形,相關風險是否已充分披露。
再看商譽方面,2016年,燦星文化收購共同控制人之一田明持有的夢響強音100%股權,收購價格20.80億元,形成商譽19.68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合併報表商譽賬面價值為16.4億元,主要便是其收購夢響強音所形成。
從其財報數據可知,燦星文化商譽佔其總資產的比例在37%左右,這還是在減值測試之後的比重,2018年6月,其淨資產約為31.4億,而商譽當時高達近20億。而在2020年4月,燦星文化基於截至2019年末的歷史情況及對未來的預測,根據商譽追溯評估報告對2016年末商譽減值進行追溯調整,計提減值3.47億元,也就是説,上述收購夢想強音形成的商譽形成的商譽減值風險,已經實實在在發生了。
對此,在監管層對燦星文化的問詢中也均有體現,發審委會議上,還要求其通過計提減值的3.47億元,來説明當時收購價格的公允性、報告期內未計提商譽減值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在2020年4月對2016年末的商譽減值進行追溯調整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除股權代持和商譽減值外,燦星文化的未決訴訟也為大眾關注的重點。
招股書顯示,《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來自於荷蘭Talpa公司的“The voice of…”。2012年燦星文化與荷蘭Talpa達成協議並引進製作《好聲音》,然而到2016年,唐德影視又以4億元價格購買“The voice of…”5到8季的版權,雙方由此陷入長期訴訟,而《中國好聲音》也被迫改名為《中國新歌聲》播出。
不僅如此,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底,燦星文化作為被告的未決訴訟及仲裁共計8件,累計被請求金額約2.3億元。對此,發審委在會議上要求燦星文化未對上述事項計提預計負債的原因及合理性進行説明,同時,上述事項是否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也受到關注。
成立15年後IPO或已錯過最佳時期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燦星文化營業收入呈現滑坡顯現,由2017年的21億元下滑至2019年的17億元,同期淨利潤也從4.5億元降至3.5億元。
而在這期間,燦星文化所屬的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的整體情況也並不樂觀,據Chocie 數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行業內26家上市公司有16家呈現業績下滑的現象,還有2家呈現業績原地踏步的情況。行業內頭部公司表現更是不盡如人意。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華策影視營收下滑幅度最大,從2017年的52億跌倒了2019年的26億。2017年至2019年,行業內營收下滑最多的5家公司情況如下所示:
數據來源:Choice 牛牛金融研究中心整理
而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整體的IPO情況也從側面反應出了行業的景氣程度。Choice數據顯示,自2018年起,燦星文化所屬的該行業內便再無上市企業,最近的一次還是2017年10月上市的金逸影視,即便博納影業前一陣順利過會,但整個行業發展前景的不明朗,還是為燦星文化之後的資本之路畫上了一個問號。
END